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屁
书迷正在阅读:在忍界签到一年的我已经无敌、守尸人笔记、我的属性面板去弑神了、吾妻是黛玉、全球降临:文明游戏世界、末世基地:魔能植物无限升级、半生癫狂半生闲、斗罗之签到女神就变强、盗墓之牛气冲天、霍格沃茨之巫师至上
穿越初唐从造反开始正文卷第二百一十四章放屁一侧,李泰开了个头:“云母屏风烛影深。” 台下,有文人不自信的接到:“长河渐落晓星沉?” 蓬莱殿中,长乐喃喃自语:“嫦娥应悔偷灵药......” 最后,看台上孔颖达作出收尾:“碧海青天夜夜心?” 崔鹤听罢,转瞬间又变得茫然起来,瞪着双眼傻乎乎道:“这是某作的诗?” 只可惜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她,只因李承乾把目光又放到了卢照邻身上。 他语气平淡,仿佛无事发生:“到你了。” “啊?” 卢照邻咽了口唾沫,内心竟浮现一丝惊悚之感,双手护住胸前,小心翼翼点头道:“殿下想问什么?” 李承乾开口就来:“你喜欢什么?” 喜欢什么? 单凭喜欢也能作诗吗? 卢照邻只感觉数十年的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但话说回来,他还真有喜欢的东西。 那就是水。 要不在他作的诗里面,也不会第一句就是‘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了。 是以,他回道:“殿下,某喜欢水。” 李承乾了然,点头道: “水有什么?河江海?” “嗯,鉴于你刚才的诗已经写了江水了,那这回就换成大海吧,海上不也有月亮升起嘛。” “所以,这第一句是......” 卢照邻愣了愣,不过脑子道:“大海明月升?” 李承乾摆手:“直白了点,稍微缓缓顺序试试。” 这一回,台下众多文人听得更为仔细。 有崔鹤的例子在前,他们是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少人甚至跟着在心底组织起了语言。 “海上生明月?” 突然,台下有人出声喊道。 “这个不错。” 李承乾偏头赞同,随后又是一阵教学。 伴随着众人争先恐后的抢答,一首望月怀远就此出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很好,可众人的眼光却逐渐怪异起来。 良久的沉默后,有人怯生生的问出了众人心底的疑惑。 “这首诗,是谁作的?” “卧槽,这个问题问得好啊,谁作的这首诗?” “别看某,某只说了前半句‘海上生明月’。” “诶诶诶,也别看某,某只说了最后半句‘还寝梦佳期’。” “这特么怎么算?难不成是八人一起作的诗?” 一时间,台上台下皆陷入迷茫之中。 好好的中秋文会,眨眼间变成悬疑现场。 其中也有文人怀疑过此诗有没有殿下一份,但呼声很小又很快被旁人否决。 殿下从头到尾没说出完整的一句,只是在问问题,这如何能算? 实在不行,就当此诗是八人共作,也算是这次文会的趣谈。 就在这种说法甚嚣尘上之时,李泰突然不满起来,脸色以极快的速度变得难看。 什么意思? 这群人什么意思? 大兄这样教本王作诗,本王都不敢认,你们凭什么? 还特么的好意思说八人共作,诗会趣谈? “放屁。”李泰突然扬天大吼。 这突如其来的吼声让文会为止一静,众多文人惊奇的看向李泰,不知越王殿下这是发的什么疯。 李承乾反应最快,第一时间察觉到了不妙。 只可惜晚了...... 就在他回头的一瞬间,听见了李泰那悲愤的声音。 “仔细看看,这是你们作的诗?” 伴随着这句话的,是李泰高举黄纸的身影,上面是早已写好的《嫦娥》与《望月怀远》。 “卧槽,这这这......这不是刚才崔鹤作的诗吗?” “是啊,还有咱们八人共作的诗,怎么也在纸上?” “越王殿下什么时候写的,某刚才没看见他动笔啊。” “不是吧不是吧,这不可能。” 有绿袍文人惊呼,引起众人注意。 “这位兄台,究竟有何发现?” 绿袍兄解释道:“越王殿下在太子殿下教学时确实没动笔,他是在教学前动笔的。” 教学前动笔的? 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可没人听不懂。 可这......当真如此?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之时,看台上传来了孔颖达声音。 “越王殿下,这就是你方才写下的诗词?” 李泰朗声道:“对。” 孔颖达又追问道:“所以你是在太子殿下教学前,便得知了这两首诗词?” 李泰刚要说话,便被气急的李承乾一巴掌呼在脑门上。 数息后...... 李泰见李承乾脸色阴晴不定,沉默半晌也没吐出一个字来,犹豫道:“大兄,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 你好意思问我怎么了? 我这故意用这个老办法教他们作诗,目的就是让他们以为是自己作的,回头也能把你解放出来,结果你在这添什么乱? 于是在孔颖达的关键问题上,李承乾直接一巴掌呼到李泰头上,打断了二人的对话。 但打断后他才发现,似乎一切都晚了一些。 李泰特喵的手实在是太快了,趁着他没注意就把两首诗词提前写了出来,这点完全没办法解释。 在这一瞬间,李承乾闻到了股头皮发麻的味道。 只是事已至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承认下这两首诗来,然后又说这是和众人开的玩笑,最后再重新教他们作一首诗来。 念及于此,李承乾面对李泰的问题也只能痛苦的摆摆手,无奈道:“没什么,就是想拍拍你。” 显然,在李泰曝光事情真相后,李承乾也懒得再搭理他。 反正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他还能怎么样? 另一头,李泰并没有认识到李承乾的意思,在后者表示没什么问题后,他便放下了心,把目光重新转移到孔颖达身上。 孔颖达也很识趣的再次问道:“敢问越王殿下,你是在太子殿下教学前,便得知了这两首诗词吗?” 集万千文人目光于一身的李泰,平淡而又冷静道:“是也不是,大兄确实在教学前就告诉了本王,不过不是两首而是三首。” 李承乾:??? 大意了,今日当真是大意了。 原本以为刚才就是最坏情况,没想到李泰竟又给自己上了一课。 众文人:??? 好家伙,居然真是提前写好的。 而且不止两首,还有第三首。 诸多大臣与长乐也是被这一幕幕惊呆,目不转睛的盯着台上,好奇这事的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