第二百零七章 销售冠军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二百零七章销售冠军哎呦,这个仨儿,怎么也不事先通知我一声,江妈在心里暗骂了一句。    看着眼前俏生生的姑娘,江妈脸上的笑意愈发慈祥了。    在江妈眼里,小儿子和这位姑娘的关系,怎么看怎么不简单。    什么同事,她是不会轻易上当的。    “仨儿,”江妈热情的招呼道:“快带你的……同事到里屋去坐。”    “妈,”江山一眼就瞧出了老妈的心思:“你忙你的,她坐一会就走。”    “怎么能坐一会就走呢,”江妈直接忽略儿子,看着余思归笑道:“一会留下来吃晚饭,尝尝我的手艺。”    “她不会留下……”    江山的话才说半截,余思归的俏手已经在他的后背拧上了。    “好的阿姨,”余思归尽量让自己笑得别太腻:“要我帮忙吗?”    说完,看了眼搁在地上的大盆。    之前还在打量她一身穿戴的刘小庆,正巧迎上了余思归的目光。    “我们这都快忙完了,”刘小庆笑道:“你一会就负责吃吧!”    “那多不好意思!”    咔的一声。    两位女同志齐齐转过了头。    端着个相机的江山,笑得像一颗大向日葵。    “啧啧啧,”一边笑,一边对着刘小庆又摁下了快门。    “哎哎,”刘小庆立刻抬起胳膊挡住了脸:“要是敢把我这张照片登在报上,仔细你的腿。”    “放心吧,”江山可舍不得,得留着以后有大用处:“我自己留着。”    “嘁!”    这话听着还行,刘小庆笑着白了他一眼。    “她不愿意,我愿意。”    刚忙活好的陈佩丝,在一旁丢了根烟过来:“江山,一会你也采访采访我呗。”    虽然即将上映的电影是部小制作,但好歹也是自己主演的影片。    在电影《瞧着一家子》没有上映之前,上到燕影厂领导,下到剧组导演,甚至连几位演员,都觉得自己这部戏起不了多少水花。    于是,整场戏拍下来,没有一丝压力。    每个人的表演都很自然,当真就像在一块拉家常一样。    这一会,江河、江山和陈佩丝站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起看着玻璃上红艳艳的喜字。    “江山……”陈佩丝幽幽吐出了一缕薄烟:“过几天我和小庆的电影就要上映了,你说……会有人去花钱去看吗?”    现如今的市场,要么是战争片的大制作,要么你就走扑朔迷离的谍战路线。    像《瞧着一家子》这样家长里短式的电影,还真是很少见。    江山笑了:“这就开始担心了?”    用不了多久,陈佩丝就会明白,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能有多火!    这部久未现世的喜剧电影,让男主角陈佩丝一下就跃入了人们群众的视线里。    一想到自己在这部戏里还有些镜头,江山就拍了拍对方:“反正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    “当真?“陈佩丝的双眼一亮,随即又熄了火:“你可别安慰我,连我爸都不敢打包票。”    “我敢打包票,如果赢了,你就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先存着!”    “没问题,”陈佩丝乐了:“甭管赢不赢,只要是你江山的事,我肯定上!”    “够意思,”    江山丢掉烟头,一脚踩灭:“走,咱们先来满足一下你的要求。”    “我的要求?是什么?”    “采访呀!”    “真要采访我了?”    陈佩丝伸着脖子咧着嘴,一副笑呵呵的模样。    落在江山眼里,还真有几分“警察与小偷”的影子。    两人面对面坐在江山家的小院子里,看着一副特正式的模样。    周围看热闹的几位,摘菜的摘菜、嗑瓜子的嗑瓜子……基本上还算保持安静。    在江山看来,倒有些像《艺术人生》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    “别紧张啊,”江山捧着个小本:“就和平时聊天一样。”    “哎,我一定好好配合!”    陈佩丝点点头,双手平放在大腿上,连笑容都瞧着不大自然了。    