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争夺九边
书迷正在阅读:原神之无妄坡幽灵、身揣云决我闯天下、开局收颜良,袁绍幼子的模拟人生、昼前、宝可梦世界的男mama、天天撒币、我的光荣进化模拟器、吉时已到、弹幕抽四个水友,随我征战LPL、修仙从第三次转生开始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三百六十九章争夺九边朝会上,侍班官员正在宣读大会议题。嚝 最近,贾琏颇有几分意气风发。 接手龙鳞卫之后,他已经成为贾家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谁让荣宁二府之中,就剩他一个实职了? 再加上,荣府的爵位本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在一应老亲眼里,他比起宝玉这个亲国舅还国舅。 甚至,他进宫觐见的次数,已经远超王夫人。嚝 忠顺亲王的事,就是他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贾琏虽然没什么经验,但胜在细心。 几乎事无巨细,一五一十的上报元春处置。 对于仇栾的此事,开国一脉也已经多次上过奏疏弹劾。 只是龙鳞卫一直没有找到谋逆的真凭实据,这才拖到现在。 这一次,元春和内阁商议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先召回仇栾再说。 但委派接任九边的人选,内阁几人却各执一词。嚝 在和冯一博沟通之后,她就将此事拿到朝会上进行商讨。 侍班官员宣读完毕,珠帘之后的元春便沉声道: 她一出口,就直接让人举荐继任之人。 完全不给新贵讲情的机会。 新贵们见此,也只能暗叹一声。 还不等他们反应,就有人上前一拜,高声道:嚝 此人是开国一脉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 开国一脉早就觊觎九边,即使没有龙鳞卫的调查,他们也已经多次上疏提及此事。 而镇国公牛清在世的时候,九边正是牛家的地盘。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牛家和贾家类似,就剩下一个空头爵位了。 这一次,开国一脉显然抱着恢复祖上荣光的打算。嚝 所以他们经过再三磋商,经过离子交换之后,达成了共识。 定下的人选就是镇国公府的牛继宗。 但这话一出,立刻有新贵上前反驳道: 边地将士素来桀骜,没点军中资历的也确实难以服众。 牛家和贾家一样,都是军功起家。 而牛家在边地的声望犹存,按理说没什么问题。嚝 可问题是,牛继宗和贾赦一样,并无带兵经验。 九边又不是京营,若是出了岔子难免危及江山社稷。 让一个没有带兵经验的人去九边主持大局,确实有些难顶。 蒋子宁冷笑着回敬了两句,又阴阳怪气的道: 大魏先后出过两次刺王杀驾的事件。嚝 一次是义忠亲王,一次是忠顺亲王。 忠顺亲王不说,主 要涉及的都是新贵。 而义忠亲王那事,开国一脉可牵连甚广。 但两次谋逆,却都和牛家无关。 他这话,多多少少也让受到牵累的开国一脉有些不自在。 也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显然,这话主要是在告诉新贵要有点自知之明。嚝 毕竟新贵多多少少的,都和忠顺亲王有所牵连。 即使不用牛继宗,也轮不到他们。 果然,新贵那人闻言,顿时一脸怒容。 可即使脸上憋得通红,却又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这时,白家锦忽然出列,朝丹陛一拜,又高声道: 嚝 说道此处,他朝冯一博看了一眼,笑着道: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是一愣。 如果单说冯一博的资格,那肯定是够了的。 但按照目前朝局形势来看,太后能允许她最信任之人离开都中? 开国一脉和新党,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白家锦。 他们心中无不吐槽:你说你这不是自找没趣吗?嚝 而白家锦看似推崇冯一博,实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新贵好不容易才获得了九边的权力,还没捂热乎就要交出去了。 若是之前也还罢了,不过是恢复原样。 可现在交给开国一脉,那倭国的赔款不就彻底落空了? 然而,正如蒋子宁所言。 新贵大多和忠顺亲王有所牵连,眼下肯定得不到太后的信任。 正是因此,他才急中生智,举荐这个救驾有功,因而太后最为信任的人。嚝 而冯一博不仅是太后最为信任的人,又是倭国议和的参与者。 至少也会保证,赔款这笔庞大的利益不会全部旁落。 即使他可能会占去部分,甚至大半。 那也总比开国一脉去了之后,他们点滴都无的好吧? 此时元春闻言,顿时就急了。 也不等冯一博说话,就立刻回应道: 嚝 她自然不可能让冯一博远赴辽东,那样很多事就无法沟通了。 