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北狄来犯
一夜之间,京都再次沉寂,天空浓云密布,恰如此时的人心,很是憋闷。 汝南王接任太傅之位不足一日,朝廷刚刚有了主心骨,正是诸事待举、百废待兴之时,但北境却传来噩耗。 北狄大军压境了! 这是长城边军送来的消息。 长城边军先后派出百名驿卒,通通路遇伏击,只余一人冲出重围,不顾满身伤势奔赴京都,将消息送到了朝堂之上。 满朝文武在太极殿里争吵了一夜,有人主战,有人主和,还有人和稀泥,始终没个结果。 可怜那堂下的驿卒等的焦急万分。他还要等朝堂议出个结果,好回去复命。 天将破晓,百官们翘首以盼,都等着汝南王拿主意。 遇事不决问太傅,这是朝廷的规矩。太傅位居百官之首,责任也当居首。 殊不知,此时汝南王正心中骂娘,只恨自己来的太快,新官上任第一天就遇上这等棘手之事。 汝南王欲哭无泪,感觉自己就像个背锅的,第一次觉得这位子好烫手。 太保卫博玉同样在看他,露出满眼期许,希望这位新太傅站出来一言已定、稳定大局,不求展现过人之资,但至少能德配其位。 楚王玮却是面露讥讽。他身为司南皇族,太清楚这位四爷爷是什么货色了。 果然,汝南王装作思索良久,但脑袋里实则一团浆糊,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却迟迟说不到重点上。 满朝文武都是老江湖了,岂能看不出汝南王的虚实,纷纷暗道“草包”。 堂下的驿卒见状实在等不及了,大着胆子道:“各位仙官大人,军情十万火急,还请速速决断!” 汝南王闻言一滞,突然眼睛一亮,自以为想到一条妙计,指着驿卒道:“大胆!我朝与神国承平日久,些许边患何足挂齿。此人妖言惑众,定是北狄jian细!” 接着,他又吩咐左右侍卫道:“把此人速速拿下,大刑伺候,让他招供!” 驿卒目瞪口呆,被侍卫拖了下去。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历经艰辛,没死在北狄贼寇手中,竟是要死在自己人手里。 百官们同样错愕,不懂太傅此举何意。 那驿卒的身份,还有边军信件的真伪,早已一一验核清楚,又岂能做的了假。 难不成是为了封锁消息,稳定人心?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 北狄大军压境之事千真万确,长城边境岌岌可危。是战,是和?总要定个调子,才好行事啊。 但令群臣大跌眼镜的是,汝南王却是沾沾自得,打了个哈气后便宣布朝会结束,准备各回各家,没了下文。 难道这是要让大家一起当鸵鸟,当做北境什么事都没发生吗? 群臣齿冷。 就算是主和派,也大加摇头,只觉自己也比太傅有勇气,至少敢背负骂名,直言不讳。 太保卫博玉失望透顶,蹒跚站出道:“圣上,老臣愿率兵北上,就算拼了这把老骨头,也绝不能让北狄南下半步!” 说完,他重重跪地,磕头不起。 “太保这如何使得!” 永平晋惠皇帝大吃一惊,急急跑下龙椅将卫博玉搀起。 他虽不太聪明,但也知这位老臣忠心耿耿,是父皇生前最为倚重的臣子之一。 卫博玉老泪纵横,与皇帝互把双臂,再次进言道:“圣上,军情如急火,怠慢不得啊。是战是和,要早作决断啊!” 皇帝呐呐不言,半晌才道:“北狄来犯,是因为吃不饱饭吗?我泱泱仙朝不缺粮食,不如施舍一些给他们,也好过让将士们出生入死。” 他自小就未出过京都,登基之后更是未曾出过宫,只在奏折纸面上见过长城北境的描述,连北狄人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哪里能体会到卫太保的心境。 甚至,他连如今的大晋正在饱受大旱之灾都不知情。