为了不让自己笑出声,江山尽量避开了他的视线:“我听说你之前在建设兵团待过?”    “待过好几年呢,”陈佩丝的双手仍按在双膝上:“15岁那年和我爸一块上内蒙待了四年。”    “嗯,”江山边写边问:“喜欢那吗?”    “上那是去干活的,哪会喜欢!”    “换一种说法,”江山友情提示道:“你这么说,我可不敢给你登出去。”    “我们是去建设祖国的,“陈佩丝一点就透:“只要能把活干好,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那里的条件一定很艰苦吧?”    “别提了,”陈佩丝拧着眉毛摇头:“基本上就没吃过几顿饱饭,我记得有一次回家探亲,进了门就一把抱住了我爸:爸,我快饿死了!”    见他这么一说,坐在一旁的江妈瞬间就红了眼眶。    心疼的看了江山一眼后,轻手轻脚的向小厨房走去。    “你爸听了后怎么办?”江山继续问道。    “能怎么办,”陈佩丝苦笑了一下:“从哪来再回哪去呗,他自己当时都够呛。”    “嗯!”    “不过……”陈佩丝不好意思的看了看周围:“你可不能这么写啊!”    江山点了点头,在小本子上写下了一行字:虽然条件很艰苦,但陈佩丝同志仍然在努力坚持着。    “听你们单位的领导说,你很有表演的天赋?”    “这可不是我跟你吹,我从小就爱演,”一说到这,陈佩丝明显放松了不少:“在兵团的时候,我就报考过当地的文工团和话剧团。”    “考上了?”    “那个时候怎么可能,有我爸那层关系在,哪里都不会录取我的。”    “不过也算是坏事变好事了,”江山笑了一下:“不然,你之后也进不了八一制片厂。”    “这倒是实话。”    “你在拍摄《瞧这一家子》的时候,有没有紧张过?”    “刚开始的确有点紧张,毕竟没当过男主角,”陈佩丝越说越认真了:    “当时为了拍好这部戏,我自己研究了大量的人物分析和心理逻辑,然后把它们全贴在床头,每天临睡前都要看上一遍才能睡得着……”    坐在一旁的刘小庆,手上抓了把瓜子。    在听到陈佩丝的一番话后,原本笑呵呵的脸上渐渐跟着陷入了沉思。    如果没有江山的这次采访,她是怎么也不会相信,平时嘻嘻哈哈的陈佩丝也能有如此执着的时候。    “可以了,”江山在记下最后一行字的时候,对着陈佩丝点了点头。    “这就完了?”    “你就安心等着吧,在《瞧这一家子》上映后,你就会收到一份《东方都市报》。”    “上面会有介绍我的新闻?”陈佩丝一双期待的小眼睛,睁得蹭亮。    “没错,”江山已经举起了相机:“还会配上一张你的美照。”    一见对方手里的相机,陈佩丝立刻端端正正的坐直了身体:“早说呀,早说我就换一身衣服了。”    “没事,”江山连摁了两下:“就你这张帅气的大脸,穿什么衣服……都压不住。”    周围的几位,全都抿嘴笑了起来。    余思归主动把头偏向了刘小庆:“你和他拍得那部电影是喜剧片?”    刘小庆愣了一下,然后也笑着轻声道:“嗯,过两天就能看见了。”    余思归看着陈佩丝,点了点头:“我觉得他的形象,还真适合演喜剧。”    “我们都这样觉得,”刘小庆捂着嘴笑了起来:“你身上这条裙子真好看,在哪里买的?”    “你喜欢?”余思归双眼一亮,想起了《庐山恋》里的服装:“等明年的时候,你找江山去买。”    “找江山买?”刘小庆当即就想起了江山替自己买衣服那档事:“你身上这件也是他帮你买的?”    “嗯……算是吧。”    “明白了,”刘小庆深深看了眼对方:“江山的眼光,的确是没话说。”    傍晚时分,51号小院明显热闹了起来。    下班的下班、放学的放学……    今天碰巧是中秋佳节,于是江山便把自家的饭桌和李叔家的合在了一块。    两家人一起坐在小院里吃饭,腿脚顿时放开了不少。    比起往年的中秋节,这顿饭明显添了不少喜气。    俩孩子非得挨着三叔坐,江山也乐呵呵的坐在他俩中间。    “孩子们,”
