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方从哲离京
事情如朱由校料想的那般。 第二日,方从哲便递交了请辞的奏疏,言辞恳切,预要回乡养老弄孙之意昭然于上。 不得不说方从哲文章写的确实不错,字里行间透露的意思,朱由校看完都觉得不答应这位老人,自己可能真的有愧于天地一般。 按说,一般大臣请辞,皇帝总要挽留一番,然后大臣再三请辞,最后不得已的情况下,皇帝准许了对方告老还乡。 这样做虽然只是一些表面功夫,并不会改变早已既定的结果,但是皇帝和大臣之间还是会这样乐此不疲的表演下去。 既能彰显了皇帝对于贤臣的渴望和离别的不舍,又给了大臣面子,让众人看到,这位大臣德行兼备,不是贪恋权位之人,即使陛下这样挽留,人家都断然的拒绝了。 可是朱由校这次却没有再表演下去,方从哲刚刚上了一封请辞的奏疏,大手一挥,便同意了。 至于原因,当然是希望等方从哲走后,尽快将那份名单不动神色的流传出去。 要知道,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有时效性的。 比如,手被开水烫着了,刚开始竟然和没事人一样,过了一分钟才惨烈的痛叫,这只能让别人以为你真的有病。 那份名单也是一样,不尽快让他流传出去,反而和大臣上演什么三请三辞,简直浪费时间。 等对方终于辞职,也离开京城了,半个月已经过去了,等名单慢慢流传开来,可能距离那次廷推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 一个庞大的帝国,朝廷中央每天需要处理那么多大事。等一个月后,可能廷推这件事人们都已经快要忘记了。 根本起不到想要的效果。 朱由校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但是这样的举动却让满朝的大臣们整体哗然。 很多人认为,陛下是不是烦首辅久矣,进而联想到陛下可能再刻意打压三党人士,这只是一个征兆。 为此,东林党的人无不欢欣鼓舞,三党的人反而开始愁云惨淡。 无论各党人士对于此事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何看,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那就是陛下这样做有些太不近人情了,一个为大明,为你朱家贡献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最终却得到一个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寒心。 方从哲府上,头一天得到了朱由校的批复后,第二天方从哲便让家里人收拾东西,准备启程了。 府上人多,东西也多,一大早便开始忙活了起来,管家和下人在紧锣密鼓的给车子上搬着各种有用的东西,桌子,椅子,瓶瓶罐罐都不放过。 方从哲站在院子中央,周围的时间仿佛在他身边逆流而行,他静立于原处,周围是不断从他身旁搬着东西穿梭而过的下人们。 院子里的东西由拥堵变得稀少,最后空无一物,只剩下满园带不走的石头瓦砾。 这时,管家轻声走到他的近前,说道。 “老爷,东西都收拾好了,咱们该......启程了。” 方从哲点点头,最后再看了一眼这里的一草一木,向外边早已准备好的马车走去。 刚走了几步,方从哲又回头,蹲下身子,在地上捧起一把黄土,小心翼翼的用布包了起来。 管家看到这里,脸上有些不情愿的嘟囔道。 “老爷,这有什么可留恋的啊?” 方从哲厉色的看向管家,呵斥道。 “你给老夫闭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岂容汝在此大放厥词!”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上了车。 只留下管家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圣上都已经这样对老爷了,老爷为何还是这般死心眼。 乾清宫中。 王朝辅也觉得陛下这样做有些欠考虑了,犹豫了半天,走到朱由校近前只是说道。 “陛下,今日方首辅离京。” 说完,便不再言语了。 朱由校没有说话,只是向外走了几步,站到宫殿前,抬头望天,说道。 “下雪了。” 王朝辅刚刚在想事情,没有发现,此时一看果然已经下起了大雪。 连忙跪拜在地上,冲朱由校激动的贺喜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瑞雪兆丰年,这是吉兆啊。” 在很多时候,瑞雪兆丰年这句话是对的,但是碰上明末的小冰河期就不一定了。 