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 太平圣军的新统治架构
“大人,新京的命令来了。”一名手下的官员敲门走了李少荃的房间,将一份文件递给了他。 李少荃到了缅甸之后一直住在大王宫边上的一座豪华的馆驿。 缅甸王国现在从上到下都有求于华夏。 所以李少荃享受到了高规格的待遇。 不仅仅居住的场地非常的优渥。就连馆驿中的婢女都是精中选优,美貌如花。 缅族的少女虽然一般都身材矮小,而且皮肤黝黑。不过安排在李少荃身边的这些婢女却非常符合华夏人的审美。 但是李少荃可没有什么心思在意这些缅甸少女。 他要做的事情非常的隐秘,而且董叔恒给他的时间很紧。 这主要是因为太平军那边的进度太快了。为了配合太平军的行动,让英印当局面临双线作战的囧境。 所以董叔恒必须要催促缅甸王国那边加快行动的速度。 为了安全起见,李少荃总是将馆驿里这些缅甸王宫派过来的人给支开。 而且,他也从来不在馆驿之中回见什么重要的人物。 在曼德勒这里,他是孤立的。虽然这里还有一个情报站供他驱使,还有许多使团的属官,但是最终拿主意的只有他自己。 不过李少荃本就是一个有谋断的人,没有人在边上掣肘,他反而发挥的更好。 “拿来给我看看。”李少荃说道。随即从那名使团的辅助官员手中接过了命令。 这份命令是通过电报线路传到了云南。然后再由专人送过来的。 上面的内容并不复杂,通报了太平圣军的动向。 然后要求李少荃这边尽快行动起来,与太平军那边呼应起来。 成为了复兴军的官员之后,李少荃越来越发现董书恒的手段了得。 总是能够让那么多的人心甘情愿地给他驱使。 现在就连曾经不可一世的石达开都甘愿做复兴军的棋子。 想到这里,李少荃突然意识到,实际上他也是供人驱使的棋子。 随即,他便了然了,这世上又有几人不是他人的棋子呢。 至少他现在还是一个有权力的棋子。 现在在缅甸王国,他李少荃就是太上皇一般人的人物。 就是新上任的国王伽罗亚也要对他毕恭毕敬。 见面的时候,伽罗亚总是抢先行礼,口称上使。 “你下去帮我准备马车,我要进宫去见伽罗亚。”李少荃说道。 实际上他的馆驿离着大王宫很近。 但是他还是要乘坐马车。不是因为他懒,而是因为乘坐马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缅甸王国,李少荃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天朝上国的威严。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李少荃自然是知道这些的。他也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不一会儿,马车就来到了大王宫。 宫卫见到是上使的马车,赶紧进去禀报。 李少荃下了马车,径直向王宫内走去。 缅甸的王宫比紫荆城要差远了。放在华夏,一个王爷的府邸都比这里要大的多。 “李上使!”还没进入大殿,身穿一身国王正装的伽罗亚就迎了出来。 “大王。”李少荃也回了一礼,随即两人一起走进了大殿之中。 “上使,这么晚过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两人并肩而行,一边走,伽罗亚一边问道。 “确实有重要的事情。大王,你应该知道有一支华夏的叛军进入到了阿萨姆地区。” 听到阿萨姆这个地名,伽罗亚的眼中一闪。这个地方在三十年前还从属于缅甸王国掌控。 第一次英缅战争的时候,英国人占领了那个地方。 那个时候伽罗亚都还没有出生。 不过伽罗亚听说过,阿萨姆地区是一个土地肥沃的地方,那是一片美丽的沿河谷地。 什么时候,缅甸王国才能够恢复到他从前最为强盛的时候呢? 这样的念头,在伽罗亚的心中一闪而过。 他又迅速回到了现实之中。 “嗯,是的上使。” “是这样的,这支队伍之前击败了当地的英印军,占据了阿萨姆以及周边的地区。之前他们甚至快要打到了加尔各答。” “上使,这样的话,英国人肯定是要派兵追剿的吧。”伽罗亚问道。 “是的,大王,英国人派出了三万多大军还有几十艘舰船分两路前去围剿他们。不过现在这两路大军都失败了,英印军损失惨重,几乎是全军覆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孟加拉抽调的军队。大王,你知道这意味这什么吗?” “上使,本王明白了。英国人遭受大败,现在正是我们反击的最佳时机。” “我现在已经集结了五万大军,这次各大家族都非常的支持本王。只是我们现在粮草和武器还没有凑齐。”时间太紧了,伽罗亚能够凑齐人数,但是士兵的训练还有装备、粮草没办法一下凑出来。 李少荃自然是知道伽罗亚是想开口要东西。 “大王,之前两国条约中约定的东西,我可以让他们提前交付。”李少荃知道伽罗亚的想法。 不过复兴军可不会送上免费的午餐。 这份条约中,复兴军承诺给缅甸王国一笔贷款用于购买复兴军的武器以及粮食等战争物资。 但是这个贷款是以缅甸的关税以及柚木、矿石等资源作为抵押的。 同时,之前丹那地区划给复兴军的条件并没有改变。 只是现在,丹那地区还在英国的手中。复兴军可没有办法自己去收回来。除非复兴军向大英帝国开战。 还要在缅甸王国击败英国人之后收复了那里,然后再交给复兴军。 相对于丹那地区,伽罗亚更加看重的是下缅甸地区以及阿拉干地区。 复兴军承诺支持缅甸王国谋取孟加拉地区。而那里甚至比缅甸的本土还要好。 整个孟加拉地区基本上都是河口冲积平原。那里的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 如果能够得到孟加拉地区,缅甸王国甚至愿意用整个缅甸地区去换。 这也是为什么复兴军用支持缅甸谋取孟加拉的条件换来丹那地区,伽罗亚会一口答应下来。 “多谢上使,那本王就让军队集结了。到时候一边接收装备,一边出发。”伽罗亚说道。 “嗯,就按照大王说的办。” “上使,我们反击英国人应该从哪里开始,还请上使教本王。”伽罗亚拱手请教道。 李少荃是一个知兵事的人。 而且在前来缅甸之前,他也被董叔恒耳提面命过。 另外,他自己也研究过缅甸的山川地理以及历史知识。 清庭曾经跟缅甸王国发生过多次战争。所以清庭的手中掌握着很多的缅甸王国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翰林编修出身的李少荃来说非常的熟悉。 “大王,外臣觉得应该先收回阿拉干地区。