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回家
30号这天就是国庆长假前最后一天课程了,这次张至诚学乖了,跟李超两人提前15分钟就跑到教室了。 一天最满的课程理论上会有8节课,上午下午各一半,今天上上午前2节和下午后两节。 下午的课跟他张至诚说拜拜了,上午上完就直接闪人。 “胡珺问我你对陈瑜是怎么想的,说是这两天胃口都不好了没怎么吃饭” “没胃口应该去医院,我对黄毛丫头不感兴趣”。 张至诚没自恋到就接触几次,吃了几次饭人家就会爱他爱的死去活来。 不过总归发生了点误会,对他印象深是肯定的,而且只要张至诚来上课的,总能低头不见抬头见。 “陈瑜挺漂亮啊” 李超有点不理解,按理说按照张至诚的的性格和交际能力追一个陈瑜,他觉得手到擒来的事儿。 就跟他打篮球一样简单,不理解张至诚的脑回路,而且他跟胡珺走的这么近还是张至诚的功劳。 “我的事你就别cao心了,好好跟胡珺相处,这女孩子是适合陪你一生的人,爽快大气不叼蛮,相信我她家里对她以后的路是支持她自己走的,不然不会培养出一个这么样性格的人” 熬到了下课,张至诚的心思早不在学校了,好想见到父母。 “诚哥你下午的课不上了?” “上个锤子,回家”。 张至诚也没啥好收拾的,就带了一套换洗衣服,一个纸质手提袋就能搞定。 寝室罗海波买的是明天的火车票,张至诚跟寝室的人都打了声招呼准备出发。 不对,他回家了,胡珺是泸州的肯定也是回家,李超这个逼7天不是放飞自我了? 搞了不巧他会跟上一世一样连续7个通宵。 “李超,你要不要去我家溜达溜达” “不方便吧” “扯犊子,你要是跟王兵唐雪峰一样,我才懒得管你,我是怕胡珺和我都回家了,你会猝死在网吧,还得去给你收尸” 李超最终还是同意了,张至诚也邀请了王兵和唐雪峰,不过听说要去农村,现在又是割稻季节要帮忙扛稻子,两人跟张至诚的关系还没好到要去吃苦的地步。 经过龙阳县时,张至诚跟李超介绍说,这就是明太祖老家。 明朝时可是龙阳府,跟金陵府泸州府是一个地位的,不过现在废了,跟他老家DY县一个鸟样,没有任何崛起的千兆,该穷的还是穷。 快到DY县城的时候还接到了罗佩佩的电话,意思是二峡那边新闻出来了。 滨海电力搞到2台机组,还约了节后见面的事,配资即将成功,张至诚的心情更好了。 中午12点多到的县城,大排档搓了一顿。 秋老虎的天,中午确实还有电热,两人在县城小小的转了转。 下午3点多就坐上了去张至诚老家最近镇上的小巴,中途就买了点猪rou还有在超市搞了桶食用油和2条烟,蔬菜什么的张至诚表示农村最不缺的就是蔬菜鸡鸭鱼。 下了小巴,还有走大概30分钟的土路。 据说今年年底这条路就会变成水泥路,这个国家村村通工程,先不管路的质量如何,形式一定得到位。 因为要航拍的,这要是镇上没搞成这条路,县政府的老爷们能把镇长的皮给剥了。 临近村子的时候,场面挺热闹的,都在割水稻,这个时间点最怕的是下雨。 今年老天给力,六月七八连续3个月雨水都相对充沛,不需要人力抽水。 秋季割稻的时候又秋高气爽,真的是老天赏饭吃,记得明年就不行了,干旱。 张至诚连续的跟同村人打招呼,大多都是姓张,这就很农村,介绍李超说是同学,来帮忙的。 到了家里的时候,就只有舅爷爷在家,苦了一辈子的老人。 因为劳动改造,一辈子没结婚,到老了每个月能攒300多。 临去世的时候全部的钱1W6千多块,偷偷给了张文兵,说是留着给张至诚娶媳妇用的。 现在73岁了还能帮忙在打谷场上晒稻收稻。 “舅爷爷,我回来了” 范居友到底是年龄大了,耳朵有点不好使了,张至诚跟李超两人把东西放到厨房跑道跟前又跟他打了招呼。 “舅爷爷,我回来拉” “至诚回来了,你爸你妈还在田里呢” “舅爷爷,这是我同学,专程来帮忙的”,两人在路上已经商量好了就这么跟张至诚家人解释。 李超赶忙打招呼道:“舅爷爷好,我是张至诚同学” 张至诚干脆就直接从舅爷爷手里夺过木锨(铁锹形装的农具,扬场用的),让舅爷爷休息。 半个打谷场(200平的样子)的稻谷,就张至诚和李超两人,10分钟就能堆成2堆,20分钟就能装玩。20多编织袋的样子。 张至诚用牙咬了咬,确实干了能装了,跟李超开搞,一个铲一个扫。 30分钟确实搞完了,这会5点多了,老爸(张文兵)老妈(刘慧珍)都还没回来,用煤炉子烧的热水,帮舅爷爷准备好洗澡水,张至诚开始在厨房忙活。 