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真相大白
    黄天宗。    金鳞徐徐打开西游取经图,映入眼帘的是    ……    搬运车迟三十三难,    大赌输赢三十四难,    祛道兴僧三十五难,    路逢大水三十六难,    身落天河三十七难,    鱼篮现身三十八难,    ……    这第三十三难、三十四难、三十五难讲的是孙悟空在车迟国与三名道士斗法的故事。    不得不交代一下,这三名道士自始至终都没有要吃唐僧rou的想法,他们之所以要与孙悟空斗法,完全是因为孙悟空想要“降妖除魔”。    车迟国斗法毫无悬念,三名道士法力平平,不堪一击。    虽然他们没有作恶,更没有吃唐僧rou的想法,但孙悟空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因为他们是成精的妖怪。    而孙悟空的任务就是“斩妖除魔”。    最后他们全被孙悟空整死(并非光明正大地被打死)。    他们的死根本没有人在乎。    损失的只是车迟国百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为他们求雨解灾。    这三名道士被道教抛弃,被佛教嫌弃。    他们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掀不起什么浪花,也没有利用的价值。    金鳞摇摇头往下看去。    这三十六难到三十八难讲的是通天河灵感大王的故事。    金鳞心头一震。    灵感大王一难看上去十分普通,毫无亮点,无非就是上届大仙的宠物下届作孽,要吃唐僧rou……。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这牵扯到了灵感大王的主子——观世音。    西游记载:    唐僧一行人路遇八百里宽通天河,无法通行,借宿老者陈澄家。    恰巧赶上陈家做法事——超度活人。    孙悟空觉得非常奇怪,一问之下方才引出了灵感大王。    原来灵感大王霸占通天河,每年要吃童男童女。    吃了童男童女便可以保一方风调雨顺,不吃童男童女便会降祸生灾。    唐僧自然不能做事不管,于是便有了孙悟空和猪八戒变成童男女打跑灵感大王,然后唐僧被擒的事情。    最后孙悟空飞到落伽山,请出观世音,降服灵感大王。    原来灵感大王是观世音莲池中的金鱼。    金鱼每天浮头听经,修成手段,九年前借助海潮来到通天河,为祸一方。    ……    这就是灵感大王故事的始末。    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金鳞却眉头紧锁。    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可疑之处。    最可疑的便是孙悟空前往落伽山,请求观世音出面,谁能料到一个小小的金鱼精竟然令观世音着相了。    原文如下:    行者(孙悟空)性急,那里等得,急纵身往里便走,诸天留不住……    (孙悟空)拽步入深林,睁眼偷觑着。    (观世音)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    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    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    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    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    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    不多时,只见菩萨手提一个紫竹篮儿出林道:“悟空,我与你救唐僧去来。”    行者慌忙跪下道:“弟子不敢催促,且请菩萨着衣登座。”    菩萨道:“不消着衣,就此去也。”    那菩萨撇下诸天,纵祥云腾空而去,孙大圣只得相随。    为了救唐僧,观世音居然没有梳妆打扮,随便盘了一个丸子头,项链、首饰也没有戴,穿着睡衣,光着膀子,拎着竹篮子下山了。    下山也就罢了,连自己的专车(莲座)都来不及开,直接打了个滴滴,甩下孙悟空就自行飞走了。    可见观音心中有多着急。    由于观音走的太急,孙悟空只能紧随其后,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观世音到了通天河,这身打扮同样令猪八戒和沙僧大吃一惊。    原文如下:    顷刻间,(观音)到了通天河界,八戒与沙僧看见道:“师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么乱嚷乱叫,把一个未梳妆的菩萨逼将来也。”    ……    二人下拜道:“菩萨,我等擅干,有罪!有罪!”    观世音着相,众人诚惶诚恐。    那么观世音为什么会如此着相?    是什么事情令她如此慌张?    她真的只是担心唐僧安危和西游取经大计吗?    我看未必。    西游记载,灵感大王采纳鳜婆意见,并不打算立即吃掉唐僧,而是计划捉住唐僧的徒弟以后,再吃唐僧rou。    原文如下:    鳜婆道:“大王,且休吃他,恐他徒弟们寻来吵闹。且宁耐两日,让那厮不来寻,然后剖开,请大王上坐,众眷族环列,吹弹歌舞,奉上大王,从容自在享用,却不好也?”    那怪依言,把唐僧藏于宫后,使一个六尺长的石匣,盖在中间不题。    ……    观世音未卜先知,唐僧通天河遇难,孙悟空还未出面,她就已经知道,并且事先编好捕鱼用的竹篮,自然也知道唐僧性命无忧。    所以她担心的并不是唐僧的安危,更不是西游取经大计。    那她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就要从灵感大王的出身说起。    西游原文如下:    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    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    我今早扶栏看花,却不见这厮出拜,掐指巡纹,算着他在此成精,害你师父,故此未及梳妆,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他。”    ……    原来灵感大王是观音养的金鱼。    可是,每日浮头听经、接受佛经洗礼的金鱼,又怎么会下届吃人?    它听的到底是什么佛经?    佛教普度众生,又怎么会教人作恶?    这完全说不通。    再者,灵感大王霸占通天河长达九年光景,观音为何今日才发现金鱼不见。    或许有些人会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在观音看来,灵感大王也不过消失了九天。    但是,这种假设完全不成立。    因为落伽山并不在天上,而是在东海。    浮头听经的金鱼,消失3000多天都没有被发现,恰巧唐僧师徒经过通天河,观音便发现金鱼不见了?    