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勤王(3)
书迷正在阅读:全民开拓:我能合成万物、守护火影世界、超级直播间管理员、影视:从咱们结婚吧开始、灰灰永远得不到绿、那颗半岛命运星、重生后的小人物、凡人:我和韩立五五开、变强,从癌细胞无限分裂开始、穿越1480之新世界
晋阳小朝廷式的两班制一度被人诟病,尤其是世家官员,对晋阳的意见那不是一般的大,一个国家怎能有两个都城呢? 他们认为这种亘古未有的奇特规矩,乃是取祸之道。 虽然晋阳名义上仍旧归邺城统辖,但只要是邺城有的官员,晋阳基本上也会有。 就比如尚书右仆射这个职位,先前皮景和与高阿那肱都挂了这么个职衔。 可高阿那肱是邺城的尚书右仆射,而皮景和则是晋阳那边的,可他皮景和偏偏又在邺城当差,官员们见了他,依旧称呼他为右仆射。 现在高俨说要与周国交换战俘,明眼人一听便知高俨是打算对晋阳下手了。 而且他既然说要改革官职,肯定也会防着晋阳勋贵作乱。 只是不知他哪来的底气这样做,毕竟从表面上看,高俨的实力仍旧无法与晋阳勋贵们抗衡。 而士族即便想要帮助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蓄力量。 但这些还不是邺城墙头草官员们最关心的,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谁的屁股能率先入主三省六部。 而与高俨亲近的那些官员,则十分担忧他的决定,交换俘虏这么大的事,为何不提前与他们通气? 可今日毕竟是高俨第一次组织大朝会,因而不好当众询问高俨用意,只是在那坐立难安,数着盼着,希望能早些结束朝会,好再单独向高俨谏言。 高俨把他们的反应都尽收眼底,心中暗暗一笑,也不急着让官员们退朝,而是扯闲话拉起了家常。 他逮住一名官员,竟询问起对方双亲是否安康。 有人认得那年轻官员是才入仕没两年的黄门侍郎赵叔坚,而他能在区区两年就坐上黄门侍郎这个位置,是因为他有一個好父亲。 宜阳王赵彦深。 不过赵彦深前几个月被祖挺使计撵到西兖州当刺史去了,这会儿还在任上,所以今天没能够来参加大朝会。 被高俨当众问话,赵叔坚显得有几分紧张,他忐忑的朝高俨施了一礼答道: “谢大行台挂念,家父身体康泰,一切安好。” 高俨似笑非笑的说道: “不对吧?孤怎么听说宜阳王最近染了风寒,成日卧病在床?” “啊?” 赵叔坚愣了一下,他昨日才与阿父通过书信,怎么会生病呢? 难道阿父怕我担心,故意隐瞒不提?? 想到这里,赵叔坚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大行台是如何得知家父抱恙?” 高俨微笑道:“孤就是知道,不信你自己去西兖州瞧瞧,毕竟宜阳王年纪大了,加之最近西兖州那边又闹了雪灾…” 赵叔坚一听,心神立马变得不安起来,向来孝顺的他,恨不得马上跑到西兖州去照顾阿父,因此急得犹如屁股生疮,坐在板凳上不断的往窗外望着。 高俨看出他的焦急,十分大度的说道: “孤准你休沐几日,去吧。” 赵叔坚如蒙大赦,慌忙站起来朝高俨道谢,随后匆匆朝殿外走去。 而其余官员见高俨这么好说话,心里也跟着痒痒起来,想着要不要提前告退。 毕竟改革官制一事非同小可,他们需要与亲朋好友私底下商量该如何应对。 没等他们开口,高俨主动对众人说道: “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待元日大朝时,孤会正式厘定各部各司官员,这期间有月余的空当,诸位若是有心,可单独来找孤面奏。” 李祖钦等人一听,心中登时暗暗叫好! 此话一出,邺城的官员们今后恐怕就很难再抱团取暖了! 因为无论他们最终会不会单独找高俨奏对,只要高俨随便挑两个出来委之以任,便能让其余官员对其心生芥蒂。 “大行台此计甚好,与那西贼对我齐国所用之阳谋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等官员们一走,皮景和就迫不及待站出来拍高俨马屁,他儿子皮子信见老爹如此厚颜无耻,羞臊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丈人李祖钦也含笑夸赞: “贤婿行政已得神武帝三分真昧,我齐国当大兴也!” 高俨不置可否的笑了一下,其实自己只是拾前人牙慧罢了。 当年高欢摄政时,也用过类似的法子,使得东魏官员们互相猜忌,无法结成党朋与之抗衡。 因为政权更迭之际,官员们最渴望在屹立不倒的同时,又能利益最大化。 这种心态难保不会被野心家抓住弱点。 高俨之所以要在今日朝会提出改革官职,其实就是在重新洗牌。 今日肯来武安殿参加朝会的官员,有想保住现有地位的,也有官员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只要怀有这两种目地,那就无法避免的会落入高俨的阳谋。 与其靠着结党达到慢慢与高俨抗衡地步,还不如干脆些直接博取高俨的青睐。 毕竟高俨刚才也说了,只给他们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元日大朝那天就会公布结果。 当然,对高俨来说这样做也不止是为了分化官员之间的联系。 因为北齐本身就存在官员冗杂、导致政令推行效率底下的问题。 就好比一个兖州,都分了东南之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本州,这就使得朝廷要派出三位刺史,以及三套管理地方的州一级官吏去治辖。 高俨认为这种管理地方的办法是不健康的,会严重拖累朝廷的行政效率,以及财政。 以齐国目前的状态,最好的法子便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采用道州制。 这又便于高俨好开展下一步计划,否则一上来就学王莽大刀阔斧的改革,迟早会被人从椅子上给掀下来。 “可大行台为何要答应与周人交换战俘呢?这样做岂不是在自找麻烦?” 现任吏部尚书袁聿修对高俨的决定十分不解,他说道: “北平王年纪尚小,极易受人蛊惑,若晋阳勋贵怂恿他与大行台为敌,那我齐国岂不又陷入一场兄弟阋墙的祸乱之中?此非明智之举啊!” 这些日子高俨已经从高延宗口中得知这位吏部尚书是一位清廉奉公、风评极佳的干吏,因此对他的疑问也是有问必答,以免被他误解: “袁尚书岂不闻兄弟虽阋于墙,却也外御其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