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精盐到汴梁
李善长那原本还有些踹踹不安的神情,听到朱标的话后,便是一怔,定定的看向朱标。 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在他的印象中,往日的太子朱标可一直都是一位温文儒雅,正义还有些古板的太子储君。 怎么现在的这种神情,怎么看都有点像皇上还是吴王之时,带兵勒索那些残兵败将的‘匪徒’神情? 难道,这种心性还会遗传? 想着,李善长不由的转头,看了一眼一旁的汤和,发现汤和也是如此模样,神情有些呆滞。 与汤和对视了一下,便连忙回神,拱手回道:“回殿下,正是如此!” “按照那豪富沈万三的一贯作风,要是殿下气已消,可以随意收缴沈家一笔金银之物,作为惩罚,沈家还是十分乐意的。毕竟那沈万四,竟然因为一时怄气,胆敢违抗殿下教令,在真一商铺捣乱。 当然,殿下要是觉得那沈万四胆大包天,不可轻易饶恕,也可以令都督府将狠狠的惩戒一番沈万四。随后,再向沈万三提一些要求。” 至于那些在外界看来,沈万三与皇上的亲密关系,李善长便是闭口没有提起。 别人不知,但他可是看的清清楚楚。沈万三,连带整个沈家,在皇上面前,仅仅只是一介商贾之徒。甚至,就连沈家资助皇上修建应天城城墙,也只是一场交易。 皇上得了银子,沈家得了权势,早已互不相欠。 因此,对着太子朱标说起这个事情来,李善长心中毫无负担。 政治,不就是一场交易? “相国,多少都可以吗?” 令李善长与汤和都没想到的是,朱标眼中竟然一丝反感都没有。甚至,语气还有一丝雀跃。 李善长隐隐感到一些不对劲。 不过,话都已说出口,只能缓缓的看了一眼朱标,道:“殿下为储君,沈家不敢不听!” “如此,本宫那准备了许久的海外贸易船队,正好因资金不足,一直无法进行实施。”朱标缓缓说道。 “海外贸易船队?” “船队?” 话音刚落,李善长与汤和两人,都是神色一愣。 今日太子的举动,实在是让人两人意想不到。 “嗯?相国,有什么问题吗?” 朱标看着李善长,淡淡问道。 “回殿下,没有问题,臣这就告知那沈万三此事!” 李善长连忙回道。 不过,在转身之后,便是满脸苦色。 殿下此次,真的是狮子大开口。一张嘴,至少是两千万两银子。 按照沈家的财力,应该很容易便能拿的出来。 不过,既然自己已经当着殿下与汤和的面,将此话说了出来。哪怕那沈家拿不出来这么多银两,也得拿出来! 想着,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之色。 “殿下,此次真要让沈家来拿出建造海外商队的钱财?” 在李善长离开之后,汤和神色犹豫片刻,便是朝着朱标说道。 “汤大人有何不妥?” 朱标自然知道汤和为何会如此询问,其实在他自己内心深处,刚开始也觉得那么多银两,有些太多了。 只是,朱标相信朱子安,这才硬着头皮,说出来的。 没想到,说出之后,李相国竟然一口答应,也没劝自己。 这下,朱标内心,才有了些底气。 “臣只是觉得那沈家,未必会舍得掏出这么多银两来!尤其是,那些银两还是用来进行海外贸易!”汤和缓缓说道。 “无妨,本宫相信李相国!” 朱标看着汤和,轻轻一笑。 汤和一愣,很快便也是反应了过来,不由的大笑。 “臣也相信李相国,哈哈哈……” …… 汴梁! 这座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千年古都,在历经繁华之后。这些年间,又重遭几番战火,虽然在徐达攻占之后,已经对此多加改造修建。 但是,在朱元璋到来之时,这座曾经很是雄伟繁华的古都,仍尽显沧桑,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城内,也是尽显破败,人烟稀少。 