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干就完了!【二合一】
百姓必然是淳朴的! 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却明白最简单的道理。 皇太孙刚刚说什么了? 帅气的皇太孙说,要给我们减免赋税! 帅气的人,断然是不会说假话的。 可信度,自然是要比府衙里的老爷们更高! 等城下的百姓们,琢磨明白了这个浅显的道理,立马人潮涌动。 “要!” “我要!” “我们要!” “我们要减免赋税!” “……” 离着城墙最近的五县百姓,他们是最开始与幼军卫接触的,此时瞬间爆发出最为强烈的热情。 他们纷纷响应,如同陷入饥饿之中嗷嗷待哺的人。 远处,方才赶来的,但人数更多的五县百姓,在同乡的感染下,也爆发出了更为激烈的响应声。 试问。 谁又会和可爱的小钱钱过不去呢? 城墙上,无论府衙官员,还是徽州八大家之人,纷纷顶着张黑脸。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太孙会抛出这样一个消息,来安抚城外将要暴动的徽州百姓。 他是在哄骗百姓吗? 定然是的了! 他是宗室,是大明皇室! 他断然不可能,做出这等自毁长城的事情来! 八大家的族老们,几乎就要笑出声来了,对自己原本看不清的前途,再次瞧见了一道亮光。 他们看向朱瞻基的目光,悄无声息的多了一丝轻视。 终究是少年人,只顾图一时之快~ 他就算眼下安抚了徽州百姓,抛出减免赋税的好处,可到最后呢? 朝廷必然是不会同意这件事情的。 甚至于,这件事就不会走出徽州府! 到时候,遭受蒙骗的徽州百姓,只会爆发出更为巨大的愤怒,势必要将整个徽州府都砸烂了。 砸吧! 砸吧! 都狠狠的砸吧! 待徽州府被这些刁民砸烂了,我等氏族的力量便会再次壮大起来! 八大家的族老们,一道道的目光在无声的交流着。 朱瞻基感受到这群老不死的眼神,直接选择了无视。 他看向身边的于谦,正好迎上于谦早就准备好的眼神。 两位站在大明朝颜值巅峰的男人,深深的对视一眼,同时默默点头。 皆是露出惺惺相惜的神情。 尤其以于谦的眼神,最后坚定。 看到于谦的肯定,朱瞻基握握拳,站到了城墙边,再次对着城外的百姓大声喊着。 “诸位徽州府的父老乡亲们,你们相不相信我?” “相信!” 瞬间,歙县城外掀起一片信任海洋。 “那你们便说出来,你们为何会来到这里?” 坏了! 八大家之人脸色皆变。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太孙竟然会这么直截了当的,要将所有的事情都曝光出来。 难道不该是掌握把柄,借此作以要挟,双方再讨价还价,最后弄出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吗? 《成熟政治》 可是现在,一旦那些该死的刁民异口同声,他们徽州八大家,无数年建立起来的声望,将会瞬间荡然无存。 徽州府,将会真正的改换门庭了! 皇太孙这是要刨了我们的祖坟啊! 他是要与徽州八姓干到底吗! 朱瞻基等的就是这一刻,他也终于是等来了。 城墙下,百姓们异口同声,矛头直指徽州八大家。 程、汪、吴、黄、胡、王、李、方! 在场的,没有一个能够逃得过! 形式急转直下。 徽州八姓一直用传统政治关系,来理解和支撑,他们与皇太孙的交流。 他们以为,只需要普通往常千百年一般,再次与眼前这位大明宗室子弟,继续一场属于统治阶层的利益交换。 他们就能一如既往的稳健。 所以他们才会有恃无恐,才会敢于攒动百姓聚众闹事。 因为,大家都是在暗地里出招,谁先抢占先机,谁先支撑不过。 再暗地里交换意见。 好继续下一场排队。 可是,如今他们想错了。他们用这古老而久远,腐朽而落后的思维,想要去和朱瞻基暗中切磋。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有失败一条路可以走。 老而弥坚的八姓族老,几乎是在城外无数百姓的呼吼声中,跌坐在冰凉的城砖上。 徽州府衙,更是有一大批官吏,齐刷刷的跪在了地上,满头大汗,不停的在坚硬的城墙上叩响脑袋。 “都自己去牢房吧。” 朱瞻基淡淡开口。 一句话,七个字,便决定了这些人往后的余生。 煽动百姓,鼓动作乱,与谋逆同罪! 这是在造反! 是死罪! 城墙上,锦衣卫在罗向阳的指挥下,重新动了起来。 太孙说是让他们自己去牢房,他们可不好意思,让人家自己去。 自然是要热情一些,陪着这些徽州八大姓,亲眼看着他们进到牢房之中。 放才能显示出,如今的锦衣卫是与以往不同的了! 一路哭嚎阵阵。 冲天的喊冤声响彻整片夜空。 