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李儒的阳谋
“那吕公明此次入洛,是为了什么?” 在李儒下首,依附李儒的儒生戴睿想了一下。 他马上说道:“应当是为了求名来的,不然他也不会豁出性命敢在寒衣节祭祀大典上驳斥董公,这就是用命来博取名声。” “博取名声自然是有无数的好处,但是,博取名声,最主要的是为什么?” 戴睿也不是傻子,李儒都如此循循善诱了,他马上回答道:“博取名声,自然是为了更好的求官。” “不错,既然吕煜要求官,我便将这个官给他。” 戴睿马上便明白了李儒的意思。 “上位的意思是,将吕煜安排在危险之地,都不需要自己动手,便可以让吕煜折在那处地方?” 李儒轻轻点头,但是之后又是摇头。 “我选的地方,自然是这样的,但是...若是等吕公明到了地方再死,还是太慢了,太不保险了。” 他之前便是心软了,不然的话,当日他在洛阳狱早就是将吕煜的性命解决了。 这件事,也不会留到现在了。 “待吕煜离洛的时候,我便要派一队游骑,将他解决在中道。” 现在一有机会对付吕公明,李儒就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那...上位准备让吕公明去何处为官?” “凉州,三辅之地,亦或者是交州。” 凉州,三辅之地,这都是董卓的纵深之处,吕煜要是在这两地为官,肯定是死路一条的。 就算是在吕煜离洛的时候没把他的性命留住,等到当地,李儒也有一百种手段让吕煜身死当场。 至于交州... 那可是汉臣被流放的地方。 去了交州,能不能活着还不一定。 即便是能活着,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上位,高,实在是高。” 戴睿找准机会,疯狂的夸奖李儒。 “如此一来,那吕公明是断断没有手段能够与上位匹敌的,甚至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这个阳谋,呵呵,吕公明还不得不着了这个道。” “你也不必夸奖了,被这个吕公明搞得灰头土脸,我还哪里值得这种夸奖。” 他在洛阳,有天时地利人和。 但即便如此,对付吕煜还是如此麻烦。 在李儒心中,吕煜只要是还活着,就是在打他的脸。 而且是疯狂的抽打着他的脸庞。 “吕煜这一次,是难逃此劫了,我倒是希望吕公明的事情之后,董公在洛阳的事情会更加顺利,不过...董公如今,确实是太骄横了。” 这几日来,他与董卓相处,已经是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对于士族,董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而对于袁隗... 他的不悦之色,也是直接表露在脸上了。 而太傅袁隗,也丝毫没有后退一步的意思。 以李儒对董卓的了解,若是袁隗再不退步,他真的可能对太傅袁隗动手的。 但是... 这般动手,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董卓在洛阳,虽然没有大义,但起码是袁氏门生,可以镇住一些人。 若他将袁隗杀了,便是噬主。 日后在天下之中,恐怕都是要被人人共诛之的。 况且... 袁隗在天下有人望。 杀了,影响太大了。 李儒叹了一口气。 一个吕煜的事情,便已经是让他焦头烂额了。 希望他的这位董公,能够让他悠着点。 不过... 要对袁隗动手,董公一定会与他商议的。 毕竟这件事非同小可,是大事中的大事。 ...... 另外一边。 钱塘侯府之中。 吕煜每天的生活都非常充实。 早上,清早晨便起来,到朱儁的校场中联系无疑了。 朱儁用的是枪,而吕煜用的是剑。 虽然不能直接教授,但是可以匹敌。 在对而击之的时候,可以给吕煜讲授杀伐之道。 这是一人敌。 但是在战场上,一人敌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吕煜现在处在创业阶段。 带兵杀敌这种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到时候没有一手一人敌的绝活,恐怕都在战场上活不下去。 