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奇怪的反应
但凡初中生物学老师没摸鱼的同学们都应该知道一个常识: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脊椎动物有脊椎或脊柱。 而无脊椎动物没有这种器官。 蜈蚣在学术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唇足纲蜈蚣目蜈蚣科,是一种标准的无脊椎动物。 虽然在泰国曾经有一条红龙蜈蚣在体内检测到了‘脊柱’。 但后来经过解剖发现,这玩意儿其实是一根比较粗的针。 不知道它是有意还是无意扎进了蜈蚣的身子里,最后让蜈蚣的血rou和金属表层粘合成了‘脊柱’。 所以可以这样说。 如果有人告诉你蜈蚣是有脊柱生物,那么你可以直接把生物学课本拍到他那张脸上。 但此时此刻。 这个由杨添文在2006年亲手编写在初中课本上的知识,却在他眼前活生生的给打破了! 没错。 挡住杨正初手术刀的那个白色长条物体..... 正是一条货真价实的脊柱! cao作台隔断间外部。 此时的杨添文已经离开了解剖现场。 “与运动纤维混合....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也就是脊神经节.....甚至还检测到了少许存留的脊髓也就是CNS的迹象.....” 看着面前的检测报告,杨文忽然轻叹一口气,轻轻揉了揉鼻翼: “全说通了..... 为什么它能承载起这么大的体重,又为什么它的肌rou密度如此高还能正常cao控肌rou纤维.... 就是因为.... 它有一根脊柱啊!” 说完他忽然转过头,看向了东方。 那是魔都的方位,也是大莫界光门入口的所在。 “大莫界......” 此时此刻。 这位赫赫有名的老院士,发出了与当初李百安相同的感叹。 不过比起李百安的向往。 杨添文的情感则要更复杂一些。 因为...... 吴龙的遗蜕,是彻头彻尾从本土发现的! 随后杨添文又带着罗峰等人,对遗蜕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 这条巨大的蜈蚣,确实是个拥有发达脊柱神经的妖兽!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条蜈蚣其实和已经灭绝的泰坦蟒要更像一点。 起码从骨骼结构和外观看来。 二者就像是卢锡安的源计划和西部魔影皮肤的差别一样,不过蜈蚣多了一堆的外足而已。 随后杨添文忽然想到了什么: “虽然这条蜈蚣真正的名字叫做吴龙,但封神演义里的吴龙形象好歹是个人类。 眼下这条蜈蚣虽然特殊,但它却丝毫没有化人的趋势与可能,给他安个人名我总觉得硌得慌。 加上老是念叨‘吴龙尸体’这几个字容易引起误会,所以咱们再给他取个新名字吧。 说不定今后还能发现个种群啥的,总不能叫吴龙二号吴龙三号吧?” 杨添文的提议很快得到了众人的认同,于是现场的科研人员们立时展开了脑洞。 首先开口的是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叫做甘甜甜: “杨老,蜈蚣在没有脊椎的时候老是软趴趴的,很多看起来像是汉字里的“几”。 眼下它有了脊柱,就像几字里头有了一点,所以我觉得可以取个凡字。 加上它的名字叫蜈,所以不如叫它蜈凡吧?” “别,千万别!” 刚刚感到现场的魏凡听到这个词儿,脑门立刻流下来了几滴冷汗: “这名字和大莫界的一个小兄弟重名了,不太好,不太好,要不再换个吧。” 甘甜甜闻言哦了一声,悻悻然低下头活解起了一只青蛙。 随后杨添文想了想,说道: “既然这条蜈蚣这么像蛇,我看就叫它蛇蜈吧,说不定还能作为一个种群名来使用。 如果今后确定了它有人形态再另做讨论,大家意下如何?” “蛇蜈啊......” 魏凡摸着下巴: “这名字我没意见。” 助手罗峰也举起了手: “我也没意见。” “赞同!” “附议!” 杨添文见状环视一周,点点头道: “没问题,那就叫它蛇蜈吧,报告由我来打。” 随后他想了想,对魏凡问道: “魏教官,灌江口和梅山那边的搜索有结果了吗?” 魏凡摇了摇头: “我们在都江堰和梅山附近释放了大量的L17灵气,但最后没有任何遗迹或者坟墓发出反馈。 所以第一轮撒网式搜索算是宣告失败了,接下来会进行定点检测。 不过都江堰全市有一千两百多平方公里,哪怕只是靠近灌江口一带也不是个小数字,梅山那边也差不多。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 整个搜索过程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结果。 可惜明眸老师这会儿跑去闭关了,费裘处长也赶不回本土。 否则他们两个或许能帮上点忙。” 杨添文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他还没亲自去过大莫界,所以对于薪火营地的人员不算特别熟悉。 那个所谓的什么老师这两天他倒是听过几次大名,好像和什么奶有关系。 可能是个研究牛类的同行吧,要不怎么会叫明‘哞’呢? 至于费裘他就一无所知了,所以只能简单的应承几句。 不过说到大莫界,杨添文倒是想起了另一个东西。 只见他转过头对罗峰道: “小罗,之前魔都那边送来的雷劫样本你去调一点出来,顺便做个撞击试验吧。” 虽然从华小默进化前的那次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三阶妖兽在雷劫之下会瞬间化作飞灰。 但蛇蜈的样本毕竟是个本土发现的唯一孤本,该做的试验一个都不能少。 哪怕只是走个过场,这个环节依旧不可忽略。 由于储存雷劫的容器可不是普通电容,而是由冷凝微生物构成的新型电容器。 因此调配起来手续上有些麻烦。 罗峰前后足足忙了一个小时,才把相关流程全部搞定。 很快。 蛇蜈的部分血rou样本,被移到了另一个可以容载高强度雷击的平台上。 与此同时。 对应的雷劫降势手段也准备完毕。 一切就绪后。 杨添文按下了启动键。 滋滋滋—— 一簇大约20刻扶他林大小的雷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烁而出,重重轰击到了一块脸盆大小的样本上。 这块样本带有一小节的脊柱和较多的外骨骼,剩下的都是以血rou为主。 按照正常情况。 这团样本将会在雷劫之下化作飞灰,只留下一团焦黑的痕迹。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 随着雷劫的消散,这团血rou样本并没有消失。 更惊人的是...... 它缩小了! ...... 注: 定时发送没发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