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械战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从骷髅岛开始、清穿后她用厨艺攻略了四爷、我宅了百年出门已无敌、我才是怪谈的幕后黑手、快穿异世逃生指南、万海天尊、大盗遁一、孤独天使的黑白键、主角遍地:反派竟是我自己、补天:我红尘入圣
大明好伴读正文卷第183章械战弘治皇帝召集一干文武大臣,对解决关中多地旱情却是并未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要么有人不做言语,有人到最后说话了,不是让弘治皇帝下罪己诏,就是让弘治皇帝组织求雨。 没找到合适的办法,最后也就只能宣布退朝了。 在退朝之后,弘治皇帝又把内阁的三个大学士和朱厚照喊至了暖阁。 不管弘治皇帝选择如何做,总归是得想些解决办法的,无动于衷总归是不太合适的。 一进入暖阁,弘治皇帝便率先问道:“太子,你有何解决办法?” 从始至终,朱厚照都反对下罪己诏以及组织求雨的。 自然,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也要率先问他呢。 朱厚照想都没想,开口便道:“父皇,遭遇旱情之地也有云中,谢五办法一向多,应问问他。” 本来,弘治皇帝对朱厚照的表现还是颇为满意的。 这番言论之后让弘治皇帝失望了,出了事情不想着自己解决,只想着问人,这能担当大事吗? 弘治皇帝沉着脸道:“朕问的是你。” 朱厚照也不傻,弘治皇帝生气了,他还是能够看出来的,他这回答也没错啊。 唉,真是,他这个父皇怎越发的喜怒无常了。 朱厚照有些底气不足,回道:“陛下,谢五说若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便得懂得用人,谢五想法多,找他想想办法也没何不妥的。” 朱厚照也知晓他这话说的有些不合适,在说的时候就一直偷偷的瞟着自家老爹。 看着自家老爹越发微沉的脸色,朱厚照急忙改口道:“儿臣以为应当引水灌溉,能灌溉多少就灌溉多少,如此便可把损失降到最低。” 朱厚照虽说多说自家儿子的好,谢迁却也不得不出言说上几句公道话。 “天下皆大旱,且蔓延几里之遥,如此灌溉之法,恐解决不了多少难题。” 朱厚照一脸幽怨的盯着谢迁,本宫为你家谢至出头,你就不能站在本宫这里说上几句吗? 谢迁瞥到了朱厚照的表情,却当作是没看到一般,连个正眼都没有。 谢迁此言一出,刘健随之附和道:“着实如此,不过,是在没办法的话,也只能如此了,除引渠灌溉,还可加挑水灌溉,只能是尽最大程度把损失降到最低了。” 紧接着,李东阳又道:“臣附议,为防止秋荒,现在便得加紧存粮了,遣人从南地购买余粮屯往北地,度过今岁这个荒年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个内阁大学士给出的结论倒也算是目前处置灾荒最为稳妥的办法。 幸好去岁还算风调雨顺,能够接倒秋天。 不然的话,现在这个时候就得是饿殍遍野了。 半晌,弘治皇帝惆怅至之余扯起了一道笑容,问道:“谢卿,你家小子会如何做?” 谢迁摇头,回道:“臣想不到。” 这个问题,弘治皇帝若是想要知晓随随便便就能够打探出来,可比问谢迁容易许多了。 弘治皇帝笑了笑,有些期待的道:“谢至那小子办法总是不少,望他能为此番旱情想个合适的解决办法,那小子一早便开始屯粮了,那些粮食养活云中现有百姓恐不成问题了。” 就在同一时间,云中的陶器作坊中却是围堵了不少人。 这些人手持镐头,锄头等所有能趁手的家伙什把作坊围了个水泄不通。 