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下知
书迷正在阅读:玖生梦、在异界开医院没有那么难吧、熊罴传、我能强化功法秘籍、起宋、大阁老、全球饥荒:只有我能看见属性、宇宙修仙任务、御皇本记、重返八零
环绕居所观望一圈,楚宁十分满意。 他的“洞府”,并非在山壁之中开凿,而是经营于巨海峰和白鹤峰之间的云海上,以浮石为径。 宛若一方沙洲中峙,漫漫云雾自西来,分而环之,最终复合为一,呈现一派阴阳相合的曼妙气象。 巨石成阵,环绕一道。 当中冈峦参差,清池点缀。珊瑚从立,青草茵茵。 在一派欲迷人眼的美景之中,簇拥着一道连片成半圆形的建筑:左半边是石殿,右半边是竹楼。明明古韵铺面,却又纤尘不染。 楚宁本以为是紧急打扫过。 但是抬头一望,才知道这恰恰便是这处洞府引以为胜的卓越气象—— 牌匾之上四个飘逸入骨的大字: 与古维新。 这处宅邸,甚得他心。 其实,楚宁还真害怕云清流过于谦卑,寻一处妙谛境规格的洞府给自己,这显然非他所愿。 就算背景通天,但楚宁服了破尘丹之后,也只是一位练气一重境修士。 如此做,于楚宁而言则显得跋扈,于宗门而言则显得谄媚。 看似尽心,实则两伤。 选定洞府,别去之际,云清流貌似无意的透露—— 此地是铸剑门风水灵气最佳之地,本是二千余年之前,一位修习“冥想法”的前辈苦心营造。 因其经营有独到度数,所以看上去规模比妙谛境真人的洞府小了许多。 实际上去名取实,此地乃是铸剑门第一洞府! 只是外人并不知情而已。 楚宁暗暗感叹。 在澹台洵面前,云清流等人似乎不堪;自己也小觑了他们。现在看来,其人行事之洞明练达,有非凡的火候。 大局已定,当着手将楚雨接了过来。 不过楚宁不打算揠苗助长。 让小丫头先好好玩耍,尽情享受童年乐趣,根骨长成后,再说其他。 …… 六个时辰后。 云章峰,紫霞阁,一座宽广的楼台之中。 大殿正中一方青碧水池,当中两尾银鱼游动。 玉案之上,铺着一道长卷。 笔墨馨香,分外醉人,但是执笔之人,却皱眉凝思。 此人正是昨日负责主持特选会的副掌门,冯紫英。因为一连串的意外,昨日特选会,直到天色尽黑,方才落幕。 与会的七位天才少年,有四位是循本心选定所持之道;另有三位,却是冯紫英等三位长老加以纠正。 不远处,三人分散而坐。 昨日一同主持特选会的邵常韵、任清平二长老赫然在列。 最后一个生面孔,位列冯紫英对面,显然座次尚在邵常韵、任清平之前。 此人头扎冲虚巾,一身灰袍,修为与三人相若。约莫四十岁人的相貌,面上髭须未尽,露出一些不修边幅的味道。 这一位名戚正方,同样是铸剑门副掌门,只是昨日恰好不在巨海峰职守。 沉默持续了一阵,任清平忽然一笑,道:“洞明深细,变极曲折,似可名之为第六品——清微。” 戚正方略一思忖,快速道:“同意。” 邵常韵亦道:“同意。” 冯紫英见三人快速达成了一致,自然没有疑义。于是欣然提笔,在身前卷轴之上第一行空白处,填下“第六品,清微”五个大字。 卷头第一行,“姓名”一栏。“湛叶丹”三字,明白瞩目。 如今修道世界中,三十六种实行大道,不仅仅改变了修道之法门,也对修道宗门的习俗、典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譬如各大宗门特选会所拔擢的优异弟子,录取之后,都要呈下一道批文。 名为“明鉴贴”。 将所录取之英才,列数“九等论英才”中哪一等,明明白白考评,通传友邻诸宗。 此法滥觞于“六玄”中的“明鉴大道”,最终蔚然成风。 冯紫英将长卷一束,长出了一口气,道:“如此一来,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难题了。” 将长卷摊开。 “姓名”栏上,正是“楚宁”。 三位长老,都是皱起眉头,踌躇难定。 其实楚宁的情形,有一个相当贴切的品名: 盛盈。 所谓“盛盈”,说的是才器彰显于外,在三十六种实行大道的天资中,异常出色;但是先天的根骨资质,却并不算高。 如果将修道之旅,比作纵马奔逐。 先天资质,相当于客观条件,考较你奔跑的道途平坦于否。 根骨上佳者,走的是康庄大道;根骨拙劣者,走的是蜿蜒山路。 三十六种实行大道中的才华器量,相当于你后天努力的效率。差可比喻为所乘马匹优劣,速度与耐力。 二者一内一外,理应同等重要。 但现实之中却不是如此—— 大体而言,资质高者,才器不会差到哪里去;三十六种实行大道,总有一款适合你。 反过来,器能卓越者,却未必根骨上佳;或许其先天资质差到不可理喻,也未可知。 所以实际而言,是根骨重而才器轻。 包括铸剑门在内的各大宗门遴选弟子,都是先看根骨,根骨上佳,再察才器。 