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君子浩然结剑丸
残阳渐没,却终有一丝光亮刺破晚霞,穿过叶缝,照在白衣青年的脸上,映入心中。 黑暗前的一米阳光,亦如荒漠上发芽种子,总能给人带来希望。 宁白峰眯眼看着夕阳,轻声自言自语道:“所以这粒种子的名字,叫做‘诚’。” 以诚待人,人亦诚以应。 事终不会走入最惨痛的方向。 远处有晚风吹来,罗本伸手接住一片落叶,叹道:“读书人有一叶知秋之术,类似道家天算推衍法。当年老山主第一次见你,在你行那古礼后,便动用此术,本意是想了解你的来历,却看见另一番结果,这才有那次相邀同游,最后写下这本书。” 宁白峰回想当年与老山主初见时景。 他以幼时村塾所学之礼相应,得来的却是老山主上下打量许久,最后说出一句,‘年青人家学渊源颇深,老朽僭越。‘ 陪在一旁的老道士都面色古怪。 当时不解其意,如今却是这番意思。 罗本将树叶递给宁白峰,轻笑道:“或许你自己都没有发现,当年你踏入书院前,与离开书院之后,心境上的变化有多大。” 看着手中落叶,宁白峰目光自叶梗看向整片叶中脉络。 老山主种下的‘诚‘字种子,便如同叶梗最粗的那一点,然后向下延伸,直至蔓延整片树叶。 亦如罗本所言,当年滨海县一事之后,他对所遇之人,心里从来没有认真去信任过,就连护送他们一路的老道士,都抱有极大的警惕。 所以遇上的那些事,他都以所能想到的恶念去防备。 也因此,他猜出了林家的利用,看出了老道士的顺势而为。 在那个时候,仅仅只有心纯真的元镇,才能被他真心以待。 当年老道士那番护送,想来就是一路观心。 元镇纯真无暇,他自己心笼寒煞。 这或许就是老道士收元镇为徒,却不收他的真正原因。 书院暂住时,老山主的诚心之境,让他试着以诚待人,避免书上的惨剧。 而在走出湘云书院,一场生死大战之后。 他却莫名开始相信老道士,试着接受老道士的建议,收下金桂别院,试着接下林家的示好。 或许在那个时候,诚的种子开始逐渐发芽。 这才有后来对聂红竹的以诚待人,让其真正归心。 也以此开始,他的远游之路才越走越宽。 绿柳里的赵硕,雷鹏上的刘云浪与洛茹,归来的苏老,螺舟上的薛长卫,定海城初遇的东羽,巫山清都的宫权,回元山里的那些同门,等等...... 这些全都有以诚待人的影子在其中。 试想当初若是没有这样的心境去远游,真的能走如此之远么? 或许不能。 但就算能走这么远,得到的结果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看完这片落叶的脉络,宁白峰如同看完自己这十年的人生。 发生改变的地方,正是叶梗最粗的那一点。 而叶梗最粗之处往上,一片虚无。 就像树叶脱离树枝,硬生生割裂开来。 书院前后,宁白峰已经判若两人。 ...... 晚风吹过,带走掌中落叶,飘向远方。 儒家教书育人,一言一行便可影响人的一生。 老山主种下的这粒种子,让他受益良多。 君子之心以诚待人,剑气书生背山前行。 如此方为君子剑道。 这兴许就 是当年远扬岛大战之后,佟山儒觉得他是儒家读书人原因所在。 宁白峰轻缓舒气,望向远方。 一本书,看尽了另一番人生;一片落叶,理清了十年自己。 今后或许如落叶一般,不知飘向何方,但终有归途。 宁白峰面朝夕阳,再次以古礼郑重行礼。 儒家读书人,秉承天地浩然之气立世,故之后,亦归还于天地。 老山主虽死,但浩然之气不散。 罗本眉眼轻笑,神色欣慰。 “天色已晚,回去好好歇息,明早照常来晨读。” 说完这话,罗本转往回走。 宁白峰笑着大声应承。 “愿聆听先生教诲!” ...... ...... 清晨时分,天色未亮,书院晨钟照常响起。 宁白峰推门而出,前往棋坪讲堂。 三省晨钟过后,石案旁边已经坐满书院学子。 宁白峰位置虽不靠前,却也属于居中。 