那边正好跟孟加拉地区连在一起。” “到时候,英国人就只能够通过海上连接下缅甸地区了。我们也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收复下缅甸地区。” “只要远离英国人舰炮的轰击范围就好了。他们的即使能够依靠军舰坚守港口地区,在没有陆军支持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要退走的。到时候我们华夏就会支持缅甸修建海岸要塞。等到下次敌人再进攻缅甸的时候,你们就可以用岸防炮还击他们。” 李少荃没有客气,他来到缅甸本来就是要主导这里对英国人的反击。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给伽罗亚画一张饼。 毕竟,现在是要缅甸王国去跟英国人拼命,肯定是要给他们满满的期望。 “多谢上使指教!”伽罗亚一脸感激地说道。 …… “笨蛋,真是一群笨蛋,竟然连一群叛军都打不过,简直丢尽了大英帝国的脸面。”加尔各答,印度殖民地总督府,布朗·拉姆齐总督正在大发雷霆。 一边仆人真在小心地清理地上的茶杯碎片,然后用抹布擦拭地板上的水渍。 不过原本光洁锃亮的柚木地板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刮痕。 “总督阁下,这伙敌人跟我们面对的任何敌人都不一样,他们的战斗素养非常的高。而且他们装备的线膛枪竟然跟我们的不相上下。最重要的是他们竟然也有跟我们差不多的火炮。”一名前方的指挥官灰头土脸地说道。 大英帝国的军队是骄傲的,他们在东方还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败仗。 “这不是你们失败的理由,不要为自己无能做掩饰。”布朗·拉姆齐大声地咆哮道。 “总督阁下,我只是向告诉你有人在背后支持我们的敌人,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这些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们的那些装备是从哪里来的?” “总督阁下,难道要用我们一个印度殖民地的力量跟北边的那个大国直接抗衡吗?” 布朗·拉姆齐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北边的那个大国一定是扮演这不光彩的角色的。 但是对方毕竟没有亲自下场。 这只能够通过外交上来解决。前一段时间拉姆齐已经将详细的情况报告给了国内。同时也顺带给了一份这里的情况给驻华夏的公使包令。 他在文件中指出这股流窜近阿萨姆地区的叛军的情况。同时希望包令能够就此事向复兴军的进行质询亦或者是给复兴军施加一定的压力。 让复兴军断绝跟这股叛军之间的联系。 拉姆齐觉得,只要断绝了这伙人的武器补给,那么印度殖民地这里还是有把我自己消灭掉这伙人的。 丁苏吉亚,现在是太平圣国的临时首都。石达开称之为“圣京”。 此时的圣京城完全成为了一座华人的城市。 大量的圣军家属都被安置在这里。 让这里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披着长发的圣国子民。 石达开之所以选择这各地方作为首都,而不是选择更大的古瓦哈蒂就是因为这里的安全性最高。 知道现在,石达开对于完全打败英国人还是没有完全的信心。 将国都放在这里就是为了跑路方便。 到时候实在打不过英国人,还可以从这里逃回去。 大不了就去投了复兴军。 现在这里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 太平圣军刚刚占领了一块偌大的地盘。 还是少有的富饶之地,那些跟着石达开出来打天下的人自然是高兴极了。 加上这次军队有成功地击退了英国人反扑,这样大家觉得终于是安稳了下来。 流浪了这么长时间,这个时候,人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够安定下来。他们最渴望的就是拥有一个家。 跟着石达开的手下最少的都能够分到几百亩的土地。他们甚至还能够分到几个印度奴仆帮助他们干活。 是的,在阿萨姆地区,那些被圣军抓到的印度人都被贬为了奴仆,这些人帮助圣军的战士种地。 这样,这些战士就可以脱离生产,成为专职的战士。 石达开知道要在阿萨姆地区立足就必须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武力。 而要想保持武力就必须有一支常备军力量。 那么靠什么来养活这支军队呢? 剥削阿萨姆地区的人民? 显然是不可取的,这些人石达开要争取的对象。 那么剥削的对向就只能是印度人。 广大的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人口众多。 而且当地的种姓制度,让这些印度人非常容易驯服。 所以石达开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大量抓捕印度人,让他们成为军人阶层的奴仆。 通过压榨这些印度奴仆劳动来养活军队。 而通过战争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印度奴仆。 这样的话,太平圣军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 战士们也会更加地渴望与英印军作战,这样他们就能够抓捕到更多的印度人。 在这次反击战之前,陈玉成就利用英国人准备军队的时间,在恒河的中上游,大力出击。 这次不仅仅抢夺财富、工厂,陈玉成还抢到了十几万的印度青壮。 这些人经过关押、教育之后,会分给那些有军功的战士以及那些将领。 这样在阿萨姆地区就形成了太平圣军高层为塔尖。军人阶层、普通的阿萨姆人阶层为中间阶层,印度奴仆为下层基础的社会结构。 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必须要是一个三角形的分层。这样才能够稳固。 今后,随着太平圣军的发展,还会形成一个军人贵族阶层。 因为军人最后也会出现分化。有表现好的,有表现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