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干起来
深海渔夫正文卷第一百零七章:干起来陈远他们的钓鱼艇已经出来第十四天了。 西沙群岛渔场,气候炎热,终年水温很高,为珊瑚的大量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珊瑚的丛生又为鱼类生长、繁殖带来了丰富的饵料基础和优越的栖息条件。 西沙群岛周围大多有巨大的礁盘,水浅而清,有着浅水礁盘性鱼类生长的环境,而礁盘外侧深度骤然增加,属于深水性环境,适于大洋性鱼类生活。 因此,这里鱼的种类众多,属于礁盘鱼类区系的有海鳝科、笛鲷科、金眼鲷科和鳍科等。 属于大洋性鱼类区系的也有鲭科、旗鱼科、飞鱼科等。 其中产量较高的有刺鲅、鲔鱼、金枪鱼等十几种。 七天前,陈远发现了一群刺鲅,还没有等来渔船,就被人捷足先登。 开海了,西沙的渔船很多,不仅有海南的渔船,广东和广西,甚至更远地方的渔船也有跑来这边的。 离开西沙,陈远他们就碰到了负热带高气压,大区域连续的强降雨,导致睡舱都进水了。 暴雨,狂风,陈远他们这艘小小的钓鱼艇还正面硬钢了五级海况。这把何飞、杨巡他们折腾的够呛。 船体剧烈摇晃,船体倾斜,人在船上基本呈倾斜状态运动。而且他们的船小,在船上经常有坐过山车的感觉。 连着好几天了,何飞,杨巡他们实在受不了,晕船了。 这两天,他们两个脸色惨白的有些吓人。 林新海他们的渔船日夜赶路,陈远这边也刻意放慢的速度,等着林新海过来,将何飞他们送上大船。 大船上,没有鱼的日子里也特别无聊。 林新海天天在船上摆弄他的几盆绿植…… 林新海上了陈远他们渔船。 周升有些无奈。然后,他们就一直不顺利,天天都是强降雨,大风又大浪。 陈远说。 出海到现在,一网都没有下。 林新海感觉到了压力,船上员工也都显得无聊。 两艘船,先不说油钱了,一天的人员工资就是一万块多钱。 林新海说。 周升叹了口气: 船上工作人员将柴油吊了下来,陈远过去接住油桶,给钓鱼艇加油。 加了油,陈远再去船上拿了一些补给。 林新海给了陈远一些黄豆,还有两个盘子: 陈远笑着回到钓鱼艇上,和船上的老爸挥了挥手,周升也是,然后发动钓鱼艇,远离了渔船。 海面浪涌翻滚,在船上依旧和坐过山车似的。 远离了两艘大船,周升将开船的工作交给陈远,就泡发黄豆去了。 黄豆,做豆芽的。 在海上很难吃到新鲜蔬菜,最容易搞到的,应该就是豆芽。 黄豆泡发十个小时,然后在塑料盘子上面铺设一层打湿的纱布,就将黄豆铺在上面。 几天后,持续了多日的负热带高气压终于过去,海面平静了很多。 中午了,周升停下船,准备做午饭。 陈远正在放无人机,无人机飞上高空,探测范围比陈远目测要远得多,而且 可以观察到水下鱼层。 对讲机里传来林新海的声音。 林新海问。 陈远道。 陈远说: 林新海笑了笑,说: 陈远说。 今天海面风平浪静,周围没有大的发现,陈远将无人机收了回来: 周升打着哈欠: 和之前几次发现的一样,小股的鱼群。 这次出来,林新海反复考虑后就只带了一张金枪鱼围网。 那一艘丽霞号也被改成了纯辅助船,加装了大功率制冷设备。这次出来,要么暴富,要么暴负。 首先考虑的还是金枪鱼,如果实在找不到金枪鱼,那就沉底围网。 270米宽度的围网,直接可以沉到海床进行围网了,cao作起来很麻烦。鱼获这块也很不稳定。 林新海他们的渔船下午三点过了才过来,陈远和周升在船上已经准备好了火锅。 陈远老爸和周升老爸也来到了钓鱼艇上。 先是给钓鱼艇加满油,就坐下来吃着火锅。 陈远老爸看着陈远: 林新海也有一些焦虑的,这开海已经半个月了,闸坡那边来外海捕鱼的渔船,有很多已经满载回去又出来了。他们跑南沙,现在了,却还一网都没有放。 天气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陈远他们放过了很多小鱼群,一心想搞一票大的。 早早回去的那些渔船,捕获的基本上是一些不值钱的鱼。 陈远给老爸和林新海他们倒了酒,白酒,几人碰了一下,喝上一口。 今天吃火锅,有牛rou片,鱼rou,豆芽,还有土豆片。 周升再喝了一口白酒,夹起豆芽,就大快朵颐。 在海上,素菜可比rou食珍贵的多。 陈远也是干了一大口豆芽,再喝上一口白酒。 连着多天的恶劣海况,每天都是吃面,或者是腊rou煲饭。今天的这顿火锅,真的是太解馋了。 林新海道:> 陈远看向外面,忽然就是一怔: 周升喝了有半斤多的白酒,有一点亢奋,但是顺着陈远的目光,却是什么也没有看到。 陈远端起吃的差不多的火锅盆直接倒入了海里: 林新海也多喝了几杯,面色发红,他也没有看到陈远说的鸟群: 林新海深吸一口,大吼一声: 鸟群在很远的地方,以陈远的视力,看得也是模模糊糊。 陈远的感官比普通人强很多,也比周升强得多。 将老爸他们送上渔船,陈远坐在后甲板的驾驶位,发动钓鱼艇,直接就推动油门杆,马力全开的追赶过去。 周升就一脸疑惑,望眼欲穿的看着前方: 陈远使劲眨了眨眼,前面确实有鸟群,只是太远了,他看着也是模模糊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