随后绣春刀出。 哭声乍歇。 今夜,歙县牢房人满为患。 今夜,歙县牢房载歌载舞。 今夜,旱道糜烂…… 当城墙再次变得宽敞起来,一阵冰凉夜风扫过,瘫软在地的徽州好女婿,徽州同知浑身一个激灵。 我还活着? 他茫然的抬起头,正好迎上太孙注视着他的目光。 徽州同知正要开口解释,自己是被该死而又贪婪的徽州八大姓威逼利诱,且让他娶了那个令人作呕的女人,这才误入歧途。 朱瞻基却已经先行开口:“与你好好说说,其实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你叫什么。因为我对你没有兴趣,往后也不想知道你的名字。” 往后? 我还有往后? 徽州好女婿顿时反应过来,连忙爬起来跪在地上,脑袋砰砰砰的叩响。 朱瞻基轻叹一声:“活着是这个天底下,最难能可贵的事情。将这些年,你所知道的,那些人做的罪行说出来,等事情了解,便返乡养老吧。” 他才四十出头,正是政治生涯最鼎盛的时候。 然而徽州同知却是露出nongnong的感激之色,于是磕的更加用心。 好似是要将这坚硬的城墙,给磕塌了一般。 有什么是比活着更重要的? 太孙需要证据。 他需要活着。 完美的组合。 完美的政治。 朱瞻基厌恶的挥挥手,自有锦衣卫将这位徽州好女婿带走。 余下的徽州府衙官吏,默默的缩在一旁,他们在徽州为官多年,没有人身上是真的干净的。 朱瞻基沉吟片刻,再次开口:“贪,人之常情。和刚刚那位好女婿一样,写清这些年徽州官府、八姓人家的罪行,仍可官降三级留用。若期间残害百姓,便自请去九边,为大明开疆拓土,耕种于边塞吧。” 顿时,一片感激之声响起。 这些人,正待要随着锦衣卫回到府衙交代清楚,却被皇太孙再次叫住。 朱瞻基看向这些人,微微一笑:“再交代你们一件事情,即日起徽州府各处衙门小吏,凡八姓之人,凡为非作歹,尽数剔除出去。” 同知大人都被撸掉了,一帮子不入流的小吏,这等不起眼的东西,剔除出去也就剔除了。 这些已经心灰意冷的徽州官员,闻言当即纷纷点头。 处理完了徽州官府的事情,朱瞻基难得的长出了一口气。 他命人搬来了一口大木箱子,站在了箱子上,且让人举起两个火把,照亮自己,让他整个人暴露在城外百姓视线里。 “乡亲们,都看清楚了,看清楚我的脸! 记住我今天与你们说的,朝廷必然会减免你们的赋税,若不然,你们来京师寻我! 眼下,我知晓你们都想回家了。 本来我也该让你们回去,可是现在却不能立马让你们走。” 朱瞻基停顿了一下,他仔细的注视着城外的徽州百姓。 果然,百姓们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却并没有再次有暴乱发生。 朱瞻基松了一口气,再次开口:“好教乡亲们知晓。就在方才,我已扒了徽州同知的乌纱帽,革除了徽州府的一批官吏。 更是将徽州八姓人家,都关进了牢房之中。如今,再也没有人,能够抢夺你们的收成,没有人能霸占本该属于你们的钱粮!” 这下,城外的百姓轰动了起来。 他们方才,只是隐隐约约看到,城墙上发生了一些动乱,似乎有些人从城墙上消失不见。 但他们没有想到,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徽州八姓人家,会是被关进了牢房之中。 他们更不敢想,那手握生死的同知大人,如今已经被扒了乌纱帽。 一根根火把,照亮了这些百姓的面孔。 在那站满污渍的脸颊下,似乎有一抹轻松浮现。 城墙上,年轻帅气的皇太孙的声音再次传来。 “我是讲规矩,讲证据的。 所以,若是没有十足的证据,就算我现在关押了他们,朝廷若是拿不到实实在在的证据,他们还会从牢房之中走出来。 也正是因此,我想请乡亲们,在这里多留一日,请乡亲们,在我准备的万民书上,按下自己的手印。 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届时,我会将这万民书,送到皇帝陛下的面前。 让陛下,让朝廷替你们,拿回本该属于你们的东西!” “好!” “太孙千岁!” “我等今日就不走了!” “对!不过多留一日,这歙县城外风景正好!” “妥当,我等今日便以天为被,已地为塌,誓要替太孙扳倒那些个狗日的!” “这个忙,我等必定是要帮的!” “还请太孙放心,我等绝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若是太孙那边的证据少了,我等还能说出更多的证据。” 朱瞻基的一个请求他们的帮忙,瞬间激发了这些淳朴百姓的正义感。 竟然是主动提出,要拿出更多关于徽州八姓的罪行证据。 这一刻,那城墙上的英俊少年,在百姓们的眼中,便好似身处九天之上,手掌天平,为他们肃清种种苦难。 