但凡事都有例外。 譬如楚宁,其“才器”强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行棋舌辨,令妙谛境长老没有还手之力。如此人才,就算根骨逊些,也无不妥。 症结就在于此。 楚宁,只是特例。 从普遍意义上,“盛盈”之资者,算不得太高的评价。在九品英才榜中,只能算是第七品。 低了些。 澹台洲牧看中的人,说出去须不好看。 戚正方忽道:“昨日事我虽未亲眼目睹。但是听闻楚宁舌战群英,辩才无碍。似乎可名为第五品判词,‘机锋’。” 冯紫英淡淡道:“那他举止从容,动静应节,算路非凡,又怎么说?” 任清平点头道:“说来惭愧。澹台洲牧忽然降临,吾等都是战战兢兢;唯有楚宁顾盼自如,风采不失。倒可赞为‘德行高妙,容止可法。’定位第四品判词‘清节’,十分相宜。” 冯紫英皱眉道:“这同样只是一隅。此人词锋锋利,算路敏捷,却未能彰显。” 一直沉默不语的邵常韵忽道:“那判个第四品判词‘深谋’。也就是了。” 冯紫英摇头道:“如此,其神采气度,从容豁达,并未包含进去。” 戚正方、任清平、邵常韵三人,都是暗恼。 心中腹诽,你搁这套娃耍子呢……自己何不提一个包罗全面的判词来? 冯紫英忽地眉头一展,道:“吾属意于一个第三品判词:器能。诸位意下如何?” 邵常韵一怔。 “器能”之意是:根骨上佳,但是外在的才器天资,较之根骨更胜一筹。 因为楚宁根骨如论如何算不得好,所以他们只想到“盛盈”,却没有想到“器能”。 用“器能”评价楚宁,有虚美的嫌疑。 略一思忖,任清平道:“可。就用‘器能’,顾及方方面面,还算妥帖。” 戚正方道:“可。” 邵常韵略一犹豫,亦道:“可。” 冯紫英笔走龙蛇,姓名“楚宁”之下,“器能”两个大字,骨力纯粹,飞扬雄健。 落笔之后,冯紫英长吁一口气,笑道:“既如此,此事就大功告成了。” 众人正欲拜别。 殿外忽地清光一闪,遁进一个人来。 正是替楚宁安置好洞府之后,及时折返的铸剑门掌门,云清流。 云清流快步来到案前一望。 然后…… 一伸手将“明鉴贴”撕成两半,揉成一团,丢进丈许之外的香炉中。 焰苗青烟,腾地蹿起,舔舐而尽。 冯紫英愕然道:“掌门师兄……” 邵常韵三人,也是惊诧莫名。 云清流漠然道:“你我均已猜出了楚宁的背后是什么人……” “三品,太低了!” 冯紫英面色微变。 他嫌那三人考评定品寒碜,绞尽脑汁,才想出一个三品“器能”。 已经有了擦边的嫌疑。 没想到掌门师兄还是嫌低? 任清平忍不住反驳道:“只是楚宁道基资质,的确不算出色。还是不要给他太大压力……” 云清流连连摇头,叹息道:“糊涂,糊涂!” “你的意思是,你任清平比那些大人物看得更准?” “你三人太欠考虑,一把年纪,活到哪里去了!评以高品,才是遵循了上意。” “就算日后楚宁成长不及预期,那是大人物自己看错了人,与我等无干;但你若是自作主张评以低品,将来楚宁勇猛精进,超出预期,又当如何?” “到那时,那上真定会恶了我等有眼无珠,下笔拘束,辱没爱徒盛名。” 冯紫英悚然一惊。 邵常韵忍不住道:“三品‘器能’,已是本宗三百年未见,不低了……三品以上判词,无一不是先天资质强到匪夷所思。楚宁虽然才器绝人,但资质如何,乃是当众用镜观照,若公然颠倒黑白,只恐人心不服。” 云清流嘴角弯过一丝弧度,道:“三品以上判词,无一不是以根骨强到极致?果真如此吗?” 四人疑惑不解。 云清流伸出手指,做出一个“向上”的手势。 任清平面色一变,最先反应过来:“掌门师兄是说……” 冯紫英、邵常韵,戚正方三人,也是一怔,然后血气上涌,面色泛红。 他们委实是被云清流的“胆略”震到了。 这…… 在一品判词之上,尚有四个例外判词,名列“超品”。 只是寻常人决计不会往这里去想,因为实在太遥远,太神圣。修道界中,上一次出现“超品”判词,已是一千三百年前了。 四大“超品”判词,其中一个名为“天隐”。 “天隐”者,意为根骨资质、内外才器无不超绝,但是天怜其才,未免其早慧而夭,故意隐匿部分天资,以器具测量,法眼观望,都未必准确。有时候甚至显出资质不佳的样子。 唯有踏上道途之后,才能慢慢彰显。 冯紫英有些心虚的道:“那就……‘天隐’?” 连他自己都未察觉,声音暗藏一丝微颤。 任清平眉头紧皱,一拍大腿,咬牙道:“就天隐!” 邵常韵、戚正方默然不语。 无人反对,就是一致同意。 贞元纪庚子年三月二十一日。楚宁入铸剑门,颁明鉴贴,通传友宗。 九品英才榜。 品阶:超品。 判词:天隐。 一个月后,名动正元洲陆三千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