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天塌地陷
    ,明左    对于京师的百姓来说,最难熬的不是冬天,而是初春。    张家口的黄沙被西北风裹挟着,铺天盖地扑了过来,毫不在乎天子威严,誓要将天子弄的灰头土脸。    彤云如血,鬼风如戾,将偌大个京师仿佛彻底吞掉了。    风与沙中若隐若现的锦衣卫衙门,更是如同鬼蜮,令人怯步。    可是就在这一天,好几拨人如同丧家之犬一样冲进了锦衣卫。    韩川枯坐如钟,神情木讷。    尽管他知道许多,但是派去山东的探子传回来的消息,还是令他感受到了害怕。    出大事了。    天塌地陷一样的大事。    他伸出手,可昏暗的光里明显看到,自己的手在不受控制地抖。    一只茶杯,往日里轻若无物,他看都不会看一眼。    可是今天,这只茶杯送到嘴边,足足花了他数十息的时间。    苦涩的茶水入喉,强迫他终于冷静了下来。    他起身,奔出公房,去找吴孟明。    “当真?”    和他一样,看了情报,吴孟明面无血色,甚至尿了裤子。    可吴孟明无暇顾及自己的形象。    一个弄不好,今朝脑袋都要没了,形象还有什么重要的?    “他们不敢谎报军情。”    韩川也很想说情报是假的,但很可惜,他知道一切都是真的。    吴孟明噗通摔坐在地板上,两眼失神。    “连续两位藩王失陷,这是大明从未有过之大劫。陛下那里,朝堂那里,该如何交代?”    韩川擦掉额头的冷汗,沉声道:“咱们只是锦衣卫,只需把事情交代上去。至于如何处理,咱们可没资格置喙。”    饶是如此,吴孟明依旧没有丝毫好转。    这么大的事儿,天知道捅上去,会不会被当成替罪羊?    看他的德行,韩川就知道指望不上了。    “既如此,都督安坐,属下去叩见陛下。”    “韩同知……”    吴孟明眼眶含泪,这一声喊的情真意切。    他根本没有想到,风云将至之际,韩川居然挡在了他的前面。    谁不知道此时去见崇祯,等于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可事儿是锦衣卫负责的,那就只能由锦衣卫呈递陛前。    他去,死的可能就是他。    韩川去,等于是替他去送死。    吴孟明心底一片懊悔,挣扎着站起来,抓住了韩川的双手。    “往日里,本督利欲熏心,竟对韩同知妄加揣测。今日方知,韩同知实乃剖肝沥胆兄弟也。此番过后,倘若无事,本督定与韩同知共进退、同荣辱,不离不弃。”    信你个鬼。    韩川早就知道吴孟明是什么东西了,这番看似情真意切的话,他是一个字都不信。    崇祯又晕倒了。    没办法,刺激太大了。    连续两位藩王没于叛军之手,这对大明、对皇家毫无疑问都是沉重的打击。    尤其是对他这位中兴明主。    一心想要重振大明,结果国事日颓也就算了,竟连藩王都没有保住。    高大的宫墙可以挡风挡雨,唯独挡不住消息。    崇祯晕倒的消息迅速传遍官场。    内阁、六部、六科、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勋戚,凡是够得上资格的全都涌到午门外,不顾鬼哭狼嚎的天气,只等宫里的消息。    “陛下到底如何了?”    周延儒被推出来,揪着大汉将军连番诘问。    大汉将军焦头烂额,可他敢透露宫内的情形吗?    “尔等把持宫禁,隔绝内外,有何阴谋?”    谷棈    东阁大学士吴宗达老而弥辣,竟然想要冲击宫禁。    这边正闹的不可开交时,宫门徐徐打开,竟然是王承恩亲自出来了。    看到这位内廷老大,官员们不禁安静下来。    有心人注意到,王承恩的模样似乎苍老了许多。    “陛下有命,阁部大臣、六部大臣、襄城伯、都察院张大人觐见。”    群臣肃然,明白肯定是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难道……    唯独周延儒、温体仁略有所感,预计是山东的事探查清楚了。    联想到崇祯再次昏倒,只怕情况不甚乐观。    几位重臣不敢耽搁,跟随王承恩一路入内,直奔后宫。    这个情况,让重臣们更是焦虑不已。    这说明崇祯已经不能好好理事了。    到了乾清宫,周皇后带着后宫避让,把地方让给了君臣。    昨日崇祯还上朝议政,可短短一日的功夫,完全大变了模样。    他干瘦的身子搭在床榻边上,要不是有两个小太监扶着,竟然连坐都坐不稳了。    除了崇祯,室内还有高起潜、吴孟明和韩川。    吴孟明终究还是来了。    但显然崇祯已经没有力气胡乱甩锅了。    看到群臣的一刹那,这位素来刚愎的帝王,竟然双眼饱含泪水。    “朕自御极以来,夙兴夜寐,紧衣缩食,自问俯仰无愧于天。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大明乎?”    众臣大惊,纷纷俯倒,一个劲地说起了颂扬的话来。    坦白讲,眼前这个年轻的帝王,除了刚愎自用和喜欢甩锅之外,单以勤政而言,竟是永乐朝后之最。    对于大明如今的状况,朝廷上上下下也多有议论,观点甚多,但仍有不解之处。    崇祯已经懒得听臣子的阿谀之词,对韩川道:“你把山东的情况说一说吧。”    韩川领命,洋洋洒洒说了一通。    内殿鸦雀无声,群臣的脸色一个比一个精彩。    即便早知道些的周延儒和温体仁,都不禁瑟瑟发抖。    虽然预感到山东的情况不妙,但绝没有想到,居然危急到了这等地步。    “那……那左梦庚真有反意?”    本来东江镇击败关宁军后,该怎么平定这股叛军,朝廷上下都无计可施了。    此时听到山东最后的兵马都要造反,大家终于了解,崇祯为何这般绝望了。    与之相比,虽然衡藩和德藩被判军诛灭的消息足够震惊,但真的算不得什么了。    韩川沉声道:“锦衣卫多日打探,已经获悉详情。那左梦庚虽为参将,然其麾下早已有数万之众。西起临清,东至登莱,亦尽入其手。”    众臣愕然,宛如听了天书。    一个参将,背着朝廷弄起了数万大军,朝廷竟然一无所知。    这究竟是谁的失职?    皇帝?    毕竟皇帝掌控天下。    内阁?    毕竟内阁总览朝政。    六部?    毕竟六部勾连上下。    都察院?    毕竟巡按御史监察各地。    锦衣卫?    毕竟锦衣卫为朝廷耳目。    可瞬间之内,众臣都不需要商议,就达成了一致。    温体仁斥道:“山东地方都在干什么?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为何一无所知?”    谁不在场,谁就是最好的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