不知道对于民间缺衣少粮的百姓们,到底是福还是祸啊! 朱由校暗叹口气,又往前走了几步,走出了宫殿,伸出手,接住了一片飘落下来的雪花。 冰凉的雪花刚刚触碰到朱由校温热的手掌,便融化不见了。 “它不属于朕。” 朱由校转头对王朝辅说道。 “把朕的那件貂皮大袄给方爱卿送去吧,一路辛苦,为方爱卿御寒。” 王朝辅听到朱由校的话,高兴的答应一声,从地上站起来便吩咐人去取了。 在他看来,陛下此举虽不能将外边对陛下各种不利的言论打消,但也能为陛下挽回不少形象。 文臣们总说,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 其实真正为帝王担忧的不是文臣,而是这些文臣们看不起的阉人们。 王朝辅走后,雪越下越大。 朱由校走回乾清宫,又回头看了一眼外边飘落的大雪,忽然又对旁边一个内侍说道。 “去给方爱卿再送一把伞过去。方爱卿护朕以登基,朕护方爱卿以离别。” 京城永定门处,今日大量的官员在此聚集。 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很多不明真相百姓的驻足远望。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前首辅方从哲今日将要离京归家。 聚集在此处的各个党派人员都有,有的是真的来送别的,有的则是来此确定,方从哲是否真的离开京城了。 就像几个儿子要分老子的遗产,无论怀着怎么样的心态,都得亲眼看到老子真的咽气了之后,才能够放心大胆的行动一样。 众臣大量聚集在此处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对于陛下不挽留一下老臣做法表达不满和集体无声的抗议。 看到没,陛下弃首辅大人如敝履,可在我等文人眼中,首辅大人依如珠玉。 众人的前边,方从哲正在和前来相送的刘一璟边走边谈。 “老夫走后,内阁便是你做主了,这偌大的大明也要靠刘贤弟你来帮陛下分担了。” “陛下虽聪慧过人,但难免有年轻气盛之时,还望贤弟你要多多担待啊。” 刘一璟在一旁此时不知该说什么,之前因为种种原因,双方明里暗里不知相斗了多少次。 现在对方要离开了,刘一璟能感觉到一个为大明奉献了半辈子的老人对陛下,对大明的挂念和忧心。 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方从哲虽然不是将要死了,但是在政治生涯结束之前最后的这些话里,刘一璟却感觉到对方的每一个字都是发自真心的。 这时,方从哲又说道。 “刘贤弟,做首辅有三种方式可选,你知道是那三种吗?” 刘一璟没想到对方会忽然说起这些,想了想后,摇了摇头。 方从哲看到对方是真的不知,便继续说道。 “第一种,则是做一个代表众臣,站在陛下对面的首辅。” “第二种,则是做一个负责在陛下和众臣们之间互相调和的首辅。” “第三种,则是做一个代表陛下,站在众臣对面的首辅。” 说道这里,方从哲看着刘一璟的脸,认真的说道。 “刘贤弟,你考虑好做那一种首辅了吗?” 刘一璟忽然愣住了,不坐在那个位置上,从来不会去考虑这些事情,现在忽然面临了这样的选择,一时让他有些发蒙。 此时,雪已经越下越大,已经有大臣陆陆续续的告辞离开,方从哲也正准备上车远去的时候。 忽然听到不远处有人喊道。 “方首辅留步!” 听到喊声,不仅方从哲,众大臣也都好奇的看向声音来处。好奇是谁,究竟这么不靠谱,现在才来相送。 大雪纷飞中,只见一个太监从轿子中下来,快步向这边走来。 等靠近了,众人才认出来,正是乾清宫管事牌子王朝辅。 他现在不是应该和陛下在一起,在乾清宫吗?来这里是做什么。 只见王朝辅从包裹里取出了一件火红的貂皮大袄来,亲自为方从哲披在身上,说道。 “方首辅,陛下知道今日您要离京,天气冷,特意送您一件皮鳌御寒。” 方从哲摸了摸身上的皮鳌,眼泪刷一下便流了下来,跪拜在地上,冲着乾清宫的方向拜倒。 “老臣,谢陛下挂怀恩赏。” “老臣此去,恐与陛下再无相见之日,日月山河皆落于陛下一人之肩,万望陛下保重龙体,中兴我大明,威扬我华夏。” “臣,年老体衰,虽不能再为陛下分忧,他乡亦会为陛下,为我大明,为我华夏祈福。” 方从哲的声音伴随着飘落的雪分散于天地间,雪不一会便落满了他的身上。 这时,忽然又一道声音响起。 “方首辅,陛下赐您一把伞,以为您遮风挡雪。” 哗啦一声,朱由校送方从哲的伞打开了,大雪纷飞的世间,为他遮挡了一片无风无雪的天地。 一副君明臣贤的场景在众臣的眼前上演了,众人一时有些不知道其中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 只有方从哲的哭声,越发的哀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