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事情果如宋积云预料的那样。 昌江帮开祠堂,那些给宋桃窑厂砌龙窑的,有的三刀六洞被逐出了昌江帮,有的直接被打断了手脚扔到了河里。 而且这次的事闹得很大。 昌江帮还借此清理了帮众,很多人被赶出了帮会,重申了帮规,整个昌江帮风声鹤唳,战战兢兢,各大窑厂都感觉到他们的紧张。 昌江帮的老大还亲自上门来给宋积云请罪,不仅答应不管什么时候都永远优先给宋家窑厂砌窑,还派了两个大师傅驻守宋家窑厂,以后专门给宋家窑厂挛窑。 挛窑是术语。通常指砌和补。砌通常是指砌新窑,补则是烧完了窑,窑室通常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这个时候就需要技术高超的师傅对窑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有裂痕或者是损坏处,就要进行修补,免得影响了下次烧窑。 可新砌比修补要赚钱得多。 而且新砌一个还是修补再用,都是由挛窑师傅决定的。 他们通常都会看碟下菜。 要是窑厂小,他们和东家关系好,他们会尽心尽力地帮着修补。若是大窑厂,不在乎这些钱,他们就会主张重新砌个新窑。 有这两位大师傅长驻窑厂,他们窑厂能省多少事啊! 宋积云自然是欣然接受,谢了又谢。 还送了昌江帮老大一对刚刚烧贴出来的青花矾红的喜上枝头。 红红的梅花上落只绿色的鸟。 是少有的三色釉。 昌江帮老大高兴得不得了,之后遇人就赞宋积云有情有义,难怪县令爷都说她。 景德镇的人再说起宋积云,不会说她是,而是说。 但这个消息传到洪家,洪老太爷很是担心,特别找了宋桃,道: 龙窑已经点火,开始烧了起来。 宋桃含笑道: 她还告诉洪老太爷: 洪老太爷大喜,看宋桃的目光越发的满意了。 等到开龙窑那天,洪老太爷的脸一下子就垮了。 成品率不到四成。 这样算下去,他们最多也不过赚了个辛苦钱。 宋桃比洪老太爷还震惊。 她不顾窑室还没有散尽的余温,提着裙子就钻进了扒开的窑口,四处张望起来。 洪老太爷也没办法继续矜持了,他在窑口探着头: 宋桃沉着脸走了出来,手里提着两个破损的匣钵: 洪老太爷并不懂瓷器。 他左看右看,只觉得这两个匣钵一个比一个破,但除了破,他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 宋桃仔细地指了指裂开的口,道: 烧瓷的时候,为了保护瓷坯和釉面的不被破坏,会将瓷坯放在用白土烧成的陶瓷匣子里,而放置瓷坏匣子的厚度和土质,都会影响装在匣钵里瓷坯的受热程度,成品率。 洪老太爷看不出来,不免有些心虚: 宋桃说这话并不是为了为难洪老太爷,她立刻道: 洪老太爷还是没听懂。 但他能明白宋桃的意思。 就是有人进了不合适的匣钵。 他阴沉地道, 宋桃点头,道: 洪老太爷神色狰狞,仿佛能吃人。 吓得宋桃不由自主地朝后退了一步。 但等她再定睛望过去的时候,洪老太爷脸上只剩愤怒。 他目光阴森, 洪家大总管愕然,立马低头拱手,恭敬地应。 宋桃在旁边轻叹,道: 洪老太爷的脸色更难看了。 他端坐在窑厂账房的太师椅上,等候调查的结果。 很快,匣钵的进货来源就查清楚了。 是洪家派到账房的账房先生进的货。 洪老太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位账房先生更是高声喊冤,抱着洪老太爷的大腿痛哭流涕,像死了亲爹似的: 洪老太爷闻言,有瞬间的动摇。 宋桃看得分明,知道账房先生恐怕比她以为的更深得洪老太爷的信任。 她想了想,走到洪老太爷身边,道: 洪老太爷不悦,沉声道: 语气不善。 宋桃面露踌躇之色。 洪老太爷冷哼。 宋桃还是犹豫再三,这才道: 众人俱是一愣。 宋桃沉吟道: 洪老太爷愕然。 其他人更是支起了耳朵。 宋桃却没有隐瞒的意思,徐徐地继续道: 屋里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账房先生最先反应过来。 他痛哭流涕: 洪老太爷显然没准备原谅账房先生,但也明显的能感觉得到他松了口气。 他慈祥地拍了拍宋桃的肩膀,道: 他同时也做了个决定: 他说完,目光威严而不失凌厉地扫了在座的众人一眼: 众人齐齐躬身应诺。 宋桃点点头,避开众人的目光浅浅地弯了弯嘴角。 wap. \/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