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由此可以断定,灵感大王占据通天河一事,观音早就知晓,或者说灵感大王是奉命行事。    有人说,灵感大王只不过是观音为西游取经安排的一难而已。    如果真是这样,观世音更不必着急。    况且,西游记原文:    那二位欠身道:“你等取经,怎么不走正路,却蹶到我这里来?”    ……    可见通天河并非西游取经必经之路,也不是西游计划中的一部分。    而是孙悟空将众人引到这里。    还有一个十分可疑的地方,那就是观音降服灵感大王,将一众水怪鱼精全部灭杀,未留一个活口。    原文如下:    菩萨口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    念了七遍,提起篮儿,但见那篮里亮灼灼一尾金鱼,还斩眼动鳞。    ……    八戒与沙僧,分开水道,径往那水鼋之第找寻师父。    原来那里边水怪鱼精,尽皆死烂。    ……    尽皆死烂!    没错,陈家庄这一代的水怪鱼精全部被观世音灭杀了。    如果说灵感大王一年只吃一对童男女,造下杀虐,死有余辜。    那么其余水怪又有何错?    在西游记中,陈家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富的流油,甚至可以说是西天取经最富有的村庄。    可见,灵感大王除了一年吃一对童男女并未作恶,反而遵守约定,保佑一方平安。    并且,陈家庄从未要求孙悟空师徒斩妖除魔,只是要求他们扮作童男女替死即可,即便事情败露,灵感大王逃走,陈家人也没有慌张,更没有担心妖怪回来报复。    而是犒劳唐僧众人,送他们离开,之后唐僧被擒,那是后话。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余水怪并没有作恶,而是保护一方风调雨顺。    金鱼在古代象征的是富贵吉祥,民间张贴的招财童子画像多半也会抱着一条金鱼。    况且,灵感大王每次到访陈家庄都自带香风,好处多多,与其他妖怪的腥风截然不同,陈家庄人自然不会反感灵感大王。    佛教讲究众生平等,普度众生。    但是,为什么吃人的灵感大王可以活命,听令于灵感大王、未曾作恶的水怪鱼精却要全部灭绝。    难道这里面有什么不可见人的勾当?    菩萨所为,难道是在杀人灭口?    种种可疑迹象,令人不得不联想到观音的另一个身份——送子观音。    送子观音,别名:注生娘娘,观音大士,观音菩萨,观世音。    史书记载:送子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    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选文、武状元为婿,并且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    妙善从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要削发为尼。    楚庄王施之家法,妙善宁死不从。    楚庄王怒气之下,命她饮剑自刎。但剑在她的脖子上,不仅没有伤害她,反而自断成上千节。    十恶不赦、狠心的父亲又下令把她闷死,让她的灵魂意外下了地狱。    掌管地狱的阎罗王好心,让妙善在南海普陀山复活(普陀山在ZJ省杭州湾外的东海中)。    妙善复活时站在普陀山一座水池中的莲花上,并最终在普陀山修炼成佛。    ……    这就是史书关于送子观音的记载。    送子观音顾名思义就是赠送童子。    可是,这些童子又从哪里来呢?    有没有可能是观世音命令灵感大王下届收集童子?    可是,世间之大,每年一对童男女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这样看来,似乎这种猜测不合情理。    那真相又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大胆猜想,落伽山偌大的荷花池难道只有一只金鱼?    似乎不太可能。    因为池塘中的金鱼往往都是成群结队。    有没有可能灵感大王只是其中一条普普通通的金鱼。    八百里宽的通天河,其长度无法想象。    灵感大王只不过霸占了陈家庄这一段。    从整条通天河来看,陈家庄只是其上一个点而已。    孙悟空恰巧就撞在这个点上,你说巧合不巧合?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偶然之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性。    有没有一种可能:观世音早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网络,来帮助她搜集童男童女。    灵感大王只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点而已。    而这个系统便建立在八百里通天河上。    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    你给我童男女,我保你风调雨顺。    如此一来,送子观音便可以拥有享不尽的人间供奉。    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    ……    可是,这种saocao作一旦暴露,便会玷污佛教清誉,甚至给观世音召来杀身之祸。    因为佛教普度众生的形象不容玷污。    所以观世音才会不顾形象,风尘仆仆奔赴通天河,施展雷霆手段,灭杀可能知道内情的水怪鱼精,然后降服灵感大王,彻底废掉这个搜集点。    事情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我们不妨站在观音的立场去分析一下这件事情最根本的起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如果只是为了获得香火,可以有无数途径。    灶王爷、财神爷、福禄寿、门神等等为了获取香火,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手段多多。    为什么只有观世音选择了饭卖人口?    这就要从观音早年的经历说起。    先前已经说过,妙善被亲生父亲活活闷气,她的心中必然会有怨气?    这种怨气不同于其他,它无处发泄。    因为妙善不能指责父亲,更不能欺师灭祖。    明明知道父亲不仁,她却不能不义。    即便是平头老百姓也不能因为父亲犯错,而迁怒父亲。    这从哪吒身上也可以看的出来。    哪吒削rou还母,削骨还父。    重生之后仍然遵守君臣父子,三纲五常。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也不能例外。    既然无法将怨恨宣泄到父亲身上,那她只能在其他地方发泄。    于是,她便借助童子搜集网络,逼迫通天河沿岸的父母把子女送到灵感大王手中。    让他们饱尝丧子之痛,以解妙善心头之恨。    金鳞缓缓合上西游取经图。    ……    大雷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