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愿人人如龙【加更4000】
书迷正在阅读:原神之无妄坡幽灵、身揣云决我闯天下、开局收颜良,袁绍幼子的模拟人生、昼前、宝可梦世界的男mama、天天撒币、我的光荣进化模拟器、吉时已到、弹幕抽四个水友,随我征战LPL、修仙从第三次转生开始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三百二十九章愿人人如龙【加更4000】张松越在景顺帝登极之后,就以帝师的身份入阁。 景顺三年,就成为内阁首辅。 这十余年里,他们师徒同心协力。 张松越一心以清除旧党,稳固皇权为己任。 可实际上,直到这两年太上皇卧病不起。 他们师徒才真正从太上皇的阴影中走出来。 也终于将旧党势力连根拔出,彻底清出朝堂。 而在那之前,随着越发老迈。 张松越其实已经多次感觉力不从心。 也是在党争最为激烈的时候,他有了培养接班人的想法。 以期自己坚持不住的时候,也能有人能接手。 维护自己奋斗多年的成果。 一开始,他看中的是冯一博。 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进士及第。 放眼历史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何况他的会试卷子惊才绝艳,让张松越和景顺帝都觉得受益良多。 然而,他年轻气盛,竟在会试前竟顶撞了贾府老太君。 本来这样的内宅之事也不算什么大事,张松越随手就能帮他解决。 可在宫中憋闷已久的太上皇忽然插手,借机跳出来刷了一波存在感。 按理说,冯一博被太上皇针对,从状元变成探花, 正是出手收服他的好机会。 可当时正忙于打压旧党的张松越,却不想因为这点事儿,招惹太上皇这尊大佛。 请神容易送神难,万一招惹得太上皇插手朝争。 那对张松越和景顺帝来说,实在就是得不偿失的事了。 再加上,为了收拢江南士子。 李守中入京也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 而冯一博和李守中的关系,却极为亲密。 他一个座师,又如何能拉拢人家的衣钵传人? 说白了,你认个干儿子,能和人家亲父子比? 衣钵弟子,可不比亲儿子稍差。 不然,李守中也不会心安理得的让冯一博养老了。 最终,为了朝堂大局。 张松越才会这件事不闻不问。 只在恩荣宴的时候,随口安慰了冯一博几句。 而顶上来的刘正,则成了他培养的接班人选。 好在,刘正也确实是个可造之材。 文采过人不说,说话办事也都是一点就透。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方正。 可这样的人,张松越自觉已经见多了。 都是读了半辈子书,刚刚中了进士的。 自命不凡者有之,不忘初心者也不少。 像刘正这样的谦谦君子,其实在新科进士中也不在少数。 但无论是哪一种,终究都会被磨平棱角。 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被各种颜色浸透、腐蚀。 最后,烂成一摊臭泥。 而张松越要做的,就是将其棱角打磨光滑的同时,避免他被侵蚀太过。 可没想到,不知是不是附在他羽翼下,保护太好的缘故。 这两年下来,刘正不仅没被侵蚀,也一样没被磨去棱角。 一直保持初心,洁身自好。 唯一的一次“污点”,就是帮冯一博求情的那一次。 张松越以为那只是个开始。 不曾想,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如既往。 凡事皆公事公办,一心都为国为民。 这让张松越对这个精心培养的弟子,真是又爱又恨。 正人君子人人都爱,可油盐不进又着实棘手。 现在,冯一博说要联合自己的接班人,对付自己。 甚至听着还要推翻新党? 即使张松越知道,冯一博很大可能,只是因为自己利用刘正的事怒气未消,才会故意这么说。 却也依然让他如临大敌。 因为他知道,刘正的“棱角”还未打磨掉。 真的可能会被冯一博的“花言巧语”所迷,以为自己做的是有利于国家的事。 比如,今日他就是为了“大义”,才答应把冯一博骗过来。 “我劝你别打这个主意。” 张松越冷笑着警告了一句。 