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王佐之才荀文若
“郎君,前面就是旋门关了。” 旋门关内,随从有数十人的车队缓缓而过,马车中掀开车帘,露出一张面带忧色的俊美儒生的脸。 “到成皋了?” “过了旋门关就是成皋县城了。” 荀彧轻轻点头,将车帘放下。 唉~ 荀彧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大有一种才能不得重用的唏嘘,以及对这朝堂局势无可下手的沮丧颓唐! 我颍川荀氏,世食汉禄,见局势萎靡,居然只得远离洛都。 可耻可悲! 荀彧又想到自己的出身,又是叹了一口气。 唉~ 他出身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 他的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他父亲排行老二。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如今便是在朝中任光禄勋,亦是九卿之一。 论起出身,能比他荀彧厉害的,或许只有四世三公之袁氏、杨氏了。 不过,荀彧身上也算是有个污点的,他父亲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也算得上是高门清流对宦官的妥协。 当然,荀彧年少时便有才名,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称赞他是“王佐之才”,时人自然不敢讥议荀彧。 至于其中有没有猫腻,就不得外人所知了。 他今年才举孝廉,便以自身才名,加上家世的原因,直接便做了守宫令。 守宫令乃是少府职官,掌皇帝用纸笔墨及尚书诸财用、封泥,算是清流中的清贵官职。 而且与皇帝亲近,换做其他时候,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放在眼前,却是屁用没有。 如今皇帝刘协尚且年幼,朝中之事皆由董卓经手,而太傅袁隗在董卓的逼迫下,也是步步退让,不敢抵抗。 如今的洛阳就像是龙潭虎xue一般,他在其中只有白白损伤性命,而做不出什么像样的事情来。 离去,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的。 想到此处,荀彧又叹了一口气。 “想我大汉四百年基业,莫不是要折损在董贼手中?” 荀彧恨自己懦弱,恨自己无能。 但恨完了之后,荀彧也知道自己要留有用之身。 在洛阳,无法施展他的抱负。 他也曾劝慰自家族侄荀攸,希望他也能与他一道离洛投奔冀州牧同郡韩馥。 但可惜他的这个侄子心里有其他的想法。 不过他再在洛阳待下去,也是浪费时间了。 所以前几日荀彧便向司空杨彪请辞,说明缘由。 请辞后顺带去了司徒王府,见了当朝司徒王允,也是得了王允的一个小差事。 算也是顺路而为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能写出这般诗赋的人,想来也是满腔报国热枕之人。 只是... 求官当真能救得了我大汉? 荀彧心中持有的是怀疑态度。 这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他在不到半年便看的明明白白,透透彻彻了。 他是颍川荀氏出身,朝中有人,尚且志气不舒,更何况他人? 甚至荀彧在心中已经想好了,说服这个吕公明,带着他一道去投奔韩馥。 车队有通行文牒,再加上马车上打得是颍川荀氏的旗帜,守关将士不敢阻拦,车队缓缓穿过旋门关,没过多久,远处的一座小城便映入眼帘了。 与前面的巩县、偃师相比,成皋甚至城墙都要低矮上不少。 不过要说人气,恐怕这成皋县城是前两者完全比不上的。 热闹。 此时的成皋县城太热闹了。 便是隔了一座县城,南门那边的热闹人声还是可以清晰的听到。 “走,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从北门入城,车队径直朝着主道,想要横穿过去,到南门看看热闹。 不想走到一半,却是被人流堵住,荀彧只好下了马车。 “夫人,暂且等候,为夫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唐氏为中常侍唐衡之女,但既然娶之为妻,荀彧便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两人算也是恩爱有加。 唐氏轻轻点头,只是美目中还有些担忧之色。 “夫君,外面人多眼杂,多带些人手过去。” 荀彧将倚在身边的佩剑系在腰上,轻轻点头。 “夫人放心,寻常人要想近我身也绝非易事。” 唐氏轻轻点头。 