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来日方长
里正又问了些与走水有关却无关痛痒的问题,见李曦年越发不耐烦起来,便叫他们都散了。 牵着十五的齐玏这才赶来,见走水的笔坊已经被烧的不成样子,却不见李曦年,正担忧之际,却看见李曦年和袁志他们远远地走来。 “这里正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你何必说那些话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尽管再不愿发生,这事情已经发生了,除了想法子解决,别的都大可不必。” 秦奉的声音有些沙哑。 “宅子的东主若是听了消息,定然要来责问的,即便只是座昌德坊的老宅,终在上京城内,想想该如何同那东主周旋才是要紧。” “对,宅子被烧成那样,他肯定会找来的,想想怎么应付了他才是要紧的。”袁志附和着。 这定然是很大一笔钱。 李曦年默然不语,一整夜下来她已是身心俱疲,看见不远处站得笔直的一个身影渐渐清晰,那是齐玏,还牵着她昨夜“抛弃”了的十五,李曦年瞳仁闪烁,莫名有些心安。 齐玏迎了几步扶住李曦年无力的肩膀,而后朝她身后的人说道:“让她休息休息吧,这里善后的事我来。” “不了。”李曦年却这般开口:“先葬了程伯要紧。” 话一出口,周围人皆噤口不言。 是啊,一条人命,就这样突然没了。 “他已是耳顺之年,能不再作为一个乞人在这里安享数月,即便如今横死,至少不是被冻死饿死病死的,这对他而言或许也是一个好的结局。” 秦奉不知是宽慰还是感慨,也终是不想这里有任何人内疚。 “可……那是条命啊……” 李曦年低语着,头低得很深,额前的乱发遮住了她苍白无色的脸颊,和人尽皆知的惋惜和内疚。 “是我的过失。”袁志忽然泪流满面:“阿省,你和秦师傅都不在,跟你们没有关系,是我……是我没能……” “不是的!袁叔你已经尽力了,是你把曲二娘和她的孩子背出来的,还有临儿!这不是你的错。”阿棠扶着袁志的胳膊道:“程伯一定很欣慰,他最喜欢的临儿还可以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骑竹马……还可以快快乐乐地长大,替他……替更多人……去做更多的事……” “阿棠说得对,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要替他活下去。” 秦奉在这几人中最是年长,他若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怕是此刻便都是哭声了。 “对啊,世间始料未及之事甚多,我们能做的只有往前看。”齐玏轻声在李曦年耳边道:“记得吗?这是先生说的话。” 李曦年抬头看向齐玏,泪落无声。 她怎么不记得。 她记得。 可那又如何?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贱如蝼蚁任人踩踏的生活,她如何没有经历过呢?可她还是想要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会有希冀,才会有对未来的希望。 她想,程伯一定也在想着以后可以有一所院子,可以坐在院中的菩提树下摇扇乘凉,一定也想过或许会有那么一天,他可以被人善待和尊重。 “阿曦……” 齐玏在她耳边唤着她的名字,声音很轻,轻到连自己都听不到。 虽然无法感同身受,可他知道她的眼泪为何而流。而这眼泪,似是岩浆一般滴在他的心上,烧灼而刺痛。 他想,他一定要保护好她,从今往后……他一定会保护好她! 片刻无声,阿棠一句话打破了沉默。 “我总觉得这火蔓延地太快了,有点奇怪……” 这质疑得到了袁志的认可。 “对的!