汴梁城墙上。 朱元璋带着徐达等大将,每人手上都端着一根紫金色的圆根子。 走一会,一众人便都会将手中那根紫金色的圆根子,放在眼前,眯着,满脸感兴趣的看着。 尤其是徐达常遇春等大将,更是满脸激动兴奋之色。 “皇上,不知这千里眼是哪位神匠制造出来的啊?有了此神物,咱更是多了一成把握,可以早几日,攻下那大都,将那元顺帝给皇上捉来!” 一边端着手上的千里眼,看着远处那些景色,徐达一边嘿嘿的笑着。 “就是,皇上,那位制造出此种神物的神匠到底是谁啊?等咱回到应天之后,一定要当面见识一下那位大师。有了此神物,咱可以率领十万大军,一路横扫旧元大军,直接屠光他们的老巢!” 满面粗狂的常遇春,也是满目发光,对于朱元璋带来的千里眼,满意至极。 “报!” 一位满身盔甲,身上还有些血迹斑斑的偏将,脚步匆匆的走了过来。 走到朱元璋几人面前,直接抱拳,拱手禀报道:“皇上,大将军,末将已经带领斥候营,彻底扫清周围的旧元斥候。” “嗯?蓝将军不愧是伯仁看重的将军,果然英勇!”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千里眼,满意的点头,夸赞道。 “多谢皇上夸赞!” 蓝玉面色一喜,连忙拱手行礼。 “还是多亏了皇上赐予的千里眼,可以让末将等人,提前十里,便可以逮到那些鞑子的踪影!” “皇上,此千里眼在军中,用处极大,不知皇上可否多赐予末将等人一些千里眼?” 见此,一旁的徐达,连忙一脸笑意的问道。 “额!”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由的一愣。 多制造一些千里眼,他还真没想到过。 “此事,待咱派人回应天,询问一番!” 要是朱子安能多制造一些千里眼,那也是再好不过了! “多谢皇上!” “多谢皇上……” “报……” 突然,又有一个兵士,一脸急色的跑了过来。 “何事?” 徐达问道。 “启禀皇上,大将军,小人在城外二十里之处,发现一队兵甲,看其着装,好像是皇上身边的侍卫!” 那名斥候,看了一眼朱元璋周围的那些侍卫,一脸古怪的说道。 “大内侍卫?” 此言一出,朱元璋与徐达等人,面色都是一惊,脸色沉重。 “可是看清楚了,真是这些侍卫的衣物?” 徐达急忙问道。 “回大将军,小人看的很仔细,那些兵士的衣物,与这些侍卫的衣物,一模一样!” 斥候满脸肃然道。 “皇上?” 听罢,徐达与常遇春等一众将士,都一脸凝重的看向朱元璋。 皇上前脚刚到两天,后脚便跟上来一队大内侍卫。 难不成,应天城出了大事? “他们可曾带有什么东西?神情如何?” 朱元璋连忙问道。 “回皇上,那些兵士都是骑兵,队伍中只带有三辆马车,其余便没有任何物件。周围一众兵士的神情十分紧张,据小人观察,那些马车内,应该装有十分珍贵的物件!”斥候回道。 “现在,按照他们的路程,已经距离汴梁不到十里之地!” “皇上,末将去瞅瞅!” 一旁的蓝玉一听,脸色露出一丝好奇之色。随即,便是连忙拿出手中的千里外,顺着城外官道,望了过去。 不一会,便是一脸喜色的大声喊道: “皇上,还真有一队大内侍卫,押着三辆马车,往汴梁而来!” “咱也瞅瞅!” 听罢,朱元璋也连忙拿起手上的千里外,透过城墙,往官道尽头看去。 果然,随着千里眼的移动,朱元璋眼前很快便是出现一队大内侍卫。 随着那队侍卫距离城墙越来越近,朱元璋眼中光芒越来越亮。 “二虎!” “皇上!” 一旁的贴身侍卫,二虎连忙拱手,一脸肃然回道。 “来人是尹清,你上前去看看出了何事?”朱元璋说道。 “是!” 二虎回了一声,便是匆忙往城墙之下跑去。 随即,一脸急色的策马,往远处往城外奔去。 尹清身为宫内的大内侍卫统领,职责重大。在皇上来到汴梁之后,尹清更是轻易不得离开皇宫,别说应天城了。 没想到,皇上与自己前脚刚到汴梁,尹清便是带着一队侍卫,跟了上来。 