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六学
书迷正在阅读:在忍界签到一年的我已经无敌、守尸人笔记、我的属性面板去弑神了、吾妻是黛玉、全球降临:文明游戏世界、末世基地:魔能植物无限升级、半生癫狂半生闲、斗罗之签到女神就变强、盗墓之牛气冲天、霍格沃茨之巫师至上
国子监是一个总称。 下辖国子、太学、四门、书、法、算六个学院。 这六大学院不仅教授的东西不一样,连录取方式与生员数量都有严格的限制。 最强的是国子学。 教导《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五经,《论语》、《孝经》、《尔雅》等附中经。 设置博士五人,助教五人,直讲四人。 其生源,只要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 名副其实的官二代聚集地。 其次则是太学。 太学监生要更多一些,博士与助教也都有六人,比之国子学还要多一人,不过同样是博士,他们的品级也有差距。 太学院也讲五经,不过监生就不是全都学习,而是择其一为主业。 其生源,只要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 档次显然降了降。 最后,则是四门馆与律学、算学。 生源的档次,显然也会一降再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平民百姓家的学子,最多也就到四门馆去学习,与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爵后辈做同窗。 从这六学上,可以说把古代身份地位的差距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这,也是孔颖达问太子是教授国子学还是太学的缘故。 毕竟话说回来,哪怕他身份再多,区区国子监司业也只是从四品下的级别。 自家男丁,最多也只能去太学啊。 只是面对孔颖达的问题,管事却是犯了难,纠结半晌才犹豫道:“殿下他,似乎六学都想去。” “六学都想去?” 孔颖达眉头一挑,连忙问道:“什么意思,你说清楚。” 管事拱手,回道:“司业你知道咱们国子监的博士令牌吧,正面刻着博士二字,后面则应该写上隶属于哪一学院。” 孔颖达点头,轻笑道:“当然知道,背后写算学,那就是算学博士;背后写太学,那就是太学博士;怎么?殿下他写的是六学?” 管事咽了咽唾沫,摇头道:“不,殿下他写的是国子监。” 孔颖达:??? 看看本章第一句话,这特么有区别? 场面沉默良久,孔颖达无奈道:“殿下在哪,某去找他聊聊。” . 一刻钟后,国子监律学学院。 孔颖达寻到了正在与律学博士对弈的李承乾。 见到俩人一边下棋一边聊天,孔颖达很有教养的矗立一旁,并不出声打扰。 只是看着看着,孔颖达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棋,为何这样走? 难道有何深意? 三步后...... 咦,不对啊,这几步棋走的也太散乱了,莫不是有新章法? 七步后...... 殿下你到底怎么下的棋啊,这都要没了啊,有啥招不快使出来。 一局过去。 孔颖达无数次想要出声提醒,只觉得殿下步步棋都在挑战他数十年的涵养,纵观整局既是修行又是修心啊。 之后,孔颖达闭上双眸不再观棋,静心听着二人的交谈。 李承乾突然道:“杨博士,你认为律法的意义何在?” 律学博士回道:“回殿下,某认为律法可以规善百姓们的行为。” “诶,片面了。” 李承乾挥手,笑道:“孤倒是认为,律法应该是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手段。” “它不是架在百姓头上时刻威胁性命的刀,而是被百姓们握在手里维护自身权力的剑。” 杨博士怔住,呐呐无言。 孔颖达则是眼睛一亮,脑海中疯狂思考。 从古至今,统治者都是用律法来管理百姓,这让所有人包括统治者都认为,律法对于百姓来讲,其实就是悬在头上的刀。 你要是敢乱来,那就一刀砍了。 但今天太子殿下这番话,却如同拨云见日。 统治者是一方,被统治者却需要分成两类。 一类是心地善良从不犯事的百姓,另一类是作jian犯科坏事做尽的百姓。 如此看来,律法管理的其实是第二类百姓,对第一类百姓是极为维护的。 这时,李承乾又道:“杨博士,你可知大唐现在的治国之策?” 治国之策? 这个问题,让孔颖达会心一笑很是自得。 原因很简单,在贞观初年,李世民刚刚继位时,便与众多大臣讨论过这个问题。 当时大臣们意见不一,主要分为两个派系。 其一是魏征等人赞成以德行治国。 他们认为如果天下长久安定,民众则骄逸,不容易教化;但战乱过后,百姓经历了毒打,相比会更加温驯听话。所以,应该用温和的手段来治理国家。 其二则是封德彝等人的以武治国。 他们认为自夏商周以来,人心越来越向jian佞讹诈发展。因此秦朝用严酷的律令,汉朝是王霸道杂用,这都是人心不稳造成的结果。所以,他认为必须要用严苛的刑罚,加强统治的力度。 在当时,支持第二种看法的大臣明显占据绝大多数。 这也是贞观之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辩论,是事关国家基本政策的思想交锋。 但最终,李世民还是认为百姓作乱都是时势所逼,天下大乱的问题应该是统治者来背锅,如果能安定生存,百姓是不会犯上作乱的。 所以,他选择了第一种。 孔颖达当时就是为数不多支持第一种的大臣,是以每当有所空闲时,他都忍不住回味一番,或是与旁人分享分享。 而作为孔颖达同僚的杨博士,显然没少听过这些话。 当即毫不犹豫道:“以德治国。” 孔颖达笑容刚刚掀起,就听见李承乾坚定说道:“不,大唐现在是以法治国。” “不可能。” “不可能。” 孔颖达、杨博士二人同时出声反驳。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三人一跳。 李承乾、杨博士是被声音吓到,孔颖达则是被二人反应吓到。 三人对视半晌,又突然大笑起来。 “见过太子殿下。” “见过孔司业。” “孔司业免礼。” 三人起身,各自行礼。 片刻后, 孔颖达还是不服气问道:“以德治国是陛下亲自定下的国策,为何殿下说大唐现在是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