就好像是故意往正屋里引一样,跟院门同时烧着的!我用水缸里的水扑不灭不说,烧得还更厉害了!” “你怎么不早说!” 秦奉斥了一句,忙跑到被烧焦的宅院门前,蹲在地上仔仔细细勘验了一番之后,起身拍拍手上的灰尘,无声摇了摇头。 他不能冒险入内,因为火烧了这么久,这里即便还未坍塌的部分也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除非…… “报官。”李曦年双唇毫无血色,“不论是何原因,报官。” 于是秦奉与袁志二人去了衙署,李曦年与阿棠和齐玏留在这里安葬了程伯的骸骨。 日中之时,毕青引来了。 他穿着崇文书院的学服,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李曦年面前,得知临儿无事之后松了一口气。看得出来,他来得很急。 阿棠见到毕青引,忽想起一件事来,不得不提醒李曦年。 “还有,五日后便是与崇文书院约定的时间。袁叔昨儿还说,他们……本来差不多做完了。” “待这里事了,我上山给他们一个交代。” “怎么回事?” 毕青引不知前后,一脸迷茫地看向他面前的三张不同表情的面孔。 最后却是阿棠开了口。 “大家都在前面那间医馆,这么多人,医馆怕是也不肯叫久留的。阿引,你去找云慧和曲二娘,我去铺子收拾收拾,腾个地方叫大家休息休息。” 毕青引下意识看向李曦年,得李曦年默认,犹豫片刻之后还是满脸担忧地走了。 阿棠知晓李曦年与齐玏定然有话要说,便同李曦年知会了一声,也疾步往西市而去。 这里此刻便只留了李曦年和齐玏两个人。 见人都走了,李曦年推开齐玏扶着自己的胳膊,转身看向那所曾热闹至极、语笑喧阗的宅子,迈着颤颤悠悠的步子,坐在了旁边一块还算完好的石阶上。 “你该去休息一会儿。”齐玏站在她身前,“天亮了,看热闹的人会越来越多,这里已经这样了,不如去铺子里等……” 李曦年摇摇头。 “我在哪里,裘九郎才会去哪里。他的宅子被烧,听了消息,定然很快就会来,也省得我绕远了。” “裘九郎?哪个裘九郎?” 李曦年没有回答,齐玏似乎明白了。 这上京哪里有第二个裘九郎。 “那好……我陪你等他。” “求你一件事。”李曦年蜷膝枕着胳膊,头都没有抬,“我昨晚出来得匆忙,身上没有带钱,你可以帮我去芦亭走一趟吗?我床底的小木盒子里放了几张飞钱。” “可以……但是我不放心你一个人。” “……你骑上十五,至多一刻的功夫而已。裘九郎腰粗腿短的,来得肯定没你快。” 齐玏看着李曦年一起一伏均匀呼吸的脊背,知道她心中有自己的主意,等了片刻不见李曦年有下文,便转身牵十五去了。 直到听见齐玏骑马离开的声音,李曦年才抬起头来。 她看向远处,瞬时眼睛垂了下来。就这样盯着脚边的石砖,盯了好久。 这宅子周围时不时有几个行人经过,有的停下在旁窃窃私语一番,有的冷眼而过,最后来了一行人站在了李曦年身前。 约摸五六个,有男有女,有壮有老。若不是看着齐玏那模样不好惹,估计方才就过来了。 一妇人往前一步,斜着眼问道:“你就是租了裘九郎宅子的人了?!” “是。” 李曦年扶膝慢慢站起身来,表情淡漠。 “听说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还真就是!你也不常来这里吧?我们就住在这周围,都是紧挨紧的邻里。昨儿那场火可把我们吓得不轻呢!闹腾到半夜了都!你这怎么回事儿呢?咋走的水?” “……不知。” “不知?一个不知就完了!?折腾到我们大半夜,你说个不知道就交代了?!” 李曦年似乎听懂了,这些人不是打着同情的旗号来嘘寒问暖的。 “那应该如何交代?”她问。 “如何交代?!这坊里的房子都是老宅,你这场火烧了小三个时辰!把我们这几户的土墙都熏成什么样了!?赶明儿倒了也不稀罕哪!” 说道这里,李曦年明白这几个人来找自己的目的了。 “娘子有话直说便是,我即租下了这里,发生了何事自会承担。” “这还用得着说?!”另一个男子也开始帮腔,倒是直截了当:“赔钱!” “对!赔钱!” “赔钱!” 这一行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李曦年深吸了一口气。 “我会尽快找泥瓦匠来帮各位修补,各位稍安,回家里等着便是。” “尽快是多快?!我家孩子可还小呢!别墙塌了砸了人!” “赔钱!” “没错!赔钱!不用你修!” 果然,这世间扶危济困之人甚少,落井下石之人却多之又多。 “各位,钱能解决的事是最简单不过了,就我而言,实在是乐意为之。” 李曦年提了提嗓子,却仍是没有多大的声音。 “只是我们已报了官,这走水之因尚且不知,我此刻予了你们赔偿,在明府那里便是个理亏的把柄。不如这样,各位随我一道去府衙,即便赔偿,也该由明府说个数最为公正,如何?” “别吓唬我们!这点儿小事找明府干什么!里正就做得了主!” “对!找里正!” “找里正!里正一定会给我们个公道!” 李曦年嘴角一扬,语气有些轻蔑。 “这场大火死了人,不是小事。再者,公道?呵……我当初选裘九郎的宅子,就是因这宅子左右不接,邻里不邻墙。各位面生,想必平日也不曾与我们走动,如今一场火烧完,凭着几句听说便能知道我是谁?一刻之前,这里可还有个同我年岁相当的姑娘呢。我这人没别的长处,就是眼尖了些。各位早先便已经在远处站着了,何故此时才出来讨公道?” 那一行人有些兜不住。 “这昌德坊有什么事是打听不到的!你以为我们的嘴白长了!” “就是!找里正?咱们去找里正,叫里正给句话!” “恐怕不行。”李曦年说道:“我的诉状递到了府衙,此事便归府衙的人管。若是里正非要做这个主,我便连同他一起告了。” 那几人一听这话,面面相觑着没有开口,似乎是拿捏不准该不该继续。 李曦年明白了。 果如秦奉所言。 “罢了,我身上暂时没有钱,但已经去取了。你们若等得了,在这里等着便是。不过拿到钱后……需得给我立个券契。” “券契?”妇人横眉怒眼:“凭什么?” “凭律法,律法规定获得赔偿之人须立券契为证;凭你们拿了我的赔偿,我却不知你们究竟是谁。不过单就我而言,只是为了来日有账好清算。” “什么账!?什么清算!?” 李曦年陌然一笑。 “来日方长,前路未卜。我不信各位会一生无忧,没有任何意料之外或措手不及。不过请放心,身为良民,我不会触犯律法,至多在旁冷眼旁观,也绝不会落井下石。” “……” “你们若觉妥当,大可找里正来做个见证。否则来日有人厚颜无耻的又来问我要赔偿,我难道还要次次任人拿捏?” 那几人被说得没了脸皮,听李曦年把律法也搬出来了,当下没了音。立券契不是不可,但听这姑娘信誓旦旦的话音,若立了券契留下姓名,来日遭了报复又该如何? 一个十七岁的姑娘能经营起一家作坊,如何也是有些能耐的。他们如今趁她一人之时欺了她,却不知来日这作坊里的人会不会又趁他们不结伙时欺回来呢? 年少气盛之人的报复,往往不过脑子。他们都曾年少过,何谓冲动……再清楚不过。(没有冒犯的意思) 不过真正让他们有退意的,是领头的那位……连面都没露就走了。 那位为何而退,他们现下不得而知,但身后的倚靠没了,心里终归是有些慌的。 加之有看热闹的人对他们指指点点,这情形没僵持多久,他们商量了没多会儿便悻悻而退。 李曦年见这行人走远,望向十步之外旁观了许久的人。 “多谢郎君。”她说道。 虽是余光,她也辨得清楚,方才里正便躲在人后,站在那个位置。 这人闻声转过身来,李曦年眸中闪过一丝惊讶,正当她环顾周围找寻秦奉与袁志的身影时,孟行开了口。 “我非府衙中人,自然不是一纸诉状被派来的。只是听闻此处走水,闲来无事转转罢了。” 李曦年点点头。 “……还是多谢。” “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