二虎神情凝重,不由的猜测宫内一定出了什么大事! “吁!” “尹清!” 很快,二虎便是来到尹清等侍卫面前。 “大统领!” 见此,尹清与一众侍卫,都连忙见礼。 “你们为何前来汴梁?宫内可是出了大事?” “回大统领,宫内一切安好。我们此次前来,是奉监国太子之令,让我等给皇上护送精盐而来!” 尹清连忙回道。 “精盐?” 二虎一愣,不过在听到宫内发生什么大事之后,神色也逐渐放松了下来。 “正是!” 尹清一边走着,一边给二虎解释着。 虽然不知道,皇上就站在汴梁城墙上,看着自己一众人。但是,在看到汴梁城墙那那一刻,尹清一众侍卫的神情,都放松了不少。 半个时辰后。 汴梁城城墙之上。 “微臣拜见皇上!” “尹清,标儿让你来汴梁,给咱送精盐来了?” 朱元璋一脸好奇的看着尹清,疑惑道。 “回皇上,正是!” 尹清连忙回道,“在皇上前来汴梁不久,殿下与小真人在镇江路建造的精盐厂,便是可以生产出大量精盐。因此,殿下便派微臣,护送三百斤精盐,给皇上报喜来了!” 哗~ 瞬间,城墙上一片喧哗声。 “精盐?” “还是三百斤精盐!” 甚至,就连朱元璋,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就算是武当山,一年都给不了自己三百斤精盐。 “走,下去看看!” 说着,朱元璋便是步履匆匆,往下走去。 看着面前那三辆马车,朱元璋有些急切道:“这些车上,装的便是那精盐?” “回皇上,只有两辆车上,装的是精盐。剩余一辆,是装着微臣等人的军粮!” 尹清连忙低声回道。 “打开,让咱瞅一眼!” 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 “是!” 说着,尹清连忙打开马车车门上的大铜锁,露出车内,那白花花的精盐。 “还真是精盐!” 看到那些雪白的精盐,朱元璋与徐达等人,都是一脸震撼,随即便是满心激动。 食盐,对于常年行军打仗的他们来说,太过于重要了。尤其是这些精盐,在他们心中的价值,与朱元璋带来的那一批钢刀与钢枪,地位等同。 随即,朱元璋便是连忙用手,捏了一小把精盐,放进嘴里尝了下。 满脸惊喜。 “还真是精盐,味道与武当精盐,一模一样,不苦不涩!” “走,押送去宫中再说!” “是!” 尹清连忙带着一众侍卫,带着三辆马车,跟着朱元璋往城内走去。 其实,在见到这些满城之内的精盐之后,早已不用尹清cao心。 徐达与常遇春等一众,吃过精盐的将军们,都是两眼放光。 要不是在大街上,还要估计一下大将军的形象,徐达等人早就亲自动手,去驾车押送精盐进宫了。 不过,就算是由尹清一众侍卫押送精盐。短短这一截路上,徐达与常遇春众人,还都是时不时的扭头,看着后面的马车。 “这么多的精盐!” “殿下真乃大才!” “这下大家都有口服了……” 汴梁宫殿内,看着面前,那两车雪白的精盐,徐达与常遇春等一众将军,都满脸喜色,神色痴迷。 “来人,今晚咱要大宴诸位将士,全部用精盐来做饭!” 有了这么多精盐,朱元璋龙颜大悦。尤其是经过这么两车精盐,太子朱标的威信,一下子在徐达与常遇春这些将领们脑海中,提高了不少,朱元璋更是满心欢喜。 “多谢皇上!”“多谢皇上……” 徐达与常遇春等将军,都一脸大色,满脸期待。 当晚,汴梁朱元璋的行宫内,饭香四溢。 …… 应天城内。 李府! 在李善长下朝,回家之后,沈万三便是来到李府内。 “相国,不知太子殿下想要组建的那队商船,规模多大?” 听完李善长的叙说之后,沈万三不由的微微皱眉,缓缓问道。 “按照殿下的计划,商船是要出海,进行海外商贸。因此,各类大小船只算下来,需要二百多艘!”李善长说道。 听罢,沈万三不由的眼前一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