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贤内助姜王后
大商。 都城,朝歌。 龙德殿中。 这段时间,好消息不断传来。 首先是根据太师闻仲,传回朝歌的消息。 那些得到伪神晶核的伪神,已经被太师闻仲率领大军找到了三个,并且全部镇压诛杀,成功收回晶核。 而首相商容,却也通过各种政令。 不断地从诸侯手中换取土地,扩大王畿之地的面积。 同时也削弱了诸侯实力。 这一日。 首相商容来到宫里,向纣王禀告削弱诸侯之事的进展: “启禀陛下,经过这段时间老臣的努力,共从诸侯手中拿到了土地两千里,再加上之前的千里之地,王畿之地已经共有三千里之地了。” 纣王闻听不由颔首点头,首相商容的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三千里土地其实已经并不算小了。 要知道大商刚刚立国时,大商才是一个,疆域只有不到方圆百里的小方国而已。 后来凭借稳固发展,成长成了一个强大的方国,拥有了灭夏的实力。 不过即便如此,在成汤即位,发动灭夏之战时,大商也只有区区五百里疆域而已。 是现在的六分之一。 “辛苦商相了。” 纣王安慰道。 “不辛苦,为大王办事,是老臣应做的,此事还没有收尾,老臣预估此事完成后,最终能让大商王畿之地的面积,达到五千里。” 首相商容站在殿下道。 “五千里……” 纣王点了点头: “足够了,有了这五千里之地,已经足够大商发展了。” 商容苦笑道:“这已经是老臣能力的极限了,这一次我们削弱诸侯的程度有点狠,若是在动手,恐怕会有让很多诸侯,产生逆反之心,直接起兵谋反的。” 然后商容又道:“据说西伯侯姬昌和南伯侯鄂崇禹,对于陛下和老臣这一次削弱诸侯之举十分不满,正在联络诸侯共同反对陛下,是东伯侯姜桓楚和北伯候崇侯虎出面,以及王后联络冀州候苏护、武成王黄飞虎等实力极强的诸侯,说王后有意让他们的女儿入宫为陛下妃嫔,才最终安抚了诸侯。” 纣王有些意外:“没想到王后要为寡人纳妃之举,竟然意外帮助了寡人。” 商容称赞:“不错,王后可真乃大王的贤内助,有王后这等贤内助为大王掌管后宫,大王又何愁大事不成。” 纣王应了一句:“王后的确贤惠。” 然后纣王又对商容道:“商相,寡人之前让你设计一套,管理王畿之地的官制,你设计得如何了?” 商容见纣王问到这件事情,他笑着回应道:“大王,老臣今日前来,正是要向大王禀报这件事情的,这套官制老臣心中已经有了大致框架,并将其写在了这份奏表上,大王可以先看看如何。” 说话间,他从袖袍里,拿出一份奏表。 旁边有内侍上前,从他手里接过,呈到了纣王面前。 纣王拿在手里,打开细看着。 一边看纣王一边评价: “不错,将王畿之地分成几块地域,分而治之,这每块地域又由“守”和“尉”共同治理,而这“守”和“尉”下面,又有分管不同方向的佐官和官吏,来协助“守”和“尉”来治理这一块区域。” “而担任这“守”和“尉的官员,只需要完全听从寡人和朝堂的命令就行,这样一来,便相当于寡人的私臣,就不怕这大权旁落了。” …… 看完这张首相商容所写的奏表后,纣王又对商容道:“不过,这份奏表中,有很多方面没有考虑到,寡人需要补充一下。” 商容闻言连忙道:“大王请说。” 实际上,他内心有些不以为意。 因为这篇奏表,是他耗尽心血,苦思很久才写出来的。 写完后也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自认为没有一点漏洞和弊端,才呈送过来的。 纣王并不知道商容内心中的想法,他继续道: “第一,以后将这些由王畿之地,分而治之的地域称作“郡”,每块地域都可以取一个不同的郡名,而治理这些郡的守就称作郡守,尉的话便称作郡尉……” “第二,“守”和“尉”的职责也有些划分不清,可以将“守”和“尉”的职责,划分得更清楚一点,比如说让郡守专门负责一郡内政,而郡尉则掌一郡的军事之责,这样一来各司其职,治理起来就更简单了……” 一开始商容神色,还有些不以为意,谁知道听了一会儿,商容神色渐渐变得认真起来。 因为纣王所提出的这些东西,的确是他完全没有想到过的。 乍听之下,有一种被醍醐灌顶的感觉。 商容顿时不敢再小视纣王,神色认真地听了起来。 并且将商王所说的,全部用心记了下来。 “另外,“守”和“尉”身为一方大员,位高权重,甚至堪比一方诸侯,所以每一位“守”和“尉”,必须都由寡人亲自任命。” “此外,“守”和“尉”除了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外,不能世袭,否则最后这“守”和“尉”,只是又成了换了名字的诸侯而已。” “其次,一郡下面还可以设置数县,县里面也可设置县守和县尉,职责和郡守和郡尉相同,只不过是负责治理一郡之地。” …… 纣王将看这份奏表时,心中觉得需要补充地讲了出来。 其实原本的他,是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些的。 但是在那人生模拟器的月度模拟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他闻所未闻的选项。 其中就包括,之前他遇到过的“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这些日子,他又看到了“郡县制”和“分封制”。 虽然他依然一开始,弄不明白这些选项的意思。 但是因为他每天都能月度模拟一次,可以将这些选项都选一遍,甚至选上数次,差不多就能摸索明白这些选项的意思了。 按照这人生模拟器中所说,所谓分封制就是大商,现在的诸侯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虽然有利于维持稳定,和当时的政治秩序,但是这种稳定是脆弱的,一旦大商国力下滑,就会使商王的权力被逐渐削弱,那些诸侯也不会在听从商王的王令。 每次他人生模拟器中,有“郡县制”和“分封制”的选项出现后,他选择“分封制”,未来的结果都并不是很好。 相比之下,郡县制则好处多多。 不仅大大加强了君王的权利,还避免了诸侯国壮大,分封割据的场面。 当然,让大商一下子从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是不现实的。 所以纣王决定,郡县制和分封制共同施行。 由他统领的王畿之地,就实行郡县制,这样能极大地提升大商国力。 那些诸侯的封地,就依然施行分封制,这样有利于安抚那些诸侯,避免诸侯联手。 否则,他要是一意孤行,不顾大商现实情况,就施行郡县制。 恐怕大商就没有那二十三年的国运,女娲娘娘也不用派轩辕坟三妖,来败坏大商气运,大商立马就要亡国了。 等纣王讲完后,商容行礼道:“大王圣贤,一眼就看出了老臣所写奏表中的缺点,老臣将大王刚刚补充的,已经全部记下了。” “行,商相,那你就先下去吧,等你忙完现在手头上的事情,就去着手办这件事情吧。” 纣王点头道。 “不过你放心,寡人也不会让你太过劳累,会找人协助你的。” 然后纣王承诺道。 他知道凭空建立起,一套官员体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可不像削弱诸侯之策,只是几个简单的政令施行下去而已。 这几乎是建立起,一套前所未有的的全新官制。 而首相商容年事已高,他可不想商容因为劳累过度,早早逝去。 这样手下就缺少了一名,能干的大臣。 “多谢大王体恤老臣。” 听到纣王的话,商容感激道。 这些日子他的确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想到又要凭空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官制,就十分头疼。 如今得到了大王会派人协助他的承诺,他内心顿时轻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