自家夫君的本事,她还是知道的。 “那也得多加小心。” “知道了。” 妇人多心忧,再说下去也是如此,荀彧跃下马车,当即便跟过来了一个随从书童。 这个书童长得虽然清秀,但手中满是老茧,腰间佩戴环首刀,想来也是用刀的好手。 从人群中挤过去,荀彧才看到南门外的景象。 人头。 两百多颗人头。 血淋淋的。 这百姓狂热的模样,若是荀彧没有听到山匪二字,甚至以为这成皋哪家如此大胆,居然敢在县城门口杀人,一杀还是两百多人,甚至是将头颅都砍下来了。 “老丈,这发生了什么事情?” 荀彧只是看到这堆成京观,震撼力十足的人头高塔,但对其中的缘由可是不知晓的。 “郎君...贵人不是本地人?” 荀彧腰间佩剑,头戴小冠,身后还有青衣随从,一看便是洛阳的哪家少郎君出来游历了。 “在下颍川人士,之前方从洛阳游历而归,这两百余颗人头,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老丈少得长寿,脸上的皱纹像是老树皮一般,笑起来倒显得慈祥。 “俺们成皋可是出了个大好人,大能人,十天之内就把穷凶极恶的山匪给除了,贵人是不知道,昨日那牛头山山匪还屠了整整两个村寨的百姓,如果没有吕家孝廉郎,俺们成皋乡亲可是要日日担忧自家安危的。” 吕家孝廉郎? 荀彧愣了一下,旋即眼中一亮。 “老丈所言之吕家孝廉郎,可是姓吕名煜字公明?其父乃是县三老吕伯奢?” 那老丈头点得就与小鸡啄米一般。 “就是俺们孝廉郎。” “原来是他。” 荀彧在司徒王允那接了差事,看了那首《石灰吟》之后,便觉得这吕公明志向远大,忠贞报国,之前还以为是书生,不想居然还能杀山匪。 文武两全,难得,难得.... “那吕公明现在何处?” 那老丈轻轻摇头,说道:“小老儿也才来不久,兴许是在城外,兴许在县衙之中。” “多谢老丈。” 荀彧对着面前老者拱了拱手,穿过人潮,到了门外张贴告示的墙边。 “这招贤令...” 荀彧撸着胡须,只是第一眼,他的眼睛便发散出亮光来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只是八个字,却是简明有力的说明了大道理!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吕公明果然心怀天下。” 荀彧继续看下去,当他看到‘苟liguo家生死以,*******’的时候,只觉得羞愧难当。 他此番远离洛阳,未尝没有趋利避害的原因在里面。 吕公明! 写得出石灰吟,再有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liguo家生死以,*******’。 我今日必得见到这吕公明! 荀彧左右眺望,最后也不顾那京观的吓人景象,走到吕煜一个彪悍军士面前,问道:“吕公明何在?” 魏延见这衣着颇为得体的士子过来,还以为是来闹事的,刚准备握着手中青龙偃月刀给他一个教训,不想居然是来问人的。 “我家大哥现在在县衙之中,怎么,你有事要找我大哥?” 若非荀彧长得不凡,衣着得体,加上身后还有随从,魏延可不会如此和气说话。 “多谢告知。” 得知吕煜现在何处,荀彧头也不抬,径直朝着县衙的方向走去了。 这人文质彬彬,莫非是大哥口中时常说到的贤才? 我方才态度可是恶劣了些? 而且... 县衙可不是平常人想进就进的。 想着大哥吕煜心心念念的贤才,魏延连忙招手说道:“郎君,县衙可不是常人能随意进出的,不如在外面稍作等待,我派人前去通传?你看可好?” 荀彧转身,轻轻摇头。 “多谢壮士好意,县衙我还是进的的。” 说完脚步又加快了两分。 他现在恨不得马上见到吕煜,要是等你通传,我岂不是要忍受万蚁噬心的折磨? 而荀彧的话落在魏延耳中,又是另外一个意思了。 他能随意进出县衙。 那他不是一般人啊! 也对! 魏延恨不得给自己两个耳光。 若是寻常人,岂有这般衣着,还有随从? 我愚钝了。 ...... 成皋县衙中,吕煜站立堂中,在他面前,即便是成皋县令,肥硕的韩雍也只得跪坐在客位上。 此事坐在主位上的,跪坐着的是一个穿着督邮袍服,长得干瘦,脸色稍微阴翳的男人,从服饰就可以看出来了,这家伙就是督邮了。 所谓督邮,便是郡守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虽然俸禄不如县令,但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 便是县令也受其辖制。 像此时的一县之令韩雍,便是缩在次位,一脸讨好笑容,像极了讨人欢心的肥硕哈巴狗。 在这督邮身后,还站着一个锦袍青年。 他的眼神看着吕煜,时时有恨意,吕煜心中一估摸,便知晓这家伙怕就是如今河南尹杨懿的小郎君了。 今日过来... 莫不是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