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鱼排湾投产
回到果园,李鸣可不敢将风暴它们放出,院子里的大王鼻子特别灵,肯定能闻出来。 随手的20斤海鲜,放到后厨冷藏。 天色没亮,李鸣就开车回返阳城。 每个周末都要陪程子琦回家度假,自己一早就要跑回阳城取出海鲜,两地奔波,这样下去也不是事。 再一个鸡东岛的海鲜收购量越来越大,为了追求效率,码头没法分类整理海鲜。 都要拉回门店再进一步处理,胡丽一个人忙不过来,都招了两个临时工,也忙不过来。 况且门店小,没有多少空余空间,清洗海鲜也需要很多水,限制条件很多。 下一步,有必要在江城海边找个工厂,初加工海鲜,再发往阳城,这样能更大保证海鲜质量,也能提高效率。 自己周末时,也能临时放雾岛海鲜,由货车发往阳城,省掉很多时间。 不过还有很多细节要考虑好,要回阳城和张禾商量再决定。 回到阳城的小院,李鸣才放出两小只和阿该。 空间时间静止,落地时风暴和小黄一脸呆萌,除了主人的味道,其它都变了。 风暴和小黄绕着李鸣走两圈,闻到熟悉工业气息,唤起记忆,没再纠结,反正主人一直在。 阿该脑子小,时空变换这种问题别烦它,它落地就跑到树下找虫子。 “狗子,欢迎回到现实世界!” 听不懂,但不妨碍两小只舔脸。 喂饱它们,都链上狗链,阿该也没跑。 隔壁就是师奶,最喜欢煲鸡汤,阿该可不能跑到别人锅里。 回到冷库,处理好海鲜,门店前车来车往将海鲜分派到各处,好不热闹。 “张禾,你说在江东就近搞个海鲜转运站怎样?” “英雄所见略同!” 张禾举起手,两人来个击掌。 “不止转运站,冷库也要换个新地方了。” 这两天早上,门店拥挤,街上要停冷链车更挤,严重影响海鲜转运的速度。 “搞起!” 鸣禾公司开业时,两人都没想到生意扩大这么快,小冷库已经容纳不下鸣禾的体量了,是时候换更大的地盘了。 张禾接着说道:“鱼排湾投产了,今天我们还得南下,顺便搞定转运点。” 承包鱼排湾,鸣禾公司前后投入两百多万,李鸣虽然一直关注进度,可听到投产的消息,还是有点恍如隔世。 “还有,昨天的黑鱼,有没有留我一份。” “有啊,我妈特意留有的。” “还是钱姨爱我!”张禾搓着手,想着怎么好好吃一顿,先头开车南下。 过跨海大桥,路过东小码头,两人没停车,直往鱼排湾。 半个月不见,鱼排湾大变样,破败的情形不见踪迹。 取代的是崭新、整齐的鱼排,绵延到澳口,很是壮观。 一排活动板房立在岸边的高地平台,李鸣刚停好车,李七带着李佳佳、李佳奇迎了上来。 “李叔,好利索了吗?” 李七腿伤康复,站得笔直,虽然已是中年,还能见到当年兵哥哥的风采。 “早就好透了,今天别开车了,我们好好喝一杯。” 张禾接过话头,“必须喝,昨天李鸣家水库抓到百斤黑鱼,咱就吃他家的喝他家的。” 众人呵呵大笑,李佳佳领着大家下到鱼排,察看新鱼排。 海奥中间并排两列鱼排,大概20x20米一个格子,一共20个平台,每个鱼排间隔几十米,要用小船来摆渡。 “吸取上次台风摧毁鱼排的教训,这次鱼排采用钢筋、塑胶浮球为框架,抗台风能力提高很多。” 李鸣跺脚下的木板,可以透过木板,看到钢筋框架和下面的绿色浮筒,看起来确实比老式的木排靠谱。 “每个鱼排有20个4mx4m的鱼排口,中间还搭建一间小木屋。” 鱼排上面都有一个小木屋,可以存放鱼料和工具,也能住人,好处很多。 