陶器作坊原有的劳力,这段时间不是在挖渠就是在打井,实在抽不出人手来,所有也就停工了。 现在陶瓷作坊的也就只有看门之人罢了。 如此声势的动静,看门的人也不敢耽搁,第一时间便把消息报给了王守仁。 谢至的面已是好几日不曾见到了。 这段日子,县中的所有事情都是由县丞王守仁和教谕唐寅处理的。 王守仁和唐寅二人没日没夜盯着沟渠和打井的事情。 听到这个消息,王守仁不得不放下手中之事,急急忙忙的往陶瓷作坊赶去。 现在的陶瓷作坊只是暂时的停工而已,等到旱情缓解过来,这个作坊还得派上用场的。 王守仁赶到之后介绍了自己身份后,一人气势汹汹的道:“某不管你是县丞还是知县,今日你们这个作坊必须推倒了。” 王守仁倒是没想到,这些人闹事竟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王守仁以为,即便有人来找事,那也应该是为柳河的灌溉之事。 毕竟现在大旱也不是云中一地,云中把水截留了,那下游的州县就没水可用了。 愣了一下,王守仁微微一笑,问道:“不知几位是哪里人?此言原因又是为何?” 做与不做的,还是得把情况搞明白的。 情况明了了,也才能够决定做还是不做。 为首之人毫无保留的言说了事情情况,道:“小人大营县人,此大旱与这陶瓷作坊干系巨大...” 这也算理由。 一个陶瓷作坊就能够影响到县里的干旱? 王守仁脸色并未有太多变化,道:“在下不知此言是因何所出,大旱绝不是一个小小的陶瓷作坊能够决定的,望各位能有理智判断。” 这些百姓既然敢直接找到云中,便坚信此言此事无疑了。 王守仁这三言两语的岂能够说服。 一干百姓坚持不肯离开,为首那人更是叫嚣着,喊道:“县丞若不愿自行拆除,那小人便自行动手了。” 这是打了鸡血?王守仁怎么说也是朝廷的人,区区几个庶民便敢这么强硬了? 既然说理说不明白,那王守仁也只能是来硬的了,招呼了身边一人,道:“持在下手令去调集云中卫一百户所前来此护卫,此乃县里公产,若有敢于冲撞着,统统拿下。” 这些人大概是被洗脑了,在云中卫还未赶到之际,便冲进了作坊。 王守仁从沟渠赶来的时候,不过才带了两个衙役,算上本来留在作坊看门的普通劳力,也不过是四五人而已。 不过只是四五个人而已,对付四五是流民,明显没有招架的余地。 很快,这些人便冲入了作坊,冲着作坊一阵的打砸。 幸好也就是云中卫赶来的迅速,所招受的损失也都在能够接受的范围。 训练云中卫的目的,便是为了对付蛮横无理的鞑靼。 在对对手中只有锄头普通百姓,稍微用些力气,便能够解决了问题。 很快,这四五十人被拿下,全部被羁押到了县里的牢房。 这牢房也还是谢至至到此上任一来,第一次关进来这么多人。 解决了这个问题,王守仁便带伤回到了挖沟渠之地。 一旁的唐寅瞧着王守仁脸上的痕迹,出言问道:“守仁,这是怎么了?” 王守仁也没做隐瞒,把事情缘由说了一番。 “大旱源于陶器作坊,这有何干系?” “应是有人故意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所为,我等这里应当加紧些速度了,大旱问题解决了,这样的谣言才能不攻自破,自有这四五十人找事,便会有更多人来的,作坊那里,在下已遣云中守着了,应当是没多大问题了。” 王守仁在沟渠中并未待多长时间,又有衙役找了过来,报道:“山阴知县来找知县。” 现在谢至正在鼓捣水泥,不能被人打扰。 所以说有个什么事情,也就只能找王守仁来解决了。 王守仁回道:“山阴在柳河下游之处,这个时候来,恐是为了柳河的事情,在下去见他,这里的事情你看着。” 唐寅负责县中教谕,很是清高,职位虽低,但很是受人尊敬,他说句话还是很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