    江山一手一个,揉了揉俩孩子的脑袋:“今天,你俩必须要好好感谢一个人。”    围着饭桌的一圈人,这会都安静了下来,特好奇江山嘴里说得是谁。    “那一位是三叔的好朋友,”江山指着陈佩丝说道:    “他千里迢迢从燕京给你俩带回了一套书,一套非常有趣的书……”    一听这话,陈佩丝得意的向刘小庆递了个眼色。    比起刘小庆带来的一对压力水瓶,江山似乎更喜欢陈佩丝的那套书。    “三叔,”江小鱼脆生生的问道:“是什么书呀?”    江山和陈佩丝一块说道:“十万个为什么!”    “是它呀,”江海听得一喜:“这书现在可是枪手货,浦江早卖空了!”    江山也在留意这套书,按说这书还是出自浦江的少儿出版社。    可惜书还没印出来,就被首都订去了一大半。    再加上全国各地都得匀上一些,才导致《十万个为什么》在浦江上演了一面市就卖空的辉煌纪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十万个为什么》几乎总是处在不断再版中,其彪悍的销售量始终无书可敌。    “老三,”    正准备夹鱼的李若诚,看着江山问道:“你想买《十万个为什么》?怎么不跟我说呀?”    “怎么李叔?你家有这书?”    在江小白眼巴巴的目光下,江山给小鱼的碗里搁进了一只rou圆。    “这书我家很早就有了,”李若诚啧了啧嘴,一副替江山可惜的模样。    “别啧嘴了,”老伴李怀英,指着俩孩子说道:“咱家那套《十万个为什么》,他俩根本看不了。”    “为什么?”    同一张饭桌上,好几个人都在问这话。    “噢,”这一会,李若诚也仿佛想起了什么:“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到底为什么?”江山特好奇的问:“难道不是叶永烈的那一版?”    “不是,”李怀英记得最清楚:“是1970年的那一版。”    李若诚也笑了起来:“很有特色的一版。”    “你们家居然有70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江山忽的就双眼放光:“一会吃完饭,一定得借给我瞧瞧。”    “你想看?”李若诚奇怪的看着江山:“那……一会我就帮你找出来。”    这一会,除了李若诚老俩口,饭桌上的几位全都互相好奇的看了看。    都没搞清楚,江山为什么会对1970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此好奇。    此刻,只有应如画在忙着给江小白夹菜。    饭桌对面的刘小庆和余思归,时不时就看一眼江川和应如画。    包括陈佩丝在内,谁都没想到江山的家里居然有这么一对如花似玉的meimei。    “这1970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江海忍不住问了一句:“我记得这书的作者就是叶永烈呀!”    因为《小灵通漫游未来》正在被《浦江日报》连载,所以江海同志才顺带了解了一下作者叶永烈的过往。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晓得这位居然还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    “这书的作者的确是叶永烈,”江山舀了一勺花生米搁进碗里:    “但他只是其中一位,应该这么说,叶永烈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    “这事搁从前,可不是什么好事,”李若诚苦笑了一下:    “他这点倒和许国璋英语有点相似,就因为他俩都是主要作者,所以在wg时都被抄了家。”    “那还真不能算是好事!”    “江山,你还没说70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十万个为什么》自打在61年问世后,年年都是销售冠军。”    天色刚暗的时候,一轮满月圆饱饱的高高挂起。    清粼粼的月光,泼洒在小院里,立刻将中秋节的气氛拉的满满当当。    “但销售的太好,有时候也未必是好事,”江山的声音仍在继续:    “1970年,就因为《十万个为什么》的销量超过了《毛-选》,被当即划进了毒草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