不过鱼排湾的鱼排统一管理,管理的工人住在岸上,生活质量更高,生产效率也更高。 “每个鱼排口下的渔网周长90米,放养的空间比传统的更大...” 听着李佳佳的介绍,张禾问道:“投放了那些鱼苗?” “主要是珍珠斑、金鲳鱼、金枪鱼、黑金鼓鳗、泥猛鱼,过两天会投放一些生长期更短的经济鱼类。” 听着介绍,快艇也走到澳口,李鸣指着远处的影子问道: “对面是海岛吗?” 李七看了一会,惋惜道:“南荷岛,现在没人了!” 张禾好奇的问:“没有水源才没人的?” 李七开船调头,耳边风声呼叫,李佳奇大声的说:“出过海难,加上化学船泄露,就没人了。” 李鸣和张禾没多想,继续听着李七父女的介绍。 鱼排要产出,起码要到农历年底,每天消耗的饵料一点都不能少,鸣禾公司还要继续投入。 不过要是能熬过下半年的台风,等到年底收成,鸣禾公司就发了,每个鱼排保底能赚50万,用自己的渠道卖出,利润更高。 一年就赚上千万,利润高到可怕。 不过海上养殖风险极大,每次台风都是催命符,大部分鱼排赚三年,一次台风回解放前。 这玩意真的是看老天爷吃饭,也就李鸣和张禾两个年轻人,才敢贸贸然涉足海上养殖业。 李鸣不怕,鱼排是为了雾岛海鲜提供掩护,亏几百万,一个月就能回本。 张禾更不怕,就是亏三年,只要一年就能连本带利赚回来,建好整条产业链,赚大钱的机会多了去。 再说了,有完整的生产链条,到时忽悠投资人更方便,现在亏的都是小钱。 没错,张禾已经考虑吸引外资,奔着上市的理想去了。 李鸣不知道他心变野了,不然非得让他洗洗海水,清醒一下脑子,还真敢想。 两人还要找厂房,就没留下吃饭,不过也约好了晚上在果园吃饭,李七还没来过果园呢! 上次订婚,李七没康复,李佳佳找借口没来,李佳奇见堂姐不去,更不敢去。 中转站,李鸣计划设在JD区,靠近高速口的开发区,同时也要靠近跨海大桥,以求最高效的运转海鲜。 没设在鸡东岛,除了区位不够好,也有更深的考虑。 虽然现在和李七为首的地头蛇合作很好,可总不能什么都放人家地头上,做事总要留一手。 从长远看,鸣禾公司的收购计划,也不局限于鸡东岛,总有一天会南扩,那时加工厂设在大陆,更有优势。 下了高架桥,沿着环城快速道往高速去,两边都是厂房,不时能看到刀具加工厂,不愧是刀具之都。 李鸣早就联系江涛找厂房,不过姨父在阳城照顾住院的钱英,没空回家,就介绍了个中介。 阿姨钱英住院手术时,李鸣在手术室外守了一个下午。之后一直忙,都是拜托程子琦买水果去探望。 两人很快找到中介小张,他是专门做厂房中介的,介绍了四五个合适的地方。 一圈走下来,两人选了一家海鲜加工厂作为站点,露天作业区500平,厂房两个,一共800平,还配备有分拣线两条,冷库也有100平方。 配备有水池4个,一共200平,有抽水管道连接到海边养殖场,随时能抽水暂养海鲜。 不用改造,也不用添加多少设备,就能走入使用,简直完美。 小张通知房东到场,张禾发挥自己的能力,侃昏房东,双方很快签下一年合同,月租金共35万。 付给小张月租金10%当作中介费,将房东和中介送走,厂房接下来一年就是鸣禾公司的了。 看着空阔的场地,张禾不由意气风发,没得瑟多久,钱月打来电话,催回家吃饭。 厂房等梁芹下午来处理,清洁等等琐碎工作,就有她找人完成。 两位老板拍拍手,回家吃饭,过两天中转站就能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