随后摆了摆手,将话题绕回来,道: “还是说说赔款的事吧。” 今日的目的,就是想要谈赔款利益如何重新划分。 先前,他是想安抚一下冯一博的情绪再谈。 可现在形势有变,他也不能任由对方把话题带偏。 尤其是当着刘正的面,他还要保留自己的师道威严。 因此就更不想在这件事上,继续纠缠个没完。 “还不是老师先打的主意?” 冯一博随口醒了一句。 张松越让刘正骗他过来,他就一直憋着口气。 现在算是以牙还牙,用刘正扳回一局。 见张松越显然有些急了,他的心里也终于舒坦了些。 “议和条款的内容,就是我斡旋再三之后最好的结果,为了促成这事,我已经竭尽全力了。” 虽然心里舒坦了些,但在条款的事上,冯一博还是摆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模样。 而张松越本来就有些恼了,此时见他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不由也被激起了火气。 他面上再无没半点笑容留存,冷冷道: “你真以为我收不回辽东那边的利益?” 说来说去,辽东毕竟是大魏的边地。 只要手段强硬些,倒也不是压不下来。 “呵!可老师你收不回东海郡的!” 听到对方话里充满了威胁之意,冯一博却面露不屑,又哂笑道: “如果先收了辽东的,最后收不回东海郡的,辽东那边会不会还有反复?老师不也是因为这个才来找我吗?” 辽东你说的算,东海郡我说了算。 很多东西,不是你强压了就算结束的。 只要东海郡不同意,辽东那边自然无法放平心态。 张松越到底是内阁首辅,城府深不可测。 刚刚还十分恼怒,可两句话功夫就已经平复了心中的火气。 但怒气虽然已经平复,他却依旧面无表情,冷声冷气的道: “这样的牵制就是你联合两方的原因?” 既然无法安抚冯一博,那张松越就顺势,用自己在朝中积累的威势,给冯一博制造些压力。 可惜,他的不怒自威,在这里却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只见冯一博闻言摇了摇头,丝毫没受他的威势影响不说,还嬉皮笑脸的道: “当然不止,我就是要让人知道,开拓是有红利的。” 张松越听他又提起此事,眼中精光一闪。 又连忙眯了眯眼,避免被对方看出心中所想。 随后,他轻轻一拍桌子,继续以势压人。 “你可知,这是祸国殃民之道!” 冯一博也坐直身子,霸气的正面回应道: “我这是要让大魏人人如龙,将来日月所照,皆为大魏国土!” 这话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可张松越却感觉到一丝冷意。 在他想来,若大魏人人奋进,全都在利益的驱使下,去海外开拓。 那朝廷还如何牧民? 别说什么皆为国土,不纷纷自立就不错了! 可没等他再出声,就有人先击节叫好。 “好一个人人如龙!好一个日月所照皆为国土!” 旁边一直处于愧疚的刘正,忽然声援了两句。 这让两人之间有些凝重的气氛,也被打破了一丝。 说起刘正,他从答应帮忙开始就一直陷于内心的拷问之中。 之前,张松越想和冯一博私下谈谈,又不想大张旗鼓。 就先让人送了帖子过去。 可得到的回复却是冯府闭门谢客,冯一博在家养病。 他当然不会相信这样的借口,却也明白对方有意回避的原因。 从现在的朝堂局势来看,各方勉强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可拖的越久,大魏朝廷就越是被动。 如果第一笔赔款抵达之前,还没一个结果。 那就相当于默认了条款的内容。 那时,再想有什么反复就难了。 张松越自然不能再拖下去。 思来想去,他就想到了刘正。 他这个弟子这些年一直满怀报国之心。 可他偏偏为人方正,不想靠着自己的关系以势压人。 对于冯一博这位为国为民,屡立奇功的好友。 他是打心眼里佩服的。 却也因此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和其别一别苗头。 证明自己并不比冯一博稍差。 可惜的是,刘正很快发现。 若只靠自己,竟什么也做不了。 这次冯一博得胜还朝,为其高兴的同时。 也对自己的境遇更加感到憋闷。 所以,张松越找到他,说要他为国家做点事。 刘正想都没想就先应下了。 可答应后却发现,老师是让他约冯一博见面。 