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裴家的家事
裴家堡位于坪乡的东南,身后是太行山的一个支脉,犹如一座天然的屏壁守在裴家堡的后方。 裴家堡的西北处是李家庄,东边则是郭家坞,郭李两家恰似裴家堡的左右门户。 三家素来交好,而且都有各自的护院,因此,裴家堡在坪乡算是处于极为安稳的位置。 裴氏在河东地区是世代豪族,族中子弟在历朝历代都有建树,更不乏领军拜相之人。 即便是在庙堂纷乱的本朝,河东裴氏为官者也不在少数。 裴家堡并非属河东裴氏的直系,就关系的远近而言,裴家堡的人应是河东裴氏的较远旁支。 裴家堡中鲜有子弟为官为将,多以营商为主。 裴家的诸多生意中以织染业为重心,尤其是在丝绸织造,以及染料的调制技法上更是长于别家。 裴老太公故去后,其子裴城远掌管了家中的大小事宜,成为了裴家的家主。 裴松明是裴城远的次子,他不喜家中的生意,总觉得商人的地位低人一等。 故此,裴城远便厚着脸皮托了河东本家,在平春县衙中为儿子谋了个差事。 此时,裴家正堂内,裴城远正拧眉望着手中的一封书信。 看罢,他将书信工整地折好后放入怀中。 略有沉思后,裴城远转头向吴畿笑道:“吴督护,宋府君的意思,小民知晓了。承蒙府君与吴督护的错爱,我裴家真是荣幸至极。” 随后,裴城远将话稍作停顿,又继续说道:“然则,裴某的这个女儿实属乡野之人,无半分贤淑之徳,实难配于督护啊。” 见吴畿脸色渐变,裴城远略有歉意地笑了笑,继续道:“督护有所不知,小女幼时便与人家定了婚约。裴家虽说身份低微,但也不能做那背信弃义的人。” “哼...” 吴畿闻言,冷哼了一声,脸色愈发地难看起来。 裴城远深吸了一口气,陪笑道:“还望督护能体谅裴家的难处,日后若是督护觅得良配,裴家定会备上厚礼,以答谢督护的抬爱。” 听到这番话,一脸阴冷的吴畿将右手握成拳,在身侧的桌面上轻叩了几下,双眼紧盯裴城远。 “哼...”吴畿冷笑了一声,继而又放肆地大笑起来:“哈哈哈...裴堡主,我劝你还是再考虑考虑,毕竟...这里是平阳郡。” 说完,他站起身,未做任何谦让,径直地向门外走去。 一旁的裴松明赶忙起身跟上,口中忙不迭的说道:“督护慢行,属下送您。” 吴畿停下脚步,扭头望着裴松明冷笑道:“你就别送了,好好地留在家中商议。商议不出个结果,你连平春城都不用回了。” 说完,吴畿甩袖离去,只留下一脸郁闷的裴松明立在那里,不知该如何是好。 裴府后园是家中女眷的住所,园中各式景物别致,假山、凉亭、流水、石桥一应俱全。 季节使然,应时的花草皆在这个夏日吐露着芬芳,迷人的香气随着暖风流转于屋舍之间。 一汪清池旁,房间的窗户正半开着,阳光斜斜地透过窗棂,照在了一名少女的脸上。 凝白的面容在暖阳地照射下,散发出近似无暇的玉晕般光泽。 桌面上,几片丝锦的小样正并列地摆放着。 少女将其中两片颜色相近的小样拿了起来,侧着光线反复地比较。 随后,她又将小样放下,凝眸前望,似乎在心中思虑着某些事情。 这一刻,微风拂来,吹动了少女如黛的发丝,也舞动了高挑身姿上的绸服。 外间的房门轻启,一名十三四岁的小丫鬟脚步轻巧地来到跟前,轻声地说道:“姑娘,适才是二郎君回府,与他同行的是一名督护将军。” 少女听到督护将军,眉尖一动,问道:“可是那李家哥哥?” 话一出口,少女的脸颊便起了晕红。 见小丫鬟摇头,少女有些疑惑道:“不是?这平阳郡督护不就是李家哥哥吗?除了李家哥哥,我二哥还哪里认得什么督护将军?” 少女名叫裴璎,是裴城远唯一的女儿,她口中的李家哥哥正是李家庄的李峻。 裴家与李家是世交,又有生意上的往来。因此,幼时的裴璎经常会跟随家人到李家庄。 那时,她经常会跟在李峻身后,与一大群孩童玩着排兵布阵的游戏,而她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李二郎的小良人。 自那时起,二郎哥哥就在裴璎的心中有了极深的印象。 长大后,裴璎与李峻没有再见过几次面,但她一直都能得到李峻的消息。 从李峻到平春县任职,再到被梁王赏识留在京城,少女都在为这个李家哥哥高兴。 当她听说李峻随军出征雍州参与平叛,少女的心就一直提着。 