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后路
,大明匹夫 崇祯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清晨,杏山堡。 三股狼烟升起,直冲天空,马蹄声阵阵,战车隆隆,无数的河南卫军鱼贯出了杏山堡,在杏山堡外集结。 “董将军,你们这是……” 马科看着无数的虎狼之师集结,仓皇跑上了堡墙。 一旁急匆匆跟来的王朴,也是一脸的疲倦和茫然。 王朴天亮前才逃入杏山堡,他和马科一样,都是只剩下了家丁和少部精锐,两军加起来,也不过五千之数,可谓是折损过半,伤筋动骨。 “马总兵,王总兵,我军要去攻击高桥的鞑子大营,你们好自为之吧。” 董士元说完,径直离开。 “二位,你们守住杏山堡,要是杏山堡都丢了,就自求多福吧。” 李定国更是懒得和这二人多说,他尾随董士元而去,留下王朴和马科在堡墙上发呆。 “攻打高桥的鞑子大营,他们是疯了吗?” 马科暗暗吃惊。河南卫军,上到王泰,下到董士元,李定国,全是一群疯子。 一万出头,竟然攻打两万人的鞑子大营,这不是疯了,就是脑子进水了! “听说是和塔山的河南卫军,三卫一万六千人,你看他们的火炮、骑兵,恐怕够鞑子受的!” 王朴看着堡外一门门的炮车,刺刀如钢铁森林,不由得暗自心惊。 王泰手下这些虎狼之师,人人龙精虎猛,都是好战分子。不过,他倒盼望这些家伙打胜仗,这样一来,大胜之下,自己的罪责也会小一些。 “听说,黄太吉原来在高桥大营,不过他要指挥全军,回了松山。” 看到河南卫军肃穆齐整的阵容,王朴的眼神里,一片惊羡。 “你是说,河南卫军想要攻击黄太吉?” 马科先是目瞪口呆,片刻之后,看着堡外的河南卫军大阵,摸着下巴陈思了下来。 “马兄,你在盘算些什么?” 王朴看马科眼神闪烁,心里头一紧。 两人难兄难弟,不过自己是首犯,马科是老二,他可不要直接把自己给卖了。 “王兄,你我都是待罪之身,总得找机会戴罪立功吧,不然就是等死!” 马科的话,让王朴懵懵懂懂,点了点头。 如果战事不利,弄不好他这个首逃者要锒铛入狱,甚至身首东市。 “马兄,你说该怎么办,兄弟我都听你的!” 王朴脸色通红,立刻紧张了起来。 “王兄,咱们的盼头,就在这些家伙身上。” 马科昂起头,示意了一下堡外。 “河南卫军” 王朴的迷迷瞪瞪,让马科不由得暗暗鄙夷。 也不知道,这个勋贵之后,是怎么混到一镇总兵的。 “是的,河南卫军!” 马科看着堡外的大阵,目光炯炯。 “河南卫军胜了,咱们跟着他们,杀敌立功,待罪立功。” “要是他们败了呢?” 王朴着急地问道。 “要是败了,咱们就混吃等死吧!” 马科冷冷一句,让王朴愣在了当场。 堡外的河南卫军集结成阵,李定国带领马军,董士元则是整个大军的主帅,毕竟他是王泰的老部下,军中威望更高。 “兄弟们,今天这场大战,要死很多人。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董士元看着面前的巍巍大阵,大声呐喊了起来。 “杀奴!杀奴!” 各卫各营各哨已经动员过,众军一起大喊,声震云霄。 “出发!” 董士元大声呐喊,李定国带领骑兵,董士元总领步卒大阵,葡萄 牙军官托雷斯和席尔瓦指挥炮兵,王威和张仁义分领火铳兵左右两翼大军,各军迤逦而行,直奔向西。 高桥距离杏山20里,骑兵瞬息即到,步兵却得走上一个时辰,赶的太快,严重影响士兵到时作战的体力。 “李兄弟,你说咱们不去袭击长岭山的鞑子大营,而是去高桥大营,会不会惹大人发怒?” 随意改变作战计划,虽然董士元自己也赞成,但想起来,仍然有些疯狂。 “老董,怎么说好的,你又反悔了” 李定国看了看周围将领,压低了声音。 “高桥连接塔山和杏山,先打高桥,可以和顾绛东西夹击,也可以让顾绛腾出手来,三卫集中一体。再围点打援,趁机南下,灭了杏山以南的鞑子,解了笔架山之围。” 他看着董士元,冷冷一笑。 “王……大人说过,战争的目的,就是杀伤对方。咱们击溃了高桥大营,扫荡杏山以南,再挥师北上,趁热打铁,鞑子心惊胆战,必败无疑!” 董士元点点头,这确实是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各处的清军敢来增援,就围点打援,解了长岭山之围。 如果清军不来增援,就和顾绛的彰德卫东西夹击,击溃高桥的清军大营,三卫合于一体,扫荡塔山大道的清军,再挥军北上长岭山。 “希望大人那边能顶住鞑子的攻打。” 董士元幽幽叹了口气。 “一万五千将士,据险而守,如果守不了三五天,那就不是大名鼎鼎的王……大人了!” 李定国冷笑一声,立刻下了军令。 “张任孝,带领两营骑兵,扫清一路上的鞑子游骑!若鞑子势大,不要恋战,回归大阵就是!” 李定国军令下达,张仁孝带领两营骑兵,脱阵而出,直奔向前。 数年以来,明清两军交战,清军游骑骑射俱佳,勇猛果敢,明军技不如人,懦弱怯战,微微一击即溃,以至于信息不通,军情阻塞,情报上闭滞,大军还未作战,已经处于劣势。 