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起居郎的一天(下)
书迷正在阅读:在忍界签到一年的我已经无敌、守尸人笔记、我的属性面板去弑神了、吾妻是黛玉、全球降临:文明游戏世界、末世基地:魔能植物无限升级、半生癫狂半生闲、斗罗之签到女神就变强、盗墓之牛气冲天、霍格沃茨之巫师至上
用过早膳,朝会继续。 依然持续着那一套,直到午时初(11点)才算彻底结束。 李承乾斜靠在墙脚,双腿直哆嗦。 讲道理他能坚持不懈与青壮们一起训练,当真不是懒惰的人,但也抵不住这动辄四五个小时的立正。 大臣们走了,起居郎跟着皇帝到了偏殿,这也是李世民每日午膳的地方。 逮住一个空隙,李承乾悄然靠近,孝气满满道:“阿耶,可要孩儿陪您一同用膳?” “呵。”李世民冷笑,“大可不必。” 李二,过了啊! 李承乾心中MMP,面带可怜之色,道:“阿耶,那可否让孩儿坐一坐?” 这一次,李世民凝眉沉思了数秒,在李承乾逐渐惊喜的眼神中开口道:“你现在虽为起居郎,但在众人眼中依然是我大唐太子,身负皇家颜面,岂可做事没有规矩。” “当然,朕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若无外人时,你可自寻一处静坐。” 没有外人...... 这句话让李承乾莫名有些熟悉之感。 午膳之后。 李承乾以为下午可以轻松点时,却发现老刘神情凝重如临大敌。 “刘起居,你这是什么情况,莫不是下午还有事儿?” 刘姓起居郎点头,肃然道:“下午陛下会接见各位重臣,下官也需热热身了。” 搞半天下午才是重头戏? 李承乾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双腿,深深叹息。 回去要给两营将士提提强度了,不然哪对得起自己拿双腿换来的战马。 未初起(13点),便有重臣陆续拜见皇帝。 同时也如老刘所说,下午谈话内容果然劲爆不少。 长孙无忌直言边境虽有压力,但也不宜给予武将过多权力。 房玄龄目光放在长安城内,提出对内城两市的看法。 魏征则一连检举了十数起长安城内外的不法之事,长孙家、房家、程家公子被频繁点名,听得一旁李承乾是连连点头。 可以,这很魏征。 整个下午过去,李承乾耳朵是舒服了,可双腿更加麻木。 扶着老刘一瘸一拐的走到殿外,长叹道:“终于结束了。” “结束了?”老刘摆摆手,唏嘘道:“今日才过一半,还早着呢。” “我靠,不是吧。”李承乾懵了,失声道:“都tm七......戊时(19点)初了,天都黑了还要干嘛?” 老刘掰着手指头道:“上午是朝臣们递出奏本,下午是陛下根据大致事务询问各位重臣,晚上自然是批阅奏本了。” “他批他的,咱不能走?”李承乾黑人问号脸。 “当然不能走。”老刘脑袋一昂,气势雄雄道:“晚上才是咱们最有用的时候,大事陛下问重臣,但许些小事则会询问咱们,而这时,才是一展抱负的关键。” 说完,老刘激动的看向李承乾,直到看清那张与陛下极其相似的脸后才反应过来......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 天色渐黑,五月春风和煦,抚面而过似暖还寒,别有一番风味。 李承乾闭眼享受数息,再睁眼时... “这.....这.....这是奏本?” 单独拿出来,一本本他确实认识,但这堆成两大箩筐的,也能叫奏本? “当然,这是全国各地州府的传书,在三省处略作整理,才递送到陛下面前。”老刘细心讲解道。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太子殿下虽与他一同做着起居郎的工作,但别人可不是来接班的,就是体验生活,了解流程。 明白了这一点,老刘自然知晓该如何去做。 天黑后,甘露殿里点起烛火,李世民端坐主位,如老刘预料般开始批阅如山的奏本。 “咦,这牛毕是何人?”李世民头也不抬,突然出声。 老刘一个哆嗦,眼睛转了两圈,躬身答道:“回陛下,牛毕乃牛秀牛进达将军的次子。” 半晌后, 李世民又抬头问道:“这王齐与王静可有关系?” 老刘回道:“王齐是太原王氏三房长子,与王静乃叔侄关系。” 李世民冷笑道:“难怪王齐为王静请功呢,今年县城未受灾也拿来当理由。” 老刘快速道:“陛下明察秋毫,赏罚分明,实乃明君也。” “呵......呵,咳咳咳。” 一道怪异的声音传来,引起二人注意,同时转头看了过去。 李承乾(太子殿下)。 “你笑什么?”李世民脸色沉了下来。 “孩儿没笑。”李承乾猛烈摇头。 “你笑了。” “孩儿真没笑。” ‘啪’ 李世民一拍书案,大怒道:“朕说你笑了你就是笑了,你要不给朕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自去领罚。” 老刘也是眉头紧皱,太子殿下笑声虽不大,但他确实是听见了。 陛下处理问题非常得当,还刚识破了王氏叔侄的计谋,有何可笑? 现在面对陛下责问,却是害怕的连认错的勇气都没有。 殿下......如此不堪? 老刘心思萌动之时,李承乾也长长的吐了口气。 笑,他确实是是笑了。 但他不是故意的啊。 封建时代,有几个头能这么猖狂去笑皇帝? 此时面对李世民的质问,李承乾也只能开口解释道:“孩儿是认为阿耶处理这件事有些急切,算不上赏罚分明。” “呵,呵呵。” 一串冷笑后,李世民讥诮道:“那太子可否讲讲有何高见?” 讲? 讲就讲呗,但你那是请教的态度吗? 李承乾很气,原本站了一天就有些神智不清,现在还被李世民当面嘲讽,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阿耶,您了解过王静管辖的县城吗?” “您知道那个县城以往有何灾害吗,火灾水患还是虫害?” “您清楚县城往年发生灾害的频率吗?” “不是每一个县城有灾害就是过错,反之道理亦是一样。” “您不了解详情便下了结论,这便不是赏罚分明。” 一连三问,李世民懵了。 偏偏结论还挺有道理的,这就更让他难受了。 父亲的尊严让他嘴硬道:“那你说说什么才是赏罚分明?” 李承乾睁开迷糊的双眼,朗声道:“赏罚不能一概而论,在孩儿看来,分为三种。” “其一,难的事,只奖励不惩罚。” “其二,简单的事,只惩罚不奖励。” “其三,寻常事务,也是平日里的多数情况,应当奖勤罚懒。” 其一其二在李世民预料之中,但其三这一点,确让他醍醐灌顶。 在外人看来,奖惩其实就是皇帝一言而决,自由心证的事情,而确实许多皇帝也是这么做的。 但李世民不一样啊,他是为了超越秦皇汉武去的。 换言之,他做事,求的是有规矩守章法。 但奖惩这种事情,若没有合适的理由,那绝不会让所有人满意。 这就导致很重要的一点,李世民认为自己非常公平的判决,在外人眼中却不过如此。 试问,这委屈谁他娘受得了? 所以, 当李承乾说出‘奖勤罚懒’四个字后,李世民惊了。 不过心理虽掀起滔天巨浪,但表面上还是维持住了平稳,淡淡道:“这些朕当然知道,倒是你能想明白这一点还是挺不错的。” 言罢,李世民连忙低头继续处理奏本。 若时间久了,绷不住。 至于老刘......他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