待到李峻平安归来,被封赏为东明亭侯,出任了平阳郡督护一职后,少女那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了下来。 少女之所以如此在意李峻,与她幼年时的记忆有关,更和她知晓的婚誓有关。 那是父亲与李家伯伯早就定下的婚约,是个她从小就喜欢的娃娃亲。 听说是督护上门,裴璎自以为是李峻。可见丫鬟黛菱摇头否认,她的心中不免会起了疑惑。 小丫鬟黛菱听了裴璎的问话,脸上有了为难之色。 她知道自家姑娘的心事,也清楚前院刚才发生了什么。小丫头不知道该如何说?更不知道该不该说? 裴璎见黛菱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蹙眉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吗?” “姑娘,来的督护并不是李家二郎。” 小丫鬟望着裴璎,咬了咬嘴角,低声地将话说了出来。 “奴婢之前偷听了一些,说是李家二郎前段时间被免了官职,在回坪乡的路上又遇上劫匪,受了伤。说是伤的不轻,伤到了脑袋。如今,如今……” 小丫头不知该如何继续说下去,话语迟钝了起来,脸也胀得通红,眼中已然有了泪花。 裴璎见状,一把握住黛菱的手臂,急声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如今到底怎么样了?” “姑...姑娘,都...有段日子啦。” 小丫鬟的回话中带了哭腔:“府里怕姑娘知晓便瞒了下来。如今李家二郎的命是保了下来,就是听说人有些痴傻了。” 说完,黛菱出声地哭了起来。 裴璎闻言,原本白皙的容色瞬间惨白,泪珠顺着光洁的脸颊滑落了下来。 “这个督护是宋太守的亲外甥儿,就是他抢了李家二郎的官职。这次,他是要家主将姑娘嫁给他,还拿宋太守来压咱们裴家。” 黛菱一边哭,一边将刚才偷听到的事说了出来。 听到这话,裴璎咬了咬牙,颤声地问:“父亲是如何说的?” 黛菱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哽咽地回道:“家主暂时推辞了,说姑娘配不上他,请他另觅良配。但那个督护发火了,他……” 裴璎不等黛菱的话说完,用手中的绣帕擦了擦脸颊,转身向门外走去。 小丫鬟赶忙跟上,急声地问:“姑娘,姑娘,您这是要到哪里去呀?” 裴璎没有说话,只是神色凄然且脚步匆忙地向前院走去。 裴璎熟悉李峻,即便是长大后再没有见过几次面,她也觉得自己是熟识李家哥哥的。 在这个婚嫁不由己的礼制下,能嫁给一个自己熟识,且又喜欢的人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少女不愿就此错过。 裴璎不清楚那所谓的痴傻到底是个什么程度?也不愿意相信好好的人怎么就成了傻子? 即便这样,她也不愿意嫁给一个从不相识,而且还蛮横无理之人。 她要去问问父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混账,你还有半点做兄长的样子吗?” 裴城远一掌拍在了身侧的桌子上,打翻了一旁的茶盏,洒出的茶汤溅湿了他的衣袖。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想用meimei的终身大事做你加官晋爵的铺路石吗?” 裴璎刚到前院的正堂门口,便听到了父亲斥责二哥的话语。 少女没有即刻进门,而是站在门外的一侧,她想听听家人们的想法。 “父亲错怪儿子了,儿子如何会有那等卑劣的念头?儿子是真心为小妹着想,总不能让小妹嫁给一个傻子吧?” 正堂内,被父亲责骂的裴松明脸色胀紫,口中委屈地辩解。 “唉...”裴城远听闻这话,眉头紧皱,口中不由地长叹了一声。 李峻的事情,裴城远有所耳闻。 要说痴傻也并非全真,可病后的李峻习性大变,这也是不假。 近来,那些关于李峻言行举止的传闻,在裴城远看来的确是出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还很大,大到了有违常理的程度。 在这个时代,主人对下人说“早上好,你好,请帮我”诸如此类的话,并非是有礼貌的表现,而是有违礼制。 这种表现,并没有让李家的下人感受到被尊重与平等,而是人人为此造成了恐慌。 