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来历
那是一把玉戒尺! 陈峰一眼就瞧出来了,玉戒尺上有浓烈的学堂气息,应该是一位大儒用过的! 这是一件明朝的东西,通过玉戒尺上的标记,陈峰断定在洪武年间。 “杨小姐,去招待吧!” 陈峰笑着提醒。 “啊?” 杨雪婷闻言一愣。 不过,发现陈峰脸上的表情之后,杨雪婷狂喜的问道:“是不是有好东西?” “没错。” 陈峰肯定的点了点头。 这就能看出来,杨雪婷等人的付出还是有收获的。 要是直接关门谢客,说不定就见不到这位老大娘了。 此时。 就连谪仙斋老板孙成也目光如炬向老大娘望去。 一时间,老大娘成为所有人关注的中心。 那老大娘见状很是慌张,“请问,你们这里收古玩的吗?我急需要一笔钱,你们能给我吗?” “这……” 杨雪婷闻言有点儿担心。 虽说已经通过陈峰知道人家手里的东西是好玩意,不过杨雪婷担心来路不正啊。 毕竟又不是没经历过,之前那个安保公司的员工不就是拿着偷来的石狮子来交易的吗? 听到老大娘声称急用钱,杨雪婷心中有了一丝警惕。 “可以先问问。” 陈峰苦笑提醒。 之所以陈峰这么说,也是觉得老大娘淳朴。 一般来说,能偷东西的人都比较精明,不会表现得急需要用钱。 要不然岂不是露馅了? 再不济,也会被压价啊! 那些能偷东西的人基本上都是鬼机灵,眼界宽着! “好。” 杨雪婷见陈峰都这么说了,脸色缓和一些。 “快请坐吧。” 杨雪婷郑重的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那老大娘闻言忐忑的坐在对面的高脚椅子上,不过没有靠背,瞳孔中有些警惕。 就算手上的动作,也是死死抱着玉戒尺。 “我能看一下东西吗?” 一旁的孙成苦笑询问一声。 虽说有陈峰给出了基本的判断,不过孙成还是想过一把眼瘾。 更何况,陈峰摆明了没有上前做论断,显然就是在给自己机会。 这点道理,孙成还是能看明白的。 “好。” 老大娘这才将温润的玉戒尺交到孙成手上。 孙成将玉戒尺拿在手上,同样非常震惊,因为戒尺一般都是打学生用的。 正常来说,基本上不会做成玉的。 毕竟玉戒尺比较脆,根本起不到惩戒的作用。 这玩意要是打在学生身上,可能学生还没有感觉,玉先断裂了。 哪有木头的好用? 要是孙成自己遇到有人拿玉戒尺,或许连看都不会看。 不过,眼下孙成却拿放大镜细细观摩,不过心中忍不住震惊。 通过观摩,孙成至少能确定,这玉戒尺是清代之前的物件。 具体是哪个年代的却观瞧不出来。 “确实是好东西。” “我只能瞧出来是清代之前的东西。” “清代的玉石基本上被几处开矿厂给垄断,不可能有这种成色。” “不过我好奇的是,怎么会有人将戒尺用玉来做!” 孙成郑重出声。 很明显,孙成想要向陈峰请教。 一旁的杨雪婷同样好奇的看向陈峰,眼中充斥着浓烈的请教意味。 至于许闯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毕竟他的知识还没涉猎到这个地方,眼下只能多听。 陈峰闻言笑吟吟接过话头,“玉象征着君子,故而有君子佩戴玉的说法,做成戒尺又有什么稀奇的?” “一些大儒会给一些孩子启蒙,甚至不会收费。” “不过一些普通人还是会有答谢,最起码会赠送一些鸡蛋,算是尊师重道。不过,富绅的答谢可能会更加直接一些,会送一些比较贵重的东西,送一些金银珠宝,大儒基本上不会收。” “不过,这玉戒尺除外。” “我曾见过,汉代的玉戒尺,长一丈宽两指。” “眼下这玉戒尺是洪武年间的,且看戒尺顶端的学堂标记。” 陈峰笑吟吟的提醒。 看到标记,孙成恍然的点了点头。 原本,孙成也看到了一处刻着茅草屋的标记。 之前,孙成忽略了,眼下他才知道敢情这是学堂的标记? “这是聚德学堂的标记,不过具体是哪位大儒,我就不清楚了。” 陈峰有些遗憾的提醒。 听到这话,杨雪婷很是激动。 眼下,杨雪婷一脸期待的看向身旁的孙成,“孙老板,还请给个估价吧。” 孙成见状只能苦笑,自然明白杨雪婷为何没有让陈峰估价,担心陈峰给估价太高。 既然已经知晓杨雪婷的意思,孙成只能无辜的说道:“正常来说,洪武年间的东西,都能出到三十万。” 这番话孙成说得有些昧着良心了。 洪武年间的古玩基本上三十万打底,不过但凡珍惜的古玩价值都要更贵。 何况是玉戒尺这种极其珍贵的东西,至少也要到七八十万。 “大娘,您看?” 杨雪婷一脸期待的看向眼前的大娘。 从大娘的表情上来,杨雪婷就知道大娘是非常有可能售卖的。 毕竟大娘第一句说的就是自己需要钱,明显是缺钱才售卖东西的。 “我要现钱!” 老大娘郑重的说道。 “没问题!” 听到这话,杨雪婷肯定的点了点头,直接给身旁的保镖使了一个眼色。 保镖见状立马会意,直接将行李箱拉开,当即露出了一摞摞红色的钞票来。 看到这些现金,老大娘的眼睛都直了。 而杨雪婷一直在关注老大娘的表情变化,一脸奇怪的问道:“不过,我需要知道玉戒尺的来历。” “来历不干净的东西,我们可不收。” 杨雪婷说得很郑重。 “这是我家祖传的。” 老大娘郑重的嗤道。 “祖传的?” “隆庆历史上好像不是什么读书圣地吧?” “何来玉戒尺传家宝。” “再说了,我朋友连玉戒尺是哪个学堂的都能看出来。” 杨雪婷一脸认真的问道。 听到这话,老大娘急得快要哭了,“确实是我家祖传的,虽说我们现在生活在隆庆,不过我老家是孔孟之乡。” “这玉戒尺就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 老大娘声音越发激动,“要不是女儿身受重伤等着用钱,我也不会将这东西拿出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