今秋各地禾田枯死无数、颗粒无收,佃农们纷纷成了流民,四处逃难去了。 仙朝自身都难保,哪还有余粮给神国。没了粮食,百姓们吃什么?总不能都吃rou粥度日吧? 太保卫博玉身体一颤,心中彻底没了指望,整个人都苍老了许多。 “圣上,此言万万不妥!” 楚王玮终于站出身来,直言不讳道:“北狄亡我之心不死。以粮求和,无异于割rou饲虎,终会落入虎腹。 臣添为卫将军一职,保境安民义不容辞。还请圣上准许发兵,臣愿带兵北上,不荡尽北狄贼寇、肃清边患,绝不收兵!臣愿身先士卒,纵是马革裹尸,也不让北狄笑我朝无人!” 他的声音回荡在太极殿内,久久不绝,让主战派们热血澎湃,激动不已。 见楚王慷慨激昂,皇帝也深受感染。他虽不懂军务,但他相信大皇兄。 就在皇帝即将点头答应时,殿内的主和派坐不住了,急急劝阻道:“兵乃凶事,不可不慎呐~” 说完说去,主和派还是老一套说辞,却让皇帝又犹豫了。 楚王玮紧握双拳,目露煞气,简直杀人的心都有了。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皇后贾南风从后宫赶了过来,开解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圣上,此事当从长计议。” 皇后贾南风的话虽然是万金油,但比汝南王的鸵鸟妙计总要强些,两边都不得罪,算是给了双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皇帝一向耳根子软,见无人反对后,便从善如流,依了皇后的意思。 与此同时,长城北境之地,北狄大军纷纷渡过悬河,齐齐涌至长城之下,因为数量太多,密密麻麻,好似蝗虫一般,遮天蔽日。 长城之上的边军们,早已严阵以待。虽然他们势单力薄,毫无胜算,但眼中却无惧意。 他们戊守北境多年,常有大小边患战事,与北狄人仇深似海。在他们心中,杀一个够本,杀一双赚一个,又岂会怕了。 但令他们奇怪的是,北狄大军集结之后,却迟迟没有发动进攻,与往常的做派大相径庭。 “爹,北狄人有古怪,他们围而不攻,定是有所图谋!” 城头上,一位青年小将突然向一位中年大将说道。 “哼~不准叫我爹。记住,军中无父子!” “诺,军主,属下知错!” 中年大将训斥过后,才满意道:“不错,北狄人确有古怪,此次一反常态,不等悬河干涸,便大举强行渡河,才让我们措手不及啊。” 北境寒苦,资源匮乏。 若无大规模战事,长城不可能长期驻扎大量军队,那样耗费太过惊人,仙朝根本负担不起。 所以,平日里的长城只能驻守部分边军,零零散散的分布在绵延的战线上。 而这支边军便是大名鼎鼎的“庞家军”。 这对父子都姓庞,中年大将名叫庞连柱,乃是庞家军的军主。而青年小将则叫庞时安,自幼参军,如今也是一名老资历的校尉,手底下统领着一个营。 此地除了时有边患之外,便是十年一小战,百年一大战。之所以如此规律,便是因为横亘在两国之间的那条悬河。 悬河十年干涸三日,百年干涸三月。 平日里,悬河难渡,只有花费不菲的代价,才能少量渡人。唯有趁悬河干涸之际,北狄大军才能大举入侵。 但这一次,北狄却是一反常态,竟是耗费了海量资源,动用了上千艘渡船,不惜船毁人亡,付出损失近半的代价,才强行将大军送至南岸。 如此大规模的异动,不可能避得过庞家军的耳目。 但让庞家军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守护的大后方竟然出了问题。那些接连被派出去报信的驿卒近乎死绝,使得北狄大举入侵的消息被耽搁了不少时日。 军主庞连柱身经百战,敏锐意识到朝中有人勾结北狄。不然,庞家军用命守护的大后方,何以出现北狄的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