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佛法
“多谢大师教诲,我等都悟了!” 青鸾堂的堂主遭受了符焰的灼烧,头发和眉毛全都烧毁,浑身溢出焦糊的气味,说话的语气虚弱,脸部肿的跟猪头一样。 没有撂下狠话,没有硬拼,青鸾堂的堂主很识时务的说自己等人悟了。 “自此往后,青鸾堂的全部帮众定然洗心革面,不会再作恶。” 不管心里是如何想的,青鸾堂堂主表面上还是流露出了悔悟的神情。 能在京都闯下偌大的帮派,青鸾堂的堂主本身也是一位狠角色,武功高强,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一流高手。 仗着有岳家做靠山,他平日里行事心狠手辣,嚣张跋扈,但眼下遇到劝人行善的硬茬子,纵使心中涌现恨意,十分憋屈,也不得不咽下这口恶气。 当现实摆在面前,是继续作死行恶,还是活命行善,青鸾堂堂主没有丝毫犹豫,纵使心中不甘,他还是会选择后者。 因此,他已经有了金盆洗手的想法,遇见如此凶残的僧人,真怕有一天会被干掉。 “善哉,善哉!” 望着眼前露出“悔悟”神情的恶徒首领,正悟大师慈悲的眼眸仿佛酝酿着佛法。 他单手竖立,拨动佛珠,喃喃道:“行小恶者,以力服之。力如律法,约束言行。” “行大恶者,需经历往生轮回,洗涤内心。” 自语间,正悟大师掌心凝聚出佛光,伸掌落到了青鸾堂堂主的脑袋上。 随着掌心落下,青鸾堂堂主意识变得模糊。 他的意识浑噩升腾,迷迷糊糊的看见自己的身躯彷佛不断变得年轻,最终变成了襁褓婴儿。 如同重活一世,青鸾堂堂主陷入正悟大师的佛法。 ......... 春风裹挟着绵绵生意吹拂江南沿岸,连绵的建筑如同落在河岸的棋子,其中一间简陋的屋舍内待着一位孕妇,艰辛的诞下了啼哭的婴儿。 自婴儿长大懂事起,他记得娘亲日夜辛勤织布,父亲天未亮就出门去码头搬运货物,日子过得很是艰辛。 辛苦赚的银钱纵使生病都舍不得花,却经常遭到恶徒洗劫。 他懂得,自己家境贫寒,日子过得艰苦,就是爹娘辛辛苦苦赚的银钱,都给恶徒抢走。 转眼间,婴儿茁壮成长,已然是位面容端正的少年。 数年的积攒,家里终于拿出银钱圈养了一些土鸡,墙上还晒着一些鱼干和腊rou。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等到冬季,父亲准备给少年煲汤吃rou,恶徒出现抢走了屋里的食粮。 少年泪眼模糊的看着父亲给踹到在地上,眼睁睁的目视着恶徒抢走家里圈养的土鸡和墙上挂的鱼干和腊rou。 待到夜深人静,妇人抹干眼泪,偷偷的从床底下抱出一个坛子,从里面拿出一块腊rou,炖熟喂到少年嘴里。 少年印象深刻,自己家辛苦赚到的食物还得偷偷摸摸的吃。 看了眼父亲捂着肚子,神情憨厚的催促自己吃rou,少年泪如雨下,记得rou的滋味苦涩。 再转眼,少年家里新添了一位懂事的meimei,而他也开始习武。 没有银钱请武师,就每日在门口自学,挥拳的气势节节攀升,浑身气血流动,汗水自脸颊流下,滴落到地面。 路过的恶徒见此,出言嘲讽,经常借着指教的名头,将他打的鼻青脸肿。 由于习武费钱,家里不免藏了银钱供少年习武,没有按规矩上交贡钱给当地帮派,导致父亲经常惨遭殴打,身受重伤,卧床不起。 少年习武时,目光经常看向屋内,自家娘亲带着面色稚嫩的meimei,愁眉不展的煲着药汤,小心翼翼的喂到卧病不起的中年人嘴边。 感受到父亲艰难抬头鼓励的目光,少年咬紧牙关,他的童年,在帮派恶徒的笼罩下,过得痛苦。 日月轮转,年过一年。 冬季大雪纷飞,少年气血浓郁,找了份活干,出门前,他回头看了眼屋内,自己的父母早衰,白发苍苍,meimei已经长大,模样俏丽。 挥了挥手,少年眼角含光,出门干活,离去前答应给自家meimei买城中的胭脂和糖果。 傍晚回家,少年看见家中潜伏恶徒,将自己捆绑送进府衙,连同爹娘一起充当地牢恶人的替死鬼。 少年不甘,恶人行事坐牢,却让自家强行替罪,受到律法制裁。 斩首前,少年脑袋卧在木墩上,目光看向了莺燕萦绕的青楼,瞳孔中倒映着自己meimei的身影,泪水不由落下。 少年心生恨意,恨恶徒行事嚣张,害的自己一家生活艰苦! 恨自己无能,没有诛杀恶徒! 转眼,画面破碎,少年脑海浮现出了大量的记忆。 青鸾堂堂主...京都岳家...一流高手...劫掠少女...压榨百姓... “我,原来就是恶徒首领么...” 刀落头掉,画面破碎。 ......... 青鸾堂内,堂主目光缓缓变得清明,他回忆先前经历,如同自身前世。 辛酸、怨恨、不甘等等情绪混在心中,令青鸾堂的堂主心中五味杂陈,久久未语。 “阿弥陀佛!” 正悟大师神情慈悲,逐渐悟出自己的佛法。 趁着正悟大师悟道的时间,陆琼看了看了堂内的十一人,传递意念,让他们拿出劫掠的财富,去救济汇聚京都的难民。 同时,他还让堂主派人赔些银钱给卖粥的余翁,把强抢过来的少女和蒙骗劫掠过来的难民都放了。 “都是些恶贯满盈的凶徒,说实话就该送去府衙砍头,不过在投胎前,得散发余光,做些善事。” 陆琼想到汇聚京都的难民数量很多,若是有当地帮派出手救济,或许能平息祸患。 等到青鸾堂的堂主答应,恰巧正悟大师眼中酝酿的佛光消散。 教化了恶徒,他没在青鸾堂多待,带着陆琼转身走了出去。 目送着高僧离去,青鸾堂内的十位高层目光看向堂主,其中一位魁梧壮汉道:“堂主....” 话还没说完,青鸾堂堂主神情疲惫的摆了摆手,出言道: “高僧手段通天,或许已经得道,咱们身上都给留下印记,想活下去,就得救济难民,往后恐怕也不能再作恶了。” “去吧,把地窖里的难民和街上的乞丐都放了,卖到青楼的少女也都赎回来,送她们回家。” 回忆“前世”种种,青鸾堂堂主挣扎着坐起,背靠屋内石柱,目光望着长空,神情落寞自嘲。 青鸾堂的高层和帮众彼此相视,心中或是憋屈,或是不甘,或是怨恨。 但一时间没人敢违背陆琼留下的意念,全都乖乖的放人,出门购买粮食,准备救济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