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起风了
,不想选秀的我一直想搞兼职 《起风了》这首歌的霓虹原版很有味道,但不少人其实更偏爱中文版——中文版是那种涓涓细流娓娓道来的情感的表达,而不是那种宣泄。 并且和之前《红玫瑰》略带深沉的表达不同的是,这次的表达更亲切——几乎没有什么疑问的,大家听到就都能想到歌词里讲的什么: 好像是追随者年少的脚步,走走停停,回到了故地。 然后有些踟蹰不前。 为什么呢? “不禁笑这近乡情怯,仍无可避免 而长野的天,依旧那么暖 风吹起了从前...” 这就引出了个几乎是所有人都能很快想到的角度,以及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过这里是个更好的状况,就是回来之后, 一切如旧。 微风带着回忆扑面而来... “从前初识这世间,万般流连 看着天边似在眼前 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 台下观众里,不少人于是也会心一笑: 这几乎不用多言的年少意气,这种初见江湖,初看世界,总觉得多远的目标都会很快抵达,多难走的录都愿意去尝试的感觉… 这是年轻人才拥有的勇气。 有一句话说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讲的就是这种感觉。这也可能是年少所有感觉里,回想起来或许最为难忘,也最难再有的感觉。 “如今走过这世间,万般流连 翻过岁月不同侧脸 措不及防闯入你的笑颜...” 于是从这一句开始,歌词像是打了个猝不及防的转弯,跳到了好像有爱情的部分。 仔细回想一下,又像是是顺其自然一样。 可能,回忆青春的时候,又怎么不容易回想起那么一点年少的感情回忆呢。 这种回忆往往甚至不是故意去想。 而是伴随着所有青春的记忆里,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可能是回想起教室外的cao场,可能是跑道边的树荫,也可能是午后的课间... 不经意地回想起来的,是不容易忘怀,不刻意想念就能浮现。 于是:“我曾难自拔于世界之大 也沉溺于其中梦话 不得真假,不做挣扎,不惧笑话...” ... “难得啊,许贺终于唱点他这个年龄该唱的歌了...”台下,乐评人这会脸上都不自觉带着欣慰的笑容。毕竟之前许贺唱的每一首歌都让他们觉得,这货好像是经历了太多的人生。 按照作品里的厚度来讲,起码也都是三四十岁的水平。 额,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么说也没错。 但确实是从表面来讲许贺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甚至可以说年轻的一塌糊涂。 这样年纪的人你让他去唱太多深沉的感悟,反倒有些不正常。毕竟多数这个年纪的人,还没那么深刻的体会。 非要强行去唱的话... 可能就跟国内某几位rapper圈挺多啥也不会,整天realreal,还做出一副怪模怪样以为自己很酷很有深度的家伙一样: 拜托,比发源地还懂的架势是为哪般啊? 看起来吊吊的,实际上没啥东西。 但是吧,这些对于年轻人的“看法”也不全是这样,有些东西就是年长的人很难写出来的。 比如说青春。 “我曾将青春翻涌成她 也曾指尖弹出盛夏 心之所动,且就随缘去吧 逆着光行走,任风吹雨打...” 台上,歌词唱到这,台下邓柯也就点头赞同,并且有些许惊讶于这句:“我曾将青春翻涌成她,也曾指尖弹出盛夏”... 老实说,比这更有意思的词他也不是没见过,甚至个人觉得还不少。 某种意义上这句歌词还能挑出些毛病。 可就像是之前说的,只有这个年纪才能写出最带着真正青春回忆气息,而不是中年追思里,那些被时光镀了层膜的青春。 所以,这是多么青春的语句啊... 可以说它带着那么点轻微的无病呻吟——经历过什么啊,就把这段故事形容成这样。可就是青春才会这么写,才能写得出,还能唱的出啊... “但我更喜欢曲子。” 只有山河这时候有点不爽,明明之前都是我在吹许贺,你们喜欢其他歌手的。 怎么现在都在一起吹许贺? 不行,我得另辟蹊径。 他便道:“我觉得音乐开始就有种轻音乐和那种日式pop相结合的听感,不觉得吗?而且刚才键盘手solo前奏,那种电钢音色就很有设计。” “包括前奏第四小节的第三拍加入的鼓,还有贝斯开始用低音为旋律构造框架。你们有没有听到这上面叠加了一种...像是于钢片琴的音色,再加入和声吉他引导旋律走向,渐渐进入主歌。” “然后主歌大量的切分节奏,活泼的很,所以我一开始就猜到了应该会有女生的部分啊...” 音乐在音乐人眼里是能说话的。 就算不经常听音乐的很多人,也能从《野蜂飞舞》里听出那种嗡嗡的急促感。 山河是能从这里面听出来东西的。 那种舒畅的日系旋律,一度让他以为会在后面跟日式风格的各区医院,加上点管弦乐的到solo。搞得他不禁感慨: “日系风格用在这里面,还是蛮合适的。” “当然了,毕竟...” 郑楠就笑:“就单单说当年某一位霓虹的女歌手她的歌曲翻唱,捧红了国内多少的艺人啊...” 大家笑着感慨着,然后副歌部分再重复了第二遍之后,像是迎来了某个暂停。 杂声褪去,只剩下许贺的人声唱着: “晚风吹起你鬓间的白发 抚平回忆留下的疤 你的眼中,明暗交杂,一笑生花...” 