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洛阳纸贵
身侧侍女,将一张接着一张的丝帛拿上来。 上面端端正正的是用飞白体撰写出来的诗赋。 而坐在主位上的蔡邕,现在其实已经是站起来了。 他看着眼前的诗赋,先喝了口茶润润嗓子,接下来,用平生最有感情的话将后面的内容念了出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台下士子刚想上前品评一段,不想蔡邕根本是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而是继续念了起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一首接着一首,让众人为之一静,每个人都呆住了。 念了接近二十首之后,蔡邕便觉得嗓子有些干涩了。 他连忙躬身,将茶碗拿起来,轻轻喝了一口水。 乘着这一会的功夫,下面的士子连忙开口。 “蔡大家,这些短诗,都是吕公明所做?” 蔡邕将一杯茶水喝了下去,轻轻点头,说道:“正是吕公明所做。” 这一人,写了将近二十首诗,而且每一首诗的水平,都是让他们汗颜的。 难以望其项背啊! “吕公明有大才,我等不如之啊!” “不错,吕公明不仅是大汉义士,不想在文赋上面的造诣,也如此高超。” “之前以为吕公明只是不怕死的莽夫,如今看来,是错了,这是夫子学生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我记起来了,这吕公明是公羊子弟。自学海之后,看来公羊派的子弟,又要出现一个大人物了。” .... 下面议论纷纷。 而濮阳公手撸着胡须,都差一点将下颚的白胡须给扯下来了。 “这...” 这吕公明也太有才学了! 他原本以为吕公明有十首诗就了不起了。 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二十首诗! 有这二十首诗他便可以以吕公明有才学的名头带着太学生入宫请柬了。 难怪蔡邕要来开诗会。 原来是如此。 诗会是有用的。 另外一边,荀爽脸色也非常震惊。 “看来...这件事是吕公明早就计算好的了唉现在的年轻人,当真是不可小觑啊!” 众人都觉得蔡邕是停了。 吕煜的诗也就到此为止了。 毕竟二十首诗... 还是二十首水平如此高的诗赋。 这换做是寻常人一首诗,恐怕就要打磨数个月了。 听说吕公明及冠未久这些恐怕就是他多年的积累下来的诗赋了。 年纪轻轻,便有这二十多首好诗。 难得啊! 然而... 蔡邕在喝完水之后,又开始了。 没错。 他又开始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在众人震惊的眼神与脸色之中。 蔡邕一口气,又读了三十首诗。 五十首! 这吕公明居然写了五十首诗! 才及冠未多久便能写下这么多首诗。 而且还是这么好,水平这么高的诗。 大才大才啊! 濮阳闿与荀爽等人,眼中已经是由最初的震惊变得现在的波澜不惊了。 震惊震得多了,这就惊不起来了。 “吕煜吕公明好大的才气!” 然而... 蔡邕停下来只是为了喝水润嗓子而已。 他继续念了下去。 念完二十首,蔡邕又停下来的时候,有人已经意识到现在要发生的事情了。 “伊阙诗会,一日做出七十首诗,甚至不止这个数目的诗赋,而且每一首诗,都如此精妙,这吕公明,是大才,是天大的才子,他的才气,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恐怕也只有古之圣人的才气,能够比拟之了。” “难怪吕公明能够得到蔡大家的力捧,换做我是蔡大家,若有一个人能够给我数十首这般的诗赋,我也愿意给他开个诗会。” “今日之后,吕公明的才名,将响彻整个洛邑。” “不仅仅是洛阳,恐怕今日之后,吕公明是天下闻名。” ..... “对了。” 下面有士子突然意识到什么了。 这么好的诗,这要是不抄写下来,拿回去品读,岂不是浪费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像是这种东西,还是抄下来为好。 “你们谁带了纸笔过来?” 此言一出,众士子犹如醍醐灌顶。 “我未带在身上,书童,你下山去将纸笔带上来。” 那些士族子弟,一个个马上前去吩咐。 而那些寒门子弟,便只得是眼巴巴的看着,心里却是好生羡慕。 他们没带纸笔过来,就算是有笔,也没有纸啊! 蔡侯纸虽然已经算是便宜的了,但对他们来说,也依旧是不便宜。 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大多是用木棍在地上写字的,哪里舍得用蔡侯纸来写字。 蔡邕再次念诗的时候,却是发现下面的士子,手中都已经是握着笔了,身前的食塌,rou食酒菜全部被一到地上,食塌上如今放着蔡侯纸或者是丝帛。 都不一而足。 见到此幕,蔡邕轻轻点头,心想这些人倒也知晓记录。 即便是他蔡邕,见到吕煜的诗,都忍不住有撰写的欲望,更何况是这些人呢? 后面的三十多首诗,蔡邕是一口气就把他念出来了。 这一上一下,他已经是喝了三四碗水了。 心中畅快是畅快,但是也胯下也隐隐有了如厕之意。 是故他拱手告罪一声,便起坐前去山下恭房中如厕。 之后再上来。 而蔡邕下去之后,伊阙诗会上的士子们,看着手中抄写的诗赋,一个个都品评起来了。 在心中,他们对吕煜,已经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吕公明之才,当真是闪烁古今,我辈之中,论起才学,能够与吕公明比拟之人,往前说有学海,在如今来看,有经神,有蔡大家,但是,在诗赋这一道上,便是古今之人,恐怕也难有与吕煜匹敌之人。” “吕公明当得上是诗圣称号了。” “不错,当是诗圣。” ... 下面一群人品评,但也有手抄的慢的人互相问着诗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后面两句是什么来着?荡胸生什么云,决眦好像是什么鸟?” 