刘正其实也知道,这一定是要谈议和条款的事。 可在他心中,若能收回庞大的利益,确实也对大魏有着天大的好处。 即使他和冯一博一样,不想利用两人的情谊。 但在大义面前,刘正又答应在前。 最终的选择可想而知。 等将冯一博骗过来后,他就自觉无颜面对这个朋友。 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是,冯一博却又提议让他旁听。 正在他满心愧疚的时候,就听到了冯一博的主张。 刘正顿时忍不住出声。 冯一博说的,正是他所向往的。 人人如龙的这个“龙”,出自《周易》。 《周易》有云:君子如龙。 这个龙,正代指君子! “一博,很多人说我从你那里捡了个便宜状元,但我一直颇为自负,从没把这些话当回事。” 刘正先声援一句,又一脸愧疚的说起了前事, 他满腔的歉意已经无法言说,才会重头说起。 可眼下的情形又不容他多说。 最后,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叹,道: “今日听你所言,我方知自己和你的差距。” 这番话,代表他认输了。 面对冯一博这位挚友,他以前一直想证明自己。 可现在,无论是大义,还是小节。 他都输得很彻底! 他心中有大义,却未做出什么真正利于国家的事。 还为了这一次的“大义”,失去了他仅有的“小节”。 这一刻,刘正只觉得自己已经没脸再和冯一博做朋友了。 而冯一博朝他笑了笑,又摇了摇头。 显然是在示意他,不必介怀这些。 而另一边,看着徒弟声援时神采奕奕,现在又垂头丧气的模样。 张松越心中顿感烦躁不已。 感觉好像自己养的好白菜,被猪拱了一下。 他抿了抿唇,似乎动了真怒。 “你要兴公羊?” “是,也不是。” 冯一博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还道: “程朱也好,公羊也罢,于我来说没什么两样,都是圣人之言的一种解读罢了。” “程朱”自然指的就是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 而公羊学派则是儒家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人物为汉代的董仲舒。 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尊王攘夷”。 冯一博所作所为,还有刚刚所言。 都充斥着“攘夷”二字。 很多人以为,汉代尊的儒和之后的儒是一样的。 实际上,汉代独尊儒术,尊的可不是程朱理学。 而是最为铁血的公羊学派。 宋代才出现的程朱理学,在它面前就是孙子辈的。 但时移世易,公羊学派渐渐式微。 大魏如今官方考试,考的都是朱子批注的经典。 如:《四书章句集注》。 可见程朱理学在大魏的地位。 此时听到冯一博竟敢点评程朱,张松越真的怒了。 “胡说八道!” 他“啪”的一拍桌子,怒斥一声,又道: “不尊程朱,不屑圣人之言,你这是要离经叛道吗?” 这样的帽子一旦扣上,永世不得翻身。 “老师息怒,其实我也不是离经叛道,反而尊儒重道。” 冯一博闻言,却不由哂笑,又道: “只是,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又所著经典无数,都是微言大义,随便一句就包罗万象,实在不该以一言而蔽之,而是应该全方位思考。” 张松越一听,对方并非不遵儒术,而是要广纳儒门之言? 这涉及的可就太多了! 只正统儒门,就有八派之分! 不对! 他反应过来,皱眉道: “儒家八派,并无公羊!” 孔子死后,门下众多弟子分为了八派。 其中不少还都已经失传。 还在流传的,也是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以仁为本”的孟氏之儒,代表人物是亚圣孟子。 很大程度上,宋以后的儒家多是他的传人。 另一个则是“礼法并治”孙氏之儒,代表人物是荀子。 他的思想,在秦朝时期最为盛行。 韩非和李斯都算是他的传人,只是这两人并非儒家。 和儒家正统的八派比起来,公羊学派只是一个小分支。 并非这八派的任何一派。 但是…… “可儒家兴盛,始于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