故事好像由远及近,推到了青春往后很多;又或许并不是推后,只是回到了现实。 现实,真相是歌曲里的自己也已经两鬓斑白,然后从回忆里出来之后... 再遇旧人。 “暮色遮住你蹒跚的步伐 走进床头藏起的画 画中的你,低着头说话...” 故事里好像到了真的尾声一样,原来,那种年少时候的感觉一直没变。但又好像什么都变了,变得不像是从前那种感觉… 然后山河就好像觉得这歌词或许不只是旋律,内容也像是霓虹的那些青春动漫一样:好像两个人从未忘怀过,然后到此刻,终于放下。 “我仍感叹于世界之大 也沉醉于儿时情话 不剩真假,不做挣扎,无谓笑话...” 是的,无所谓那些曾经的故事都无谓那么执着了,甚至,不只是这个故事而已——可能无论是爱情,还可能是理想,是更多的东西。 都已经无所谓那么执着。 也就是到了这会,山河才觉得,是写青春年少,但也不全是青春年少: 似乎这首《起风了》讲的那些华美的句子,都是在描述青春时候的故事。但或许直到最后,回到现实的时候讲的故事才来到了关键。 讲的是...时间带给人们的东西是很微妙的。 就像小时候遇到想要的四驱车,cd,或者说其他想要也没要到的,念念于心,每每忆起都觉得很是遗憾。 而如今,哪怕这些东西已经触手可得。 那也不是当年的那种感觉了。 所以,对于以前的那些怀念,更多的不是怀念的具体的某人,某事,某物。 而是那时候那种喜欢的感觉。 以至于再次与之相逢的时候,对于那些爱而不得,对于那些错失,对于昔日的种种,在再次相逢的时候恍若云烟过眼一样终将得到原谅和安放: “我终将青春还给了她 连同指尖弹出的盛夏 心之所动,就随风去了 以爱之名,你还愿意吗...” 然后一切就真的好像如歌名一样,起风了,然后随风也就远去了... ... 难得的,一曲唱完之后,许贺头一次正面迎来了大量的欢呼和掌声。 大概是《起风了》不像是他之前的歌曲那样,带给人的感触是比较震撼的,或者需要久久回味的那种歌词或者情景,而是现场就能及时感触到每一字每一句的情绪。 未必像是之前来得那么需要人深思。 但或许有时候... 还是需要那么一点轻松地成分在里面,把歌词里的沉重,化为清风吧。 “可以可以,虽然没有我习惯的那种更极致一点的东西,但我觉得年轻人就要唱年轻人的歌曲嘛,别把那些老一辈歌手逼到什么地方去了。” “你这么说的话,那我就感觉好像没有那么遗憾了,本来还想听许贺飙高音的。但现在想来,他选择这首歌还是在做不同的挑战吧?” “是啊,感觉他每一期唱的歌内容都不尽相同。可能,这就是他对于青春的一些理解...” 事实证明,当一个歌手的口碑不错的时候,唱啥都有人夸奖。 未必来的如之前那么猛烈。 甚至观众里还有些“啊,还是有点太青春年少了吧,会显得有些矫揉造作,希望歌词还是更生活化一点”之类的的评价。 但真的可能这是一首唱给年少时候的歌曲。 太过于冷静地处理,未必会显得那么得体。 “不错不错,很喜欢!” 沈梦辰在台下迎接许贺:“前三稳了稳了!” “别啊,我还真不确定。”许贺就笑:“还没到那时候呢,等着看吧。” 于是,就等着第七的李泉出场, 他似乎总能通过改编让歌曲有不一样的意境,改变出不同的感觉,这种能力真的不常见。 这一期也是一样,高级。 并且相对来说,这期的反馈就是要比上期好一点,至少许贺是这么觉得的。 至于第八,jessie。 毫无疑问,《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一旦响起来,那就是不仅对于国内,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观众也都是绝杀。 仿佛就把故事带到了当年的大船上。 以及还没发胖,还没拿着水枪被做成表情包的小李子那里。 还用说? 难得的一首全年龄层通杀的歌曲,也就无所谓什么对于jessie本人唱法的疲倦。因为大家心中的经典歌曲,听多少遍,也不会倦的。 最终,结果公布。 难得的这一期没有那么多悬念。 大概是八位歌手演唱,比平常多出了些录制时间;又或者是别的原因,大家心照不宣。总之排名公布几乎像是竹筒倒豆子的: jessie无悬念第一,也成功留下来,并且总分数第一直通决赛。 汪锋惊喜第二名,以总分数第二直通决赛。 许贺则获得了竞演有史以来最低,但也是第三名,同样总分数第三直通决赛。 之后分别就是郁可维、张邵涵、华辰雨、李泉以及腾格尔... 本来,腾格尔这次垫底,是让人太意外的。 本来,郁可维努力之后发挥很不错,但第一期排名较低,淘汰还是颇为可惜的。 本来,李泉这位舞台上一直坚持创新音乐的,离开了也是难免叹惋的... 但好像一切都随着今天的规则改变,变得好像有点那么... 分外失真,也懒得较真起来。 大家都知道,或许按照之前的投票规则,结果依旧是没什么不同。但是一旦有了这个规则改变,又好像什么都不同了... 揭晓排名时所有人都没有那种情绪在里面。 那就这样吧,规则改变之后,伤害太大了。 好在一切都快结束了。 出了录制现场上了车,许贺掏出手机: “喂,嘛呢,你那边那么吵啊? 没事啊,我这不是刚录完节目么,寻思给你打个电话…没有,节目那边没事,我都直通决赛了,就是过程有点蛋疼的很,想找个人聊聊。 顺便咱们也该正儿八经聊聊了,网上的人,不都在喊着咱们f1srt合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