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何为元气
半个时辰后,元明私学中。 “元先生早!” 众道生齐声弯腰。 应声,一名白衣老者入得学堂,正是此间私学的主人,元明。 其后还跟着一对少年男女,少女容貌极美,少年眉清目秀,宛若一对金童玉女。 但美中不足的是,那少年走起路来,双肩一高一低,竟是一个瘸子。 “道生们早。” 元明呵呵一笑,摆了摆手,示意众道生落座。 只见他侧过身,一手指向了身边的那少女。 道:“这位秦素心,想必昨日大家均已熟知。” 说着话音一顿,又指向了其旁的那名少年,道:“这位是秦素心的哥哥,秦知秀秦公新认的义子,名叫夭离,自今日起亦来此间学习。” 话音落地,堂下众道生一片哗然,讶色连连。 “谧!” 元明眉毛一竖,轻呵了一声。 哗然之声应呵而止,但那连连讶色却挥之不去。 元明微微颔首,引得秦素心和夭离二人落座。 踱步于堂间,正声道:“‘私试’在即,今日便不讲新课了,改作温故旧学。” 此言一出,众道生脸上的讶声陡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哀怨。 叮的一声。 一枚铜钱自元明的指间弹射而起,浮于空中,悬而不落。 刷刷几下,一只毛笔无中生有,凭空而现,绕着那枚铜钱飞点横扯。 转眼之间,铜钱之上黄绿一闪,两个斗大的隶字浮射而出——“开元”。 “谁来与我讲讲,这‘开元’二字的由来。” 元明负手目盼,呵呵笑道。 话音未落,便有一名少年站起身来,恭声道:“回先生,我大俞开国已有三千载,而道者的出现也已过了整整三千年,是故这铜钱上的‘开元’二字,乃是为了纪念那第一代引元气入体、打开了修道之门的先辈们。” “好,不错。”元明道,“那谁再与我讲讲,何为元气入体?” 那名少年应声落座,一名少女站起身来,微微欠身,道:“回先生,天有五音,为角、徵、宫、商、羽,人有五脏,为肝、心、脾、肺、肾,此五五者,一一对应,暗合天地五行,乃为木、火、土、金、水。若以道法修之,人之五脏可感天地之气,是为元气入体。” “可还有人补充?” 元明拈着颔下长须,接着问道。 “回先生。”又有一名少年站起身来,“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一节一脉,与天地之气同生。若以道法修之,人之四肢十二脉可感天地之气,是为元气入体。” 元明呵呵一笑,投以赞许的目光,道:“那何为人之十二脉?” 那少年微微欠身,接着道:“回先生,一肢三节,一节一脉。乃为足太阳、足少阴、足少阳、足厥阴、足阳明、足太阴、手太阳、手少阴、手少阳、手厥阴、手阳明、手太阴。” “好!”元明笑道,“那你再与我讲讲,此十二脉可有何关联?” “首尾相连,以血引之。”那少年回道。 “还有呢?” 元明眯起了眼睛,眼神左右飘忽,扫过众道生的脸膛。 “还有……” 那名少年一时语塞,心道,若是旧学,先生只讲过此意,难道还有他意? “颜文卿。” 元明的双眼定在了一个体形壮硕的少年身上。 颜文卿猛地站起,壮硕的身体撞得桌椅砰砰直响,惹得众道生哈哈大笑。 “回…回先生,就…就是一个对一个…” 颜文卿低着头,不敢直视元明的双眼,磕磕绊绊地回道。 堂下众道生东倒西歪,笑得更加大声了。 元明慢走两步,来到了他的身旁,伸出一只宽大的手掌,落在了其一侧的肩上。 “文卿,恭喜你开元成功。” 当元明手抬之时,掌中连起了一道黄色的烟雾,正在其肩头左突右冲。 顿时,堂中笑声戛然而止,讥色尽褪,讶色上颜,这个平日里呆呆憨憨的大个儿,竟然成了元明私学中第六个初通天地元气的道生! “去吧。” 元明手掌一平,黄光一闪,那道黄色烟雾又钻进了颜文卿的身体里面。 呵呵一声笑,元明转过身来,接着问道:“那可还有人能与我讲讲,何为一个对一个?” 约莫十息,堂内鸦雀无声。 “回先生。” 秦素心款款起身。 道:“一个对一个乃为一合,故十二经脉共有六合。足太阳与足少阴为一合,足少阳与足厥阴为二合,足阳明与足太阴为三合,手太阳与手少阴为四合,手少阳与手厥阴为五合,手阳明与手太阴为六合。” 说着,话音一顿,微微喘了口气,接着道:“此六合内连六腑,生于五脏,外连五方五行,阴阳六气,表里循环,有顺有逆。” “好!” 元明双手交错,掌声轻起。 堂下除了几名初通天地元气的道生眉头微蹙,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外,其余道生均是瞠目结舌,听了个一知半解。 而在秦素心身旁,夭离的脸上却是平静如水,浑然不为此言所动。 这时,只见元明袖袍一挥,收了空中的那枚铜钱。 顺势握住了那把毛笔的笔杆,笔锋乌光隐隐,在空中曲折蜿蜒,留下了两个如游龙走蛇般的墨字——阴阳。 “那谁再来与我讲讲,何为阴阳?” 有了秦素心的这番高深之言,堂下道生均是缩头缩脑,不敢再贸然起身作答。 元明目光如炬,转头之际,与夭离四目相对。 只见夭离的一双大眼中,透着一股先知先觉的清明之色。 “夭离,你来讲讲。” 元明点中了夭离的名字。 夭离应声起立,恭声道:“回先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杀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何为天地之道?” 元明笑着问道。 夭离回道:“回先生,天地相合,乃为太极。太极静而生阴,动而生阳,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故阴阳为天地之道。” “何为万物之纲纪?” “回先生,天地生万物,而由阴阳所主宰,故此纲纪乃为万物的运行规律。” “何为变化之父母?” “回先生,万物成象成形,皆为变化之道,而阴可变阳,阳可变阴,亦为变化之道,且万物均由阴阳所生,故此谓阴阳为变化之父母。” “何为生杀之本始?” “回先生,所谓生杀,乃为生长、毁灭之意。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故此说这阴阳乃是万物生杀的根本。” “何为神明之府?” “回先生,虽道者修至极致,可有通天彻地之能,然在天之上,却依然有道者不可知之处。而在那不可知之处,古道者曾感其之内有阴阳,探之受阻,形神俱灭。故命之为玄,言玄可生神,超脱于道者之上。而其又内含有阴阳,阴阳相合而生明之昭著,故又言玄可生明。是故,谓之为神明之府。” 夭离侃侃而谈,神色飞扬。 元明脸上的神色变了又变,夭离的这番言论,实乃已超出了这小小洛城的认知范围。 只见其不住地点头,笑道:“妙,妙,妙!今朝有子论阴阳,字字珠玑妙生莲。” 说着,双目再次扫过众道生的脸膛,饶有深意地问道:“现在,有人能再与我讲讲,元气所谓何物否?” 一息、两息、三息…… 整整片刻,堂内鸦雀无声,抓耳挠腮之际,尽显一脸困顿。 元明哈哈一声大笑,道:“阴阳所至,便为元气。以身感阴阳,以脉逐本源。感至源通,气自来。” 话音未落,堂间发出数声惊呼。 只见秦素心青丝飘扬,双目微闭,眉心灵光隐隐。 门窗处,风雪急急入内,丝丝rou眼可见的天地元气呈六合之方,涌向了秦素心。 “心儿不可!” 元明脸色大变,激情之中,喊上了秦素心的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