朱儁手底下有不少人手。 各个都是精锐。 他还在军中给吕煜弄来了两个人。 一个名叫朱温,是朱儁在军中收的义子。 既然是义子,自然是有本事的了。 这个朱温便是因为有一手好枪法,而且力气够大,便被朱儁收为义子,甚至还自己给了名字。 另外一个,则是名叫伊浩,他是左校伊端之子,因为朱儁对伊端有恩,伊浩便也在朱儁手下做事了。 这两个人,都有一身好武艺。 朱儁也是让朱温与伊浩都跟在吕煜身后。 也算是送给吕煜的人手了。 早上练武,练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去看书,县志、舆图、兵书,传记、史书... 吕煜基本上见到有用的东西,都往自己的脑袋里面装进去。 如此直到午饭,匆匆吃过之后,便与朱儁直接沙盘推演。 这是名师的直接教授。 颇有后世下棋的意味。 不过还是有些不同。 这是在模拟战局。 优势、劣势、均势。 攻城、守城。 急行军、结阵。 朱儁戎马半生,他脑袋里面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有用了。 在整个时候,吕煜就像是一块海绵,疯狂的汲取着知识的甘露。 逐渐的让自己充实起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吕煜根本不是朱儁的对手。 但是渐渐到了后面,虽然依旧不是朱儁的对手,但是抵抗的时间,是越来越久了,在优势局的时候,稳扎稳打,也是能够吃下朱儁的。 在名师的教导下,吕煜的战争水平,已经是有质的提升了。 朱儁教导吕煜,对这个学生也很是满意。 若是碰到笨一点的学生,你给他说这句话,说这些相关的事情,他可能不能马上明白,甚至是要你多说几句,多说几遍。 但吕煜就完全没有这个可题。 他就像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美玉,他的话,就是刻刀,一句话,便在这块美玉上留下痕迹。 渐渐的,渐渐的,这块美玉已经变得栩栩如生,价值连城。 仅仅是不到十日。 吕煜的招式,有些都是他想都不曾想过的。 创造力,也是非常的惊人。 两人常常是对弈到深夜,有时连饭点都错过的。 倒了夜间。 便是吕煜的休息时间了。 有美人在侧,吕煜自然也是不会浪费的。 他会去貂蝉房中,拿着书,听着貂蝉悦耳舒心的琴音。 之后再半躺着,享受着貂蝉的按摩。 红袖添香。 对于吕煜来说,这种生活,那是相当的充实。 当然... 对貂蝉来说,这数日来,她也是相当充实的。 主要是下面很充实。 如此平淡,但不缺新意的生活,她很是喜欢,很是享受。 不需要穿得单薄,为了讨好上位者。 不需要忧心,想一些她女人家原本就不需要想的事情。 这样的生活... 很好。 至于新意... 就是吕煜的谋划进行时了。 吕煜现在已经是得到忠臣义士的大名了。 这种名声很有用。 如同现在的袁绍,以及日后刘备的皇叔之名一般。 但是... 义士之名之外,吕煜还可以白捞另外一个名声。 那便是才名。 他脑子里面,有华夏上下五千年的诗赋经典。 虽然很多都记不起来了。 但用他记得起来的东西,便是够用了。 在这个时候,吕煜是非常感谢他是文科生,而不是理科生的。 并且还是历史专业,对古文,对古诗,也抱着非常的喜爱。 以背诵古诗,古文为乐。 否则。 他现在能够求得多少才名,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 有利便有弊。 如果他是理科生。 而且是学得很好的理科生。 俗话说得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给东汉完成工业化? 开启大航海时代,殖民美洲.... 当然... 这都是理科生的事情了。 将多余的想法抛出去,吕煜让貂蝉为他研磨,他手中提着笔毫,也开始挥毫起来了。 抄诗,就对着几个人的诗给我死命的抄。 对于吕煜来说,他最欣赏的是李白。 其诗风豪放大气,浪漫无比。 