李超家里没发迹的时候也是农村的,像这种土灶他也烧过。 他家是初中的时候他老爸开始贩水果才赚到第一桶金,到高中了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贩水果和运输一起搞。 这年头经济飞速发展搞物流搞运输的,想不发财都难,那些固步自封的都在吃黄土吃老本。 张至诚炒菜,李超烧草,等到爸妈回来的时候,一个冬瓜烧rou,一个土豆rou丝,一个炒青菜,拌了个蒜泥黄瓜,加了个西红柿蛋汤,标准的四菜一汤就已经完成了。 还真应了那句农村可能缺的物资比较多,但是蔬菜鸡鸭鱼是真的不缺。 张至诚先给舅爷爷盛了饭菜,舅爷爷是那种特别自觉的人。 自认为年纪大了,张文兵毕竟不是自己儿子,所以在奶奶去世后他就不上桌子吃饭了,平时都在在自己那个小水泥砖房里吃饭。 张至诚爷爷现在带着堂弟张至义在县城读书,二叔张文敏在县城买了房子,带着婶婶刘文翠还有张至诚jiejie张婷在鞋都. 张至诚家的后院(有矮围墙)有100多接近200平那么大,种的全是菜,青椒小米椒,青菜土豆,韭菜豇豆,黄瓜冬瓜丝瓜等等,农村常见的蔬菜基本都有。 家里养了几十只鸡,20多只鸭,老鹅不养,这玩意吃的太厉害,要群养才赚钱。 上边一个水库,下边一个水库,只要下大雨从不缺鱼(鱼在产卵季要回溯到上游的)。 爸妈回来了. 再次见到还不算老的父母,张至诚瞬间眼圈就红了。 上一世作的孽,自己到现在都还能想起来父母苍老的脸,佝偻的背,还有就像是被雪一样染白了的头发。 也许是因为李超在,也许是因为他确实不知道怎么表达这份感情。 “爸妈,快,你们先洗洗,我都烧好了” “爸妈,这是我同学,李超,我专门请回来帮忙的” “叔叔阿姨好,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不嫌我们农村不方便才好” “那不会的,我老家也是农村的” 有张至诚在的地方,只要他不闭口,那饭桌上永远都其乐融融。 “妈,怎么搞这么晚,我看你们也没割啊” “没轮到我家田,帮你文才叔家割的,后天才到我家” 农村就这点好处,一家有难其他家都会想点办法帮忙。 像这种收割机来割稻,一般一家割的时候,其他等着割的都会帮着抬或者帮则扛,人情味比城里重的多。 “后天割稻,妈我给你说,割稻就交给我爸还有我和李超,你就在家烧饭,我看咱家的小公鸡长得不错” “你别让你同学累太狠了” “我跟你说,妈,我俩打篮球都拼到打不动为止的,身体好着呢” 李超也接话道:“阿姨,放心吧,别的不敢说,干体力货绝对没问题的,要是真给我个技术活我还真不行” “爸,你现在怕是不一定有我劲大,后天你就扎扎口袋,开拖拉机就行,剩下的交给我” 吃完饭,张至诚抢着把碗洗了。 张至诚家的大门对着正西,农村的瓦房基本都差不多,中间是客堂,两边是卧室,靠南边的是父母的,靠北边的两小间是张至诚姐弟的,jiejie张婷跟着二叔在鞋都打工不在家。 晚上几人也没聊的太晚,主要是怕李超不习惯。 临睡觉的时候,父母还在聊着张至诚。 “当家的,有没有觉得儿子这趟回来变了好多,太懂事了” “懂事不好么,你要是有个不懂事的儿子,老了都怕他不养活你” “老东西,至诚不是你儿子了” ...... 张至诚房间,这个天气,蚊子还算比较多的,只能挂着蚊帐。 农村的床够大,睡两个人都还宽很多,两人平时都晚睡,这会儿也睡不着。 “李超,我家这边的农村,跟你们那边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差不多,不过你们这边田比较平,我们那边种粮食不多,现在大多都种水果了” “荔枝甘蔗橘子为主吧” 张至诚这才想起来这货时桂省的,那边水果太多了,不过主要的还是这三种。 “差不多吧,还有别的,不过一般都不大面积种” “你们那边制糖业搞的不错,我不知道你家有没有搞,这个有前途的,现在国内的蔗糖白糖还靠南美那边进口为主,你们自己不搞可以想办法从越南那边搞,总之利润不小” “我老爸还真想搞糖,不过难度也不小,成本太大了,主要还是机械设备太贵了,从越南那边搞又没路子,怕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