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欢迎光临锦衣卫
于谦被抓了。 可是徽州府却已经是平息不下来了。 不论歙县衙门怎么去士绅老财们家中解释,大伙反正都记着那个叫做于谦的少年,嘴里说出来的一个个清清楚楚的数据。 大伙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大水冲来的。 谁都不乐意。 士绅老财们不乐意的后果就是,一封封的书信,雪花一般的飘向各处。 其中,尤其以徽州府衙门收到的请愿信最多。 消息也很快就从歙县,传播到徽州府其他五县境内。 这下就更好玩了,大明立国都五十年了,你们歙县人现在说要老子们多交一笔你们都已经交了五十年的钱,你当爷们是傻子? 于是,徽州五县也开始拿起笔,写起信来。 一时间,徽州府衙门,几乎可以用这些信来当柴火烧熟好几顿饭。 短短数日,整个徽州六县,几乎是要被大伙儿的口水给淹没,歙县以一当五,单挑五县,竟然是生生的招架住。 口水仗,已经是打了一轮又一轮,竟然是毫无妥协的意思。 徽州府眼看情形不妙,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连忙叫了歙县来询问详细。 歙县县令王弘业最近也是苦恼不已,他本以为将那犹如瘟神一般的于谦给送走,这事情就算是完了,没想到现在已经是上升到徽州六县论战的地步。 他到了府尊大人面前,也只能是一五一十,将于谦的发现说清。 徽州府府尊乃是洪武年间的进士,他是按照朝廷的体制规矩做了多年的官,本就不是这徽州府人士。 此时一听汪弘业的解释,便知道这事情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于是,徽州府府尊也不先下定论,而是亲自找来了之前于谦翻阅的徽州府税赋账册。 这一看之后,府尊便更加坚信,那于谦所说的‘人丁丝绢’之事不假。 到这里,徽州府府尊便当即将汪弘业大骂一顿,几乎是将汪弘业给骂成徽州府有史以来最大的无能之辈。 而后,徽州府府尊也不管汪弘业的解释,心中已经定下这次京察要将汪弘业的劣迹给上报朝廷。 不过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徽州府府尊却是将他自己查清的,歙县‘人丁丝绢’之事一一写明,然后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应天府,交由上峰定夺。 正在新安卫军营中,被粗暴对待的谦哥儿,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这次游学给徽州府带来了怎样的动乱。 立志一心为民的谦哥儿,更不知道他现在惹出来的这件事,将会在大明掀起怎样的一场血雨腥风。 谦哥儿如今,正在新安卫军营里,向锦衣卫们控诉着新安卫官兵那臭不可闻的袜子…… 此处暂且不说,倒是新安卫里锦衣卫的办事速度,却是远超地方官府。 徽州府离南京城本就不远,皆在应天府治下。 由锦衣卫上报的消息,没几日便已经是到了南京城里。 标注加急的折子,按照一道道的流程,很快就出现在了锦衣卫衙门里。 如今的锦衣卫已经来了个大变样。 自从前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被陛下在宫中鞭杀之后,整个锦衣卫几乎是精神气一泄而空。 所幸,陛下还是信赖倚重他们,由三宝太监暂代锦衣卫,太孙协办。 锦衣卫里大伙也都心知肚明,短时间里这锦衣卫势必是由太孙说了算的。 于是,大伙还未心灰意冷,又再次振奋起来。 不说跟在太孙后面,做得好就能升官发财,就是能跟着太孙多去几趟秦淮河,那也是赚了! 他们当真是忘了,就凭着他们那一身的飞鱼服,便能吃遍整个大明的霸王餐。 包括逛窑子不给钱! 锦衣卫不光是气氛大变样,就连这衙门也变了一些。 台阶之上,如今锦衣卫大门整日里大门张开。 左边写着欢迎投诉,右边写着有空常来。 一旁还有一行小字,上书举报查实奖励纹银百两。 这本是为了鼓励老百姓,投诉朝廷文武百官的意思。 但是放在这锦衣卫大门前,却是怎么看,怎么不像那么回事。 锦衣卫的形象早就给大明人的心底根植,谁没事会到锦衣卫衙门里? 还常来? 怕是进来前,就得打包好一身行囊,进了这衙门里,就可以在那昭狱之中长住下去了。 吃住免费! 进了锦衣卫衙门里,来回走动在各个公房之间穿梭的一众锦衣卫,竟然也与往日大不相同,人人脸上挤出别扭的微笑。 太孙说这叫做职场气氛…… 指望一帮子整日里不是砍头就是吵架的杀才,天天脸上堆着笑,还不如让他们住进昭狱里面去。 但这是太孙吩咐下来的,大伙也只能是照办。 再往里,正堂上很是躁动。 最近皇太孙来锦衣卫很是勤快,每日里都是准时打卡。 正堂里,随意穿着一身曳撒的朱瞻基,高坐正位。 锦衣卫南北镇抚司,分列两侧。 南镇抚司打头之人,已然是原南镇抚司千户燕南飞。 如今他站在这打头的位子,自然是说明他现在是南镇抚司镇抚使了。 至于原先的南镇抚使,自然是年老荣退了。 另一边,打头的却不是北镇抚司千户罗向阳。 罗向阳现在还是千户…… 打头的,还是原来的北镇抚司镇抚使。 另有几把靠前的座椅上,坐着几人。这几人,便是锦衣卫指挥同知等人。 罗向阳虽然在官职上被燕南飞甩开,但他如今在北镇抚司里的地位也越发的显赫,衙门里谁都知道,罗千户是太孙的人,那可是在太孙还没有协办锦衣卫之前,就发生的事情。 此时,罗向阳更是代表锦衣卫北镇抚司站起来,抱拳沉声开口:“启禀太孙,至今日内阁轮值第二旬结束,各地卫所再次清查出一批贪腐之人。 累计,卫所指挥使四人,千户三十六人,百户总旗近五百人。 此次监察中,发现在军中累犯军规之官兵,数目过七千。 请太孙决断,如何处理这些人。” 数字听起来很大,但朱瞻基并没有过多关心,毕竟军中那帮子武夫,不惹事才是怪事。 官场黑暗,军中亦如是。 朱瞻基看向南镇抚司。 燕南飞迎着太孙的目光,立即站起身:“回太孙,经南镇抚司勘察核实,北镇抚司所奏,并无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