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什么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首诗一首诗的写出来,仿佛吕煜的才思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这样的诗。 这几日吕煜合起来,已经写了六十七首了。 这六十七首,就可以扬吕煜的才名。 “郎君的文采实在是大气磅礴,便是宋玉也不如郎君。” 话说。 李白的诗风里面,也有许多是学习宋玉的。 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吕煜作为搬运工,自然也会骄傲。 这也不值得自傲。 这写诗出名,完全是顺手而为之的。 义名固然重要。 但若能得到才名,加上这义名,那天下的士子才会踊跃来投。 才名,不过是吕煜为自己未来的投资罢了。 “我哪有资格比之宋玉?” 吕煜摇了摇头,说道:“些许文赋,还要感谢后来人。” “等明日杨修来,便将这些东西交到他手上,后面的事情,他应该是明白的。” 可惜他现在不能出去,如果能够出去,凭借这六十七首诗,他定然是诗会中最靓的那个仔。 只可惜他不能出去。 恐怕他只要是一出府,性命就有可能不保。 “郎君太过于谦逊了,不过...这才是吕郎。” 吕郎就是吕郎,是天下最体贴,最有才气,也是最厉害的人。 在貂蝉心中,吕煜就是天底下最好,最厉害的人。 被一个人崇拜,这种感觉是挺不错的。 写完诗句之后,吕煜伸了伸懒腰,眼睛看向貂蝉,打趣一般的说道:“婵儿,如今时间也不早了...” 这话都不需要说完,貂蝉听完,小脸一下子就变得桃红桃红的了。 不过... 比起之前的第一次,在互相熟知之后,貂蝉也变得不如之前那般娇羞了。 之前貂蝉虽然也有了解过房中术,但是毕竟不熟练。 只是被动接受。 但是被吕煜调教了几下,已经学会主动了。 当然... 唯一一点不变的是。 每天早上,膝盖都会有些酸痛。 吕郎... 总是喜欢那个羞人的姿势。 ...... 次日清晨。 吕煜早早的便起来了。 只能说年轻人,身体好。 便是cao劳半夜,吕煜也能早起,并且觉得浑身舒适。 如果再过个十几二十年,恐怕精力就跟不上了。 今日朱儁去上早朝了。 朱儁不在,吕煜便将朱温还有伊浩两人作为对手。 吕煜用的是长剑。 长剑是君子之器,但却不是杀伐利器。 若是论起战场杀伐的话,长枪绝对是最好的。 不过... 吕煜练这一人敌,也不是为了上阵杀敌。 是故只要将剑术练得差不多,那就足够了。 朱温与伊浩都是听过吕煜名声的,对吕煜自然是毕恭毕敬。 尤其是他们看到朱儁对吕煜的看重,心中也明白了朱儁的意思。 朱温虽然是义子,但他也知晓,他只有一身武艺。 只有一身武艺,没有脑子,这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除了武艺之外,还要有脑子。 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他朱温没有脑子,就得跟有脑子的人。 所以他一直是跟着朱儁。 但是朱儁会老。 而朱儁看重的吕煜,将吕煜作为继承人,他自然是要跟着吕煜了。 这一套说辞。 看起来是没有什么道理。 其实却是非常有道理。 不过吕煜与朱温等人也是没有练武多久。 因为朱儁回来了。 而且与往常不一样。 换在往常,朱儁得表情脸色,绝对是笑着走进来的。 但是今日他却阴沉着脸。 而且是直接就朝着吕煜这边走过来了。 “公明,这件事有些棘手了,我便知晓那李儒不会善罢甘休,果然如此....” 朱儁将事情大概说了一下。 原来今日早朝,李儒董卓顺便说了今天举贤为官的人。 提拔了许多人。 有士族的,但更多是董卓自己人。 那些士族的,不是董卓的人,大多是被分到凉州、交州,三辅之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所谓的举贤,不过是董卓的排除异己。 而吕煜,赫然便在名单之上。 他跑到三辅之地的万年去做万年令了。 这可是在长安。 去了,肯定是活着回不来的。 这也是朱儁为何如此着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