场间士子听到这人的问题,哈哈大笑,说道:“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错,不错,就是如此,写得太好了。” 那些士子看着手上抄写好的诗赋,连忙说道:“我纸张丝帛没带够,抄写的诗赋太少了,而今日这吕公明有一百多首诗,这些诗赋我若是不全部誊写下来,恐怕我会后悔一辈子的。诸位可有多的,先借我。” “我来伊阙诗会,虽然是有带一些纸笔,来记录好诗赋的,但也没有带这么多蔡侯纸,谁知晓诗圣如此有才学,这一百多首诗,换做你们来参加诗会之前,你们能想到?我也是没有纸张了。” 耿风冷哼一声,说道:“我出一金,买十张蔡侯纸。” 一金? 十张纸? 那些寒庶子弟目瞪口呆。 这可是一金啊! 按照官方计价,那可是万钱之数啊! 而若是在黑市,这可有一万多,乃至与两万钱啊! 够他们买多少纸张了? 而如今... 万钱十张纸? 土豪的世界,我不懂。 当然... 震惊的人有之,但也有不少头脑灵活的。 从龙门山到洛阳。 有三四里地,距离不算远,但也绝对算不上近。 但是... 不管如何,从今天开始,有这一百首诗流传出去,这洛阳的纸张,肯定是不够用的,届时... 只要自己将洛阳的纸张都收购起来。 这绝对是暴利。 不少人都直接偷偷溜出去了。 这伊阙诗会扬名自然是正事,但是有才学才能扬名,如果说自己没有才学,这怎么可能说是扬名? 不如利用这个机会,狠狠的赚上一笔,这才是正事。 当然... 脑袋灵光的是小部分人。 大部分的士子,现在都是被吕煜的诗赋给吸引了心神。 一个个都在抄写诗赋。 蔡邕如厕回来,重新坐在主位上了。 他稍稍整理一下自己的仪表,咳嗽一声,也权当是润了嗓子,这才开始开口说话。 “吕公明这次做了一百首诗,每一首诗都是可圈可点,在写诗这方面,即便是我蔡邕,多活了几十个春秋,也感觉不如吕煜。” 蔡邕此话一出,下面全是恭维蔡邕的人。 “蔡大家何至于如此谦虚,吕公明固然有才,但是才学又不仅仅是表现在诗赋上的,辩经,书法,诗赋,品德....每一样,蔡大家都是当世顶尖,如今洛阳之中,唯蔡大家乃是执牛耳者,十三州之中,恐怕也只有经神能够与蔡大家媲美。” “我何至于能够与经神比拟。” 话虽如此,但是被人恭维的感觉,总是很好的。 蔡邕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吕公明写了一百多首诗,既然诗赋诗赋,除了诗之外,肯定是要有文赋的,吕公明与我两篇文赋。” 两篇文赋? 短诗朗朗上口,在吕煜手中,区区数十个字,愣是被他玩出花来了。 现在这文赋... 又得是什么水平? 当下,伊阙诗会的到场士子,一个个都对吕煜的诗赋好奇起来了。 濮阳闿与荀爽等人亦是如此。 他们见过吕煜的诗了。 非常惊艳。 但是... 诗之外,可有文赋? 诗很短,可能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水平。 但是文赋很长,这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水平了。 “此二赋其一名为《阿房宫赋》,其二名为《六国论》。” 阿房宫赋? 六国论? 只是听着文赋的名字,便知晓是借古讽今的了。 “还请蔡大家快快诵读出来。” 蔡邕这下子是真的不拖泥带水了。 让侍女将他早就写好的丝帛摊开,他抑扬顿挫的声音也随之而起。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仅仅是开头,便是气势十足! 原本吕煜还打算将滕王阁序也借过来的。 毕竟滕王阁序的逼格实在是太高了。 只可惜... 现在根本没有滕王阁这种东西,自然也就没有滕王阁前的聚会了。 不过... 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其实也是不差多少的。 阿房宫赋数百言,蔡邕花了许久才念完。 之后,他刚准备念六国论,不想濮阳闿却是站出来了。 “吕煜的阿房宫赋,写的实在是太好了,前面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便写出阿房宫之盛大。 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吕煜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吕煜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 方奇极丽,至矣尽矣,都是一篇最清出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细读之。” 不仅是濮阳闿动容,荀爽也是起身来说话了。 “此等题目,止要形容得壮丽无比,亏他起手单刀直入,慢把阿房宫点出,不用闲话,遂趁笔写得如此高大。 若徒然高大,何足为奇,乃其中之结构处,则有楼阁,其多已如彼,空阔处,则有长桥复道其雄又如此。 抑何如壮留也。 然宫言中无可为乐,亦觉减价,乃稽歌舞之人,皆合六国之殊色,接应不暇,即有可为乐矣。 使奇珍不列于前,本非全美,乃稽其充牣之宝,皆兼六国之后积,视犹龚壤。 则阿房旷古无比也,岂不信哉! 但其并作,非出鬼输神运,皆竭民之财力而为之。 民心既失,岂能独乐,则天下之族秦,竟为秦灭六国之续,可谓千古永鉴矣。 蜀山费尽斩伐,末后止还他一片焦土。盛极而衰,理本如此。 篇中十三易韵,末以感慨发垂戒意,千古仅作。” 说完之后,荀爽夸赞道:“吕公明得才学,天下之中,少有比肩者。” 这个评价,已经是非常高的了。 对于一个才及冠的人来说,这个评价已经可以说是非常离谱了。 但是伊阙诗会中,众人却觉得荀爽这个评价非常中肯。 为什么觉得中肯? 吕煜的诗太多,太好了。 而文赋,仅仅是一片阿房宫赋,便已经是大师之作了。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荀爽叹了一口气,在此刻,他觉得自己老了。 吕公明的计策... 到现在恐怕已经成了一半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