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再次来到翰林院
吸了一下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幽香,李安逸想了想,这才道:“雨莺,昨晚的那人叫做王刚,他是真的认识你,也认识岳父岳母,岳父岳母是他的救命恩人。” 听到父母二字,张雨莺的那双好看的眼眸深处不由自主地闪过黯然,但看了一眼眼前抱着自己、对自己很是宠溺的男人,这黯然很快便淹没去了,浮现出甜甜的笑容来。 待李安逸把王刚与她父母的关系讲得差不多的时候,张雨莺疑惑地问道:“夫君,那妾身怎么对此人一点印象都没有?” 李安逸捏了一下她那滑腻腻的脸蛋,宠溺地道:“那时候你不是还吗?那王刚也是因为你长得有些像岳母大人才认出你来,他原本以为你也是跟随岳父岳母……” 到这儿的时候,李安逸顿了顿,见张雨莺的神色并没有什么异样的地方,这才继续道:“所以昨晚看到你才会露出如此吃惊的神色来。” “是这样吗?”,张雨莺喃喃地道。 “当然是这样”,李安逸笑着又是捏了一下她的脸蛋。 话虽然是如此,但张雨莺的思绪还是情不自禁地回到了以往的时光,努力地尝试着记起那名叫做王刚的饶身影。 还别,经过这一番努力的回想,还真让她有了些许的印象。 于是,便有些不确定地对李安逸道:“夫君,妾身好像有一点点的印象,在妾身的时候好像见过几面,不知道是不是此人。” “这还不简单,等有空的时候,你过去问一问便知了”,李安逸如此轻笑着道。 …… 与几女共同吃了午膳之后,李安逸便一人出门了。 想了想,便拐到了集市上,买上了些许的东西。 他要去的地方,不是破甲军的营地,而是来到了翰林院。 虽然对王刚所的话,以及他的身份在大致上李安逸都是相信了大部分,但是这一件事情总归是过于影响甚大,容不得他不警慎。 笃笃笃…… 正在处理公事的苏俗猝然听到了敲门声,不由抬起头来看向门口,微微皱着眉头问道:“何事?” “学士大人,有人要求见您,那人是大人您的子侄”,外面响起了恭敬的声音。 “子侄?” 苏俗不禁露出困惑的神色来,待整理了一下案牍上的东西以及身上的衣服之后,方对着门外道:“带他进来。” 于是,没一会儿的功夫,随着房门的推开,在一名书吏的带领之下,一位年轻的书生走了进来。 “原来是你这子,我还道是那个子侄”,苏俗不由笑骂道,眼中带着些许的诧异,显然对于李安逸的突然造访是感到颇为意外的。 “嘿嘿……” 李安逸颇为讨好着道:“我这不是寻思着已经有好一段日子没有来看望伯父了吗?所以今日便来了嘛。” “伯父,这是送给你的,看您平日这么的辛苦,我便从集市上买来了一些补品,吃了对你的身体有好处。” 着的时候,便把手上的东西递给了苏俗。 面对李安逸的刻意讨好,苏俗倒是很是大方的接过,放在了一旁。 然后,指着房间内的某一个空位,道:“安逸子侄先坐在这里。” 于是,李安逸就着这个位置坐了下来。 苏俗在完了这一句话之后,便不再言语,而是细细的品尝起了茶水来,一副好不惬意的样子。 当然,不忘叫人也给李安逸这个子侄端上一杯热茶。 面对眼前的这杯热茶,李安逸并没有任何品尝的心思。 眼前的这位苏伯父不按照常理出牌啊,在收了他的礼物之后,下一句话或者下下一句话不应该是问:过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然后,他便顺势而颇为不好意思地道出今日过来的目的。 不应该是像现在一副淡淡然处之,什么话语都不的样子啊! 如此,又过了些许的时间。 李安逸终究还是沉不下心来,便咳嗽了两声:“咳咳......伯父。” “怎么了?喉咙不舒服?那就多喝茶水,茶水有润喉的作用。” 不咸不淡地道了这么一句话语之后,苏俗又是美美地呡了一口茶水。 李安逸颇为幽怨般地看着苏俗,只能实话实地道:“咳咳......伯父,今除了过来看望您之外,侄还有一件的事情需要到您的帮助。” 苏俗不由揶揄地道:“看望是假,这件的事情才是真的吧?” 李安逸有些尴尬地道:“怎么会呢。” “好了,不开玩笑了,吧,有什么事情需要到伯父帮忙的。” 猝然,苏俗一改之前的神色,变得认真了起来。 闻言,李安逸不由吸了口气,重整了一下心情,然后才道:“伯父,我想让您帮忙查一个人?” “查一个人?” 苏俗疑惑地问道:“这人是谁?” “他叫王刚,在十二年前的时候,他曾经是户部的照磨”,李安逸脸色颇为凝重地道。 照磨,即官署名,正九品,主管文书与卷宗。 闻言,苏俗不由一怔,显然是有些意想不到李安逸让他所查之人会是十几年前的人,而且官职还只是一名的照磨。 苏俗不由困惑地问道:“这王刚究竟是何人?安逸,你为何却是突然要查此人?” 李安逸露出了为难之色,道:“伯父,非常的抱歉,请容侄我在这里先做个隐瞒,只能告诉伯父您,这个人对我来非常的重要。” 见此,苏俗深深地看了一眼李安逸,却是不再追问下去。 “那你现在这等一会儿伯父。” 罢,苏俗便走了出去。 虽然苏俗是要等一会儿,其实这一会儿并不短,李安逸等了足足有一个半钟的时间,苏俗才再度出现在了眼前。 其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书籍。 “时间太久了,再上这王刚的官位并不高,并不好找”,这是苏俗进来之后的第一句话,语气或多或少是有些抱怨的。 “多谢伯父!”,李安逸感谢地道。 苏俗把手中的书籍递给了李安逸,道:“这王刚的信息便记载在九十八页。” 于是,李安逸打开了书籍,然后快速的翻到了九十八页。 王刚,渝州人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