这一番两营出击,一路上,大多数清军游骑一击即溃,或望风而逃。以往哨探斥候作战,都是十几人、几十人,最多不过百人。此次明军两营骑兵出击,千人之规模,直到了高桥清兵大营前五里,才停了下来。 高桥,北靠红螺山,南边为高地丘陵,中间一数百步的夹道贯穿东西,东到杏山20里,西到塔山十几里,几成一条直线。 清军大营,听到营东鼓声密集,清军主帅、安平贝勒杜度,和一群清军将领一起,奔出了营帐。 “报!安平贝勒,杏山方向有大队明军出现,距离大营不过五里,人数万余,步骑各半!” 听到哨探上报,杜度心中一惊,和一众清军将领一起,抬眼向营东外的原野看去。 无数黑点从东边的地平线上升起,黑点很快变成了密密麻麻的头盔,紧跟着无数的明军出现,人头马头攒动,密密麻麻,一望无垠。 骑兵护住两翼,中军炮车在前,火铳兵在后,长枪兵在后,另有刀盾手殿后。马阵如墙,炮口幽幽,刀枪雪亮,一股萧杀之气在空气中弥漫。 杜度脸色难看,心中怒气隐隐上升。 “宁远卫,这些可恶的明狗,万余人马,就想破高桥大营,真当我大清勇士是泥捏的吗?” 蒙古旗固山额真达尔汉阿赖脸色通红,大声怒喝了出来。 “还有那些泰西红毛鬼,竟然把火炮置于前阵,实在是狂妄!等一会破了明狗大阵,我要剥了这些红毛鬼的皮,拿他们的头骨饮酒!” 正黄旗镇国将军巴布海,也是怒声喝了起来。 看杜度面色凝重,眉头紧皱,他的三子,辅国公特尔祜眼珠一转,赶紧上前。 “哲哲,前方军情传来,我 大清勇士昨夜于杏山东南击溃明军王朴和马科两部,斩杀过万,大获全胜。” 杜度一怔,随即大笑了起来,连连点头。 “好好好!果然是大捷,可喜、可贺!” 杜度大喜过望,脸色通红,不由自主咳嗽了起来。 “特尔祜,镇守杏山堡的,是眼前这些宁远卫的明狗吗?” 正黄旗镇国将军巴布海,他看了看远处的明军大阵,狐疑地问道。 “巴布海,据探子们回报,这些明军正是由杏山堡而来!” 特尔祜满脸笑意盈盈,目光却是看向了杜度。 “原来是这些窝囊废!昨天晚上夜战,这些家伙躲在杏山堡里,不敢出去增援,今天却跑来攻打我高桥大营。这些家伙,看来是担心后路被断,没有办法,跑来送死了!” 听说是杏山堡的明军,镇国将军巴布海不屑一顾,神情都轻松起来。 “原来是这些家伙!” 杜度面色平静,鼻子里面冷哼了一声,挥了挥手。 “传令三军,准备应战!” 军令下达,高桥大营,无数的清军动了起来。紧跟着,无数战马出了大营,在大营外集结。 当初黄太吉本打算调3000骑兵进驻高桥,但被多尔衮阻止,因为高桥地势狭窄,单靠骑兵无法守住。后来追加两万余步骑,在高桥要地和南边靠海的杏山、塔山大道据守,意在隔断塔山和杏山的联系,阻断松山明军的退路。 “阿赖、毛海、谭拜,你三人各率本部骑兵出战,力争一举击破明狗的骑阵!” 杜度军令下达,蒙古固山额真达尔汉阿赖、察哈尔蒙古藩兵毛海,正黄旗蒙古梅勒额真谭拜慨然领令,三人各率满蒙骑兵缓缓出了大营,在大营外两里排兵布阵,意欲和明军冲阵决杀。 要想击溃明军大阵,就得先击溃眼前的明军骑兵大阵。 而击败眼前的明军骑兵大阵,似乎并不怎么困难。 明军大阵中,看着远处狭窄的高桥通道,以及通道上和两侧密密麻麻的清军营包,董士元不由得面色凝重。 “李定国,真的要和鞑子冲阵吗?” 清军数千骑士迤逦而来,漫山遍野,气势汹汹,董士元心头有些忐忑。 长久以来,河南卫军都是凭火器取胜,这也是河南卫军的优势。现在却要来一番骑兵的对冲,据说还是以蒙古骁骑为主的满洲大军,由不得他不心神不安。 “老董,河南骑兵虽然训练有素,火器犀利,但如果不正面厮杀,不经历一场场恶战,就没法成为一支强军。对面的鞑子,就是他们最好的试金石。” 李定国看了一眼后面跃跃欲试的部下骑士,回过头来,轻轻一笑。 “你现在说不要冲杀,你说,他们会怎样” 董士元一阵苦笑。河南卫军,大多数骑兵都是新兵,只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才能成为真正的士兵。 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一番冲杀下来,又要丧失多少年轻的生命 不过,有李定国这样的“万人敌”压阵,他倒是能放心一些。 “老董,你要当心鞑子的援军,火铳火炮都准备好了,咱们也来个围点打援,好好的杀伤鞑子。” 仿佛是看出来了董士元的担心,李定国反过来安慰起他,轻声一笑。 “冲阵不可避免,也能激发将士们的士气。弹药我省给你了,你可要好好招呼鞑子啊!” “这还用你说!你就带领兄弟们好好冲杀,我亲自给你擂鼓助威!” 董士元恢复了镇静,说话也是铿锵有力。 “王大人让咱们保障后路通畅,咱们就好好的打他一仗,名动天下!” 董士元过去,接过鼓槌,奋力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