另外,听说李峻在刚刚醒来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独自留在房中,极少与人交流。 除了大量地翻阅以往从不看的书籍外,李家二郎还经常说些奇怪的语言。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令人不解之处。 例如,李二郎醒来初始,常常在屋中对着空处习练礼仪,行文般地说着礼数上的话,这多少就让人有些毛骨悚然了。 除此之外,李家庄的人还发现,少主人的生活习性也与以往有了大不同。 他们发现,少主人自醒来后就不再随便地喝水了。 水缸中的水与清澈甘甜的山泉水,他从来不直接喝,而是要在陶罐中烧的滚沸,晾凉后才会饮用。 起初,大家问他时,李家二郎只是笑而不答。后来说是水中有虫子,要烫死了才能喝,这让周围的人更加得心惊了。 清水干净得如同镜面,哪里会有虫子?又怎么会有虫子呢? 细思极恐下,不少人都觉得少庄主是得了癔症。 这样林林总总的传言,裴城远听了不少。 他觉得李家的这个孩子的确是病了,而且病灶应该在脑子上。 因此,当他听裴松明说到“傻子”时,心中也是不免烦闷起来。 “主君莫要动气,免得伤了身子。怎么说松明也是璎儿的哥哥,岂有害她的道理?” 梁氏,裴城远的妾室,裴松明与裴璎的生母。 此时,梁氏见裴城远有了顾虑,她又望了一眼正室主母的莒夫人,见其脸上也带了迟疑之色,赶忙将口中的话继续。 “若是以往,那李家二郎与璎儿的确是天生的一对儿。即便是没了功名,以李家殷实的家底,璎儿嫁过去也不会受什么罪。” 见裴城远与莒夫人都望向了她,梁氏说话的底气提了几分。 “说李家二郎傻了,这话倒是难听了些,但终归是有了癔症。若是慢慢地好了也罢,若是不好甚至更恶,日后岂不是苦了璎儿?” 裴城远与莒夫人闻言,觉得梁氏所说不无道理,未免都叹息了一声。 “那吴督护是宋府君的亲外甥,吴家也是大户人家。虽说吴督护的年纪比璎儿稍大了些,也有家室...” 梁氏边说边观察裴城远的脸色,见其无异,继续道:“但他正妻业已病亡,璎儿嫁过去就是明媒正娶的大夫人,名正言顺的当家主母,这应是好事呀!” 说到此处,梁氏面上带了喜色,双眉也因兴奋而不自觉地抖动了几下。 “既然宋府君也有了允诺,那咱们何不就此结为亲家?如此一来,既为璎儿配了好姻缘...” 梁氏看到主母莒夫人皱起眉头,赶忙收起了喜悦之情,小心地继续着口中的话。 “或许,松明的官职也能因此更进一层,让咱们裴家出个为官为将的人。主君,您说是与不是?” 梁氏虽然是裴璎与裴松明的生母,但她是妾室,是姨娘,无权决定亲生儿女的任何事情。 裴城远听着梁氏的话,觉得也有几分道理,但心中还是有些不舒服。 他厌恶吴畿,不仅仅是因为吴畿的年岁大了些,更是因为吴畿所表现出来的狂妄与粗鄙,这让他最为难以忍受。 吴畿的那句话没有说错,这里终究是平阳郡,宋胄也毕竟是平阳郡守。 驳了郡守的面子,裴家堡能承受住官府的刁难吗? 原本,李家是裴家堡最强的庇佑,但这份庇佑已经没有了,裴家堡需要一个新的保护。 然而,就此抛开李家投向宋胄,裴城远又觉得自己都没脸。 难道自己真的就是贱商吗?真的成为了他所厌恶的人? 不惜旧情只为利益的事情,裴城远不想去做。作为商贾之人,这是他最后的一点体面,也是他内心的一种骨气。 因此,裴城远并没有回应梁氏,而是向自己的长子问道:“华儿,你与李家常有生意往来,具体如何?你是否清楚?” 裴松华乃是莒夫人所生,是家中的嫡长子。 裴松华已过而立之年,替父亲打理着家中的大小生意,与李家的接触也便多了些。 裴松华见父亲问话,忙正身回道:“父亲,孩儿去过李家庄,也与二郎见过一面。说是痴傻,孩儿觉得不实。” 听儿子如此说,裴城远颇有些意外,赶忙问道:“那究竟如何?” “依孩儿看来,二郎的性情是与以往有所不同,他沉默了许多,不太与人过多的交谈。” 裴松华略有思忖,继续道:“孩儿与二郎有所交谈,他所说的话中是有让人不解之处,但与癔症相差甚远,更谈不上痴傻。” “还不痴傻?” 裴松明见兄长为李峻辩驳,不禁抢过话头。 “今日,我与吴督护就见过他。本想与他打个招呼,没想到他竟不认识我们,还要抽刀伤人。” 梁氏闻言,吓得赶忙查看儿子的手臂与前心后背,裴松明略有不耐烦地推开了她的手。 