即使是一点可能也不行。 所以元春压根没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拒绝的干脆利落。 百官闻言,都是一副的模样。 白家锦也只能暗叹一声,明白此事定然行不通了。 当即,他一咬牙,又道: 嚝 在世的国公,庆国公算是硕果仅存。 说是大魏的定海神针也不为过。 然而…… 都不用开国一脉再派人出来,蒋子宁就失笑道: 庆国公早在天泰帝时期,就已经功成身退,回家享清福去了。 除了偶尔和各家老人走动一二,就整日阖门自守,不预政事。嚝 新贵这边的事,他更是不闻不问,几乎从没参与过两边争锋。 此时白家锦提起他,显然代表新贵已经山穷水尽。 眼见两边在朝堂上你来我往,争得不亦乐乎。 元春无奈的摆了摆手,侍班官员立刻道: 开国一脉和新贵的人,都忿忿的各自闭嘴。 白家锦也连忙借坡下驴,回了队列之中。嚝 元春这时微微侧身,看向前排道: 这些日子,她向来毫不掩饰对冯一博的信任。 这样反而更显两人正大光明。 就连平时本该问政内阁的时候,她也必然要带上一句楚国侯。 朝中百官对此,从最开始的惊诧莫名,到现在已经习惯。 毕竟,的雅称,不就是这么来的?嚝 内阁几人自然明白,元春问的其实就是冯一博。 所以他们一个个老神在在,谁也不动。 这时,冯一博不紧不慢的上前一拜,朗声道: 新贵们闻言,顿时如丧考妣。 他们都知道冯一博出声,元春就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更何况,王子腾这个人选确实也算稳妥。嚝 除非,他们把景顺帝拿出来卖惨。 可问题是,王子腾去职的事并没具体缘由。 在不知内情的外人看来,也只是景顺帝在打压开国一脉。 最后景顺帝还看在元春的面上,并没对王子腾逼迫太过。 因为,王子腾并未治罪,而是告老还乡的。 开国一脉这边一听,除了牛继宗之外,全都大喜过望。 他们怎么没想到王子腾呢?嚝 相比牛家镇守九边已经隔了一代帝王,王子腾可才卸任没多久。 最重要的就是,王子腾是元春的亲舅舅! 由他接手不仅稳妥,必然还能得到太后的支持! 看似恍然,实则就是灯下黑。 因为他们太急于重新划分利益。 失势的王家,早就被开国一脉抛在脑后了。 他们刚要附和,却听冯一博又道:嚝 言外之意,还是要给王子腾加点约束。 干得好,那就继续干。 干得不好,也留了换人的口子。 此前王子腾经略九边的时候,算是功过参半。 毕竟还是做出了些成绩的。 景顺帝又只让他告老,并没撕破脸皮。嚝 因此冯一博也不好直接说他的错处,只含糊的提了一句。 懂得都懂。 如果为了稳定局势,用他倒是没问题。 但冯一博此时举荐他,其实是冒着风险的。 然而边地太过重要,朝中又确实没几个人能担此大任。 冯一博必须想办法弄个自己人过去,好配合给倭国施压,以保证议和条款的顺利执行。 而王子腾此前的任人唯亲,正是冯一博想要的。嚝 再加上,此前卡经略辽东之时的战略又极有野心。 兴建堡垒之事,还曾得李守中的夸赞。 冯一博也觉得堡垒防线若是能成,边地隐患解决大半。 甚至就像李守中说的那样,大魏也不是不可能。 只要这个战略实现,对于大魏来说绝对是件好事。 因此,他举荐王子腾就在情理之中。 只是景顺帝和张松越都在的时候,他都敢大张旗鼓的任人唯亲和捞钱。嚝 如今又成了太后的亲舅舅,皇帝的亲舅公。 真要放开手脚,还不把国库搬空了? 所以,加上一些束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嚝 不管怎么说,王子腾也是开国一脉的一员。 眼见牛继宗没戏,他们自然退而求其次。 况且,太后舅舅的忠心自然无虞。 一时间,开国一脉的众人自然纷纷附和。 元春早和冯一博沟通过了,但此时还是要走个形势,便问内阁几人道: 听到元春的问话,陈勤之惜字如金的道:嚝 对于冯一博的提议,他依旧和之前一样没有拒绝。 毕竟他也知道,王子腾贪归贪,但比起其他人选,终究是个能办事的。 而李守中对王子腾的观感,则有些复杂。 此前元春和内阁商议,就是他持反对意见。 说起来,他既对王子腾的战略认可,又深恨其贪。 但徒弟这个建议,如今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嚝 在如今的局势看来,确实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沉吟片刻,他也只能叹道: 既然不能换人,那就想办法监督他吧! 其实奉旨巡边就类似督军的职务,在督军身边再加个监军,难免有些画蛇添足的意思。 可他这话一出,新党和新贵顿时眼睛一亮。 嚝 一时间,附议声连绵不断。 这一次,出声的是开国一脉的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 陈家受到义忠亲王之事的牵连,爵位即将断绝。 新皇登基,开国一脉都想恢复祖上荣光。 一向低调的陈瑞文,这一次也格外积极。嚝 此时他上前一拜,朗声道: 开国一脉争着抢着要去九边,要的可不仅是兵权。 开玩笑,有人监视还怎么划分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