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雅和俗
环球为了林墨的专辑,在国外的宣传上下可以相当大的力气。 买推特和油管的热门就不说了,在美国的许多论坛上也安排了新闻。 虽然以这首歌的质量,火起来是迟早的事。 不过以环球的宣传能力,自然是想通过这种病毒式的营销,让《Baby》以最快的时间火起来。 流量时代,一个歌手想火需要哪些要素? 首先是强大的营销能力,强大到让每一个人都能看见你的存在。 然后是一张足够帅的脸,帅到能让异性看一眼就产生好感的程度。 最后才是作品的质量,要好听到和市面上的其他口水歌拉开档次。 如果三者兼有,那将是绝杀,这样的歌手不火都没天理了。 而林墨在后两者都具备,而签约环球之后,也终于弥补上了自己最欠缺的的一个短板。 如此三管齐下,他在欧美的知名度开始以坐火箭般的速度飞速上升。 韩国的男团女团能在欧美那么火爆,多次登上Billboard公告牌排行榜,甚至提名格莱美奖。 说明所谓的东西方审美差异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只要足够帅,哪怕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一样会让少女们爱得死去活来。 而林墨在登上推特后,已经不能用帅去形容了。 美国一位推特粉丝两千多万,拿过奥斯卡影后提名的年轻女星直接发推:“他是我会走路的梦!” 下面附一张林墨的写真,照片再下面是一连串的爱心表情。 而她的粉丝也是各种“WTF”、“Holyshit”来表达内心的惊讶和喜悦。 虽然粗俗了一些,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真好看啊”就是不如“真他妈的好看啊”情绪强烈。 相比起来,欧洲那边的评论就显得要文艺了许多: “他的笑颜简直美得和阳光一样,如果阿波罗有少年时代,那一定就是他的模样。” “如果林墨生在中世纪,一定是圣子画像最合适的模特。” “和雕塑一样的美,但能雕刻他的只能是上帝。” ……………… 这一句句rou麻的形容,整得林墨自己都有些头重脚轻了,感觉和飘在云里一样,浑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 就是不知道这是环球公司请的水军发的五美分一条的文案,还是这些路转粉网友真诚的赞美。 互联网时代真真假假有时候很难分得清楚,这一声声的靓仔令他险些无法自拔。 好在他向来喜欢反省和审视内心,所以即使面对铺天盖地的夸奖,他也依然可以保持住理性和矜持。 而等到网友惊叹完林墨的颜值以后,有关他新专辑主打歌的评价才姗姗来迟。 首先是《流行之声》,这是全美流量最大的泛流行音乐杂志,主要聚焦那些最有热度的歌手,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或者宣传。 如果有新人歌手出现在这个杂志上面,那么恭喜你,要么你快要红了,要么你已经很红了。 这个杂志给《Baby》写了一份乐评: “Baby是商业歌曲的典范之作,从旋律到编曲到演唱,林墨都将自己在商业歌曲制作上的功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但是一位天才歌手,更是一位金牌制作人,他清楚地知道市场要的是什么,定位准确并且技艺精湛。 与之相比,美国的许多依靠背后团队成名的所谓天才流行歌手,全都成了笑话。” 另外一边,《滚动石头》杂志也给林墨写了一份乐评。 《滚动石头》的名气甚至比《流行之声》还要更高。 这份杂志热衷于给全世界的歌手、歌曲进行排名,因为非常客观公正,加上又是几十年的老字号,所以在业内属于最权威的乐评杂志。 而除了做排名以外,《滚动石头》也会对时下大热的歌手进行评价。 不过主要是以批评为主,因为《滚动石头》一直以来都是一家很有态度的杂志,非常讨厌那种靠营销、炒作而火起来的歌手。 杂志的主编认为,就算是一首口水情歌,也有值得挖掘和称赞的闪光点。 但是流量歌手没有,因为他们的背后是资本和无脑的粉丝。 至于作品,那就是皇帝的新衣,完全没有挖掘的价值。 当然,林墨肯定不在此列。 之前它就已经夸过一次林墨了,而且字里行间非常看好这个来自华夏的少年。 不过这次,文章变成了批评和称赞各占一半: “林墨在旋律的编织手法上依然赏心悦目,目前他写出来的歌就没有一首不好听的,几乎都是极其抓耳,朗朗上口。 但是,他的天赋如果只是用在这些流行情歌上面,那就太浪费了,也有些俗了。 前阵子的那首《Wewillrockyou》真的让人听到了震撼的感觉,绝对是欧美摇滚圈近十年以来都很少出现的佳作。 我不相信他的才华仅仅止步于此,但环球唱片的签约确实可能改变了他的创作轨迹。 资本都是逐利的,发商业歌曲赚钱可比满足摇滚乐迷的精神需求重要太多了。 毕竟比起受众基数,流行还是要比摇滚要多得多。 但我本人希望,如果林墨看到了这篇文章,不要觉得这是责备或者批评。 你本应该是闪耀的音乐新星,不要因为商业而迷失了天赋。” 从这篇文章中,网友们看到了一位乐坛前辈的苦口婆心,令人感慨。 不过林墨看在眼里却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咋滴我出几首商业歌就是走上不归路了呗? 非得整点摇滚的才叫歌是吧? 通俗易懂的与民同乐的流行就这么不被人待见? 只能说这些人的偏见还真是大。 如果照他们的标准,在高雅的古典乐之前,什么爵士、摇滚、流行、说唱那都是渣渣。 不过林墨对于这条鄙视链一直都是不认可的。 至于这张专辑的歌曲也是早就已经定好了的,不会因为外界的些许批评而进行更改。 再说了,这些人的批评来得也实在太早了一些。 第一首歌才刚刚出来而已,怎么知道后面不会有他们喜欢的“高雅之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