梁氏讪讪地笑了笑,问道:“那后来呢?” 裴松明撇了撇嘴,讥笑道:“哪还有什么后来?吴督护一亮兵器,他就吓得赶忙丢了长刀。” 望一眼兄长,裴松明露出得意的笑,口中继续:“还是他jiejie李耹出面,再加上我在吴督护面前不住地求情,才算了结此事。” 说到此处,裴松明想着当时的场景,不禁鄙夷地说道:“李二郎像个缩头乌龟一般地躲在李耹身后,至始至终都没敢说一句话。” 听到弟弟说出如此贬低的话语,裴松华紧锁眉头,站起身向父亲与母亲深施一礼。 “父亲,母亲,自古嫁娶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孩儿本不应多言。但关乎到小妹的终身大事,松华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裴城远见长子如此郑重,又深知其为人处事极有正论,便应允地点了点头。 莒夫人也点头道:“松华,你是璎儿的长兄,素日里就疼她,说说你的想法。” 裴松华再施一礼后,挺直了身子,口中说道:“裴家与李家世代交好,父亲与故去的李世叔又以兄弟相称,故此才为璎儿定下了这门娃娃亲。” 裴城远见儿子提及了已故的好友,心中有些伤感,不由地叹了一口气,但他并没有打断儿子的话。 “虽说只是口头上的约定,但也便是婚誓了。若不是二郎为搏功名,随军征战,以两人的年纪早就应该拜堂成亲了。” 裴松华笑了一下,随即收敛了笑意,正色地继续道:“先不论二郎的痴傻真假与否,单说李家对裴家的恩情,咱们就不该有这种绝情的想法。” 说到这里,裴松华望了一眼父亲。 见父亲眉头紧锁,双目微合,裴松华知道自己的话说到了父亲的心痛处。 当初,李峻的父亲与兄长在洛阳为将,是天子的近臣。其地位之显赫,为诸多权势所竞相拉拢。 如此状况下,李家并没有轻视出身商贾的裴家,待裴家始终如初,更没有想过要取消婚约。 不仅如此,李家还为裴家的生意疏通关系,并保护裴家不受豪门显贵的欺负。 这些事情,身为长子的裴松华都知道,身为家主的裴城远又岂能不知? “这些为父都知道,也并非是为父绝情,只是...唉。” 裴城远叹息了一声,没能将口中的话继续下去。 “再说二郎,他能得梁孝王的赏识留在京中,固然有李家世叔的余荫,但也有他自己的本事。” 裴松华看出了父亲的难言,他不想让父亲为难,但他就是想说说心里话。 以往,裴家只有裴松华与李峻接触的多,他算是了解李峻,他也最知晓李峻的重情义。 当年,裴松华带着裴家的精品锦缎到洛阳,刚到郭城外的五里处便被人洗劫一空。无奈之下,他只好入城求助李峻。 时为牙门将的李峻听说后,没有半分推辞,即刻带人冲出城门。追上劫匪后,又与劫匪厮杀在一处,最终夺回了被抢的财物。 “二郎就因为此事,得罪了琅琊王家。若不是梁孝王替他说话,二郎会惹上大事啊!” 裴松华想起往事,有些动情,说话的声音也有几分发颤。 “如今,李家没有了势力,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保护裴家了。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人会看不起李家。” 裴松华的情绪有些低沉,他望向了一眼弟弟裴松明,嘴角露出了无奈地苦笑。 松明不是黑了心肠的人,但他不清楚也不知道感恩,更不知道情义的来之不易。 “孩儿不是想说小妹的婚事,孩儿也不是说该不该毁掉这份婚约,孩儿只是想起了李家曾经的恩情。” 裴松华不能替小妹做主,也不能阻拦父亲最终的决定,他只想把心里的话都吐出来。 “孩儿一直在想,若是李世叔与大郎尚在人间,有人敢如此作践二郎吗?一个小小的督护,他敢到裴家来飞扬跋扈吗?” 裴松华是在质问,但他并非是在质问眼前的人,他只是对这无情的市侩发泄不满而已。 “如今,难道说...难道说咱们也要看不起李家了吗?” 最后的这一句话,裴松华说的很颓然,整个人也失神地坐了下来,静默不语。 裴璎一直都站在门外,当堂内彻底安静下来后,她也没有走进门,而是默默地转身离开。 走了几步,她突然转身,穿过一道院门,顺着长廊向负责坯绸采购的商事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