这个年轻人。 真帅! 城墙上,朱瞻基挥挥手,城下早就等待着的新安卫,已经闻声而动,接触戒备,退散到四周,开始就地埋锅做饭。 “看,现在证据足够了吧。” 他挑着眉,对身边的于谦念叨了一句。 于谦翻翻白眼,一阵无奈。 试问,满大明,除了您这位皇太孙,还有谁敢这像疯子一样这么干。 没有任何的证据,就将门生遍地,关系错综复杂的徽州八姓人家给统统抓了起来? 朱瞻基拍拍于谦的肩膀:“现在,想必罗向阳又该出城了吧。” 于谦点点头:“此时,罗千户想必是带着人,去八姓老宅,搜查详尽罪证了。这么多年,他们这些人家,到底做了多少的恶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暴露在整个大明!” 说完话,于谦的目光静静的注视着眼前,这个变得只比自己帅一点点的皇太孙。 他忽然觉得,自己往日里读的书,可能是有些问题的。 看看这几日徽州府发生的事情。 可谓是千丝万缕,一团浆糊。 若是当真要厘清徽州局势,怕是要经年累月的时间才行。 可是现在呢? 徽州八姓已经住进牢房里了,徽州上下官府,也已经是心甘情愿的接下了惩处。 所以说,有的时候,妥协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时候,快刀斩乱麻,方是正途。 管你喊着什么证据,喊着什么体统,喊着什么天下读书人。 老子就是一刀劈在你脑袋上。 等将你脑袋砍掉了,咱们再来谈证据的事情! 这个帅气男人的思想,远飞眼下的自己能比。 若我于谦的智慧和思想是站在大明境内的最高峰。 那这个男人的思想,便已经是俯瞰在九天之上! 偶像! 没来由的,于谦将自己现在对年轻的皇太孙的看向,做出了一个十分妥当的总结。 “走吧!咱们下去看看!” 就在于谦,考虑要不要开始入坑爱豆的时候,朱瞻基已经推搡了一下他。 于谦双眼茫然,看向偶像。 朱瞻基嘴角微笑,温柔和善道:“都累了一天,我们,还有城外的百姓,都还饿着肚子,我等今日便于百姓同饮同食,也好亲耳听听他们说的话。” 难得有这么一个可以表演政治秀的机会,朱瞻基觉得自己若是放弃了,就是天理不容。 于谦却是眼冒金星。 哇偶! 看! 这就是我于某人粉的爱豆! 看啊,多么的亲和,多么的体恤百姓,多么的爱民如子! 爱豆千岁! 已然化身小迷弟的于谦,亦步亦趋,紧紧跟随着朱瞻基走下城墙,走出歙县城。 城外,当百姓们知晓,太孙要与他们同饮同食,再次爆发出冲天的热情。 新安卫早就得到了命令,从城中官仓,运来一批批的粮食和食物。 一口口的大锅,架在火堆上,不多时,四野芳香飘散。 军中不能饮酒。 可惊闻城墙巨变的徽州知府杨安平,在问清返回府衙的下属后,连忙不顾受惊的身体,带着美酒佳肴,催促着差役,赶忙到了城外。 等杨安平,在城外满地的百姓中,找到皇太孙的时候,下巴几乎是要掉到地上。 此时城外,一口口的大锅,早已将食物烹煮好。 新安卫官兵与徽州百姓席地而坐,他们不分彼此,打作一团,胡乱的围着铁锅坐在一起。 再无先前的喊打喊杀,竟然是有说有笑。 而在人群中,大明朝的皇太孙,竟然也不顾身份尊贵,与一帮连话都说不齐整的老百姓坐在一起。 每个人手上都端着个大陶碗,碗里装着米和野菜、rou糜混合在一起煮熟的食物。 杨安平赶忙上前:“太孙……太孙……这……这这这……” 朱瞻基笑着脸转头,看向因为赶路而满头大汗的杨安平,微微一笑问道:“杨大人,怎么不好好在府衙歇息,这般深夜还跑出城来?” 杨安平自然不能说,他是被带着消息回去的下属给吓到了,想要谈谈太孙的口风,要对他这个徽州府的一把手作何惩处。 毕竟,徽州八姓被抓,只怕罪证不久之后就会出现在南京城的朝堂上,无数的徽州官吏贪污渎职的罪证,也会一并出现在陛下面前。 他杨安平,身为徽州知府,无论有没有做错事,一个御下无能的罪过,却是要担下的。 搞不好,还会被那些该死的混账玩意,给攀附牵扯到徽州八姓上去。 杨安平支支吾吾,目光扫过眼前平静注视着自己的徽州百姓,双眼一亮,连忙道:“下官听闻太孙再此于我徽州百姓同饮同食,这等必成佳话的事情。下官想着,自己就算是厚着脸,也该来凑上一凑。” 话说的很是势利,但却也显得真诚。 一众百姓闻言,无声的笑了起来。若无太孙在这里,他们是断然看不到知府大人会有这么一面的。 朱瞻基也笑了,将筷子夹在碗底,伸手拍拍身边的空地:“既然来了,我看你也带了酒带了rou,就一起坐吧!” 听到太孙让自己与其同坐,杨安平脸上一喜。 这时候,他哪里还管的上,落座的到底是什么地方,赶忙呼喊着差役,拿来酒菜,自己一屁股就坐在了太孙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