面对着这位多出来的年青人,很多学子打量微议。 此人虽也是一白衣,却并非院服,头上亦没有佩戴逍遥巾,只是一根简单的丝带系住头发,扎成长尾垂在脑后。 这样的形象,在众学子之中显得有些卓尔不群。 不少人轻声议论,这是何人。 唯有昨在书院外值扫的读书青年,知道些许此人讯息。 随后,宁白峰这个名字传遍棋坪讲堂。 只是读书青年诧异的是,本以为这个名叫宁白峰的人,是送自己的子女来书院,却没想到,来晨读的居然是他自己。 宁白峰很平静,正襟危坐于石案前。 罗本步入棋坪讲堂,轻微咳嗽一声。 众人议论之声立即停歇。 此时朝阳初升,罗本领着众人礼敬天地。 随后整齐而浩大的读书声响起。 “天命之谓,率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朗朗读书声,在山顶间回。 宁白峰手中无书,但也曾看过不少儒家典籍,这些并不算高深的儒学内容,早已记在脑海。 此时跟着罗本的领读,中意气随背诵声喷薄而出。 只是很快他就发现,山顶汇聚的浩然之气,并没有曾经看到的那样浩瀚如潮水。 现在的他虽没有灵目,但修为早已今非昔比。 周灵气浓郁程度如何,他能清晰的分辨清楚。 曾经老山主领读之时,浩大的灵气流如云朵覆盖整座石云山顶,如潮水冲刷在众人之间。而现在,灵气仅仅只是笼罩棋坪讲堂,甚至稍显稀薄,流转力度只是山间河水一般。 宁白峰看着前方领读的罗本,心中喟叹。 湘云书院以修为来看,自然是曾经的老山主最高,其次是院判许鹿,接下来才是罗本。 而许鹿早亡,老山主又殉国,书院的大修士已经折损殆尽。以现在这番况来看,罗本的境界不过只是治国小才境,堪比练气士的玄妙境而已。 此等修为,确实难以支撑大局。 所幸书院并非修行宗派,修为高低对书院来说,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只要能认真读书,治学育人,便算是对得起先贤文章,圣人教诲。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山间读书声依旧。 宁白峰背诵至此时,心中骤然有悟。 体内剑元随外灵气逐渐波动,初时只是迎合,如水流运转周。 然而随着读书声时间越长,剑元流转全如大江大河之水奔流不息,凶猛无比。 有此感觉间,宁白峰背书声骤然拔高。 充沛的剑元透体而出,上衣袍如有风吹,猎猎作响。 棋坪讲堂里汇聚的灵气被剑元搅动,以宁白峰为中心,逐渐流转如旋涡。 大风自院内升起,扩散至山顶天空。 众学子虽感觉异常,但读书声并没有被因风起而停止,甚至不自觉间声音更大。 随着时间推移,流转的旋涡也愈发增大,更为浓郁的灵气汇聚过来,湘云城上空的云朵全部聚集于此,缓缓旋转。 ...... ...... 于此同时,湘泽内某座木楼顶层。 一条感灵木制作的感灵台上,灵气翻转入沸水。 有个长眉似刀的消瘦男子站在窗前,远眺极远处的漏斗云涡。 男子长眉一扬,似长刀抬起,自言自语:“看这样子,莫非是罗夫子要成大才了?” 城内晨起的百姓,看见城北漏斗一般汇聚的巨大云朵,啧啧称奇。 书院夫子,确实有大气象。 ...... ...... 书院内,一座屋舍的房顶。 有个驼背老者靠在飞檐上,喝着酒,仰望着天空,无声轻笑。 忽然间,有女子御剑而来。 “元伯——” 老者一扬手中酒壶,打断女子的话语,“不必惊慌,只不过是少爷要破境了而已。” 聂红竹满脸惊喜与骇然。 惊喜自然是因为自家公子破境,骇然则是因为不曾想到破境的声势,居然如此之大。 远处的棋坪讲堂里,读书之声更为洪亮。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这一刻,宁白峰抬起手臂,一手指天。 充沛剑气澎湃而出,漏斗状的气旋自下而上,倒灌天空。 瞬间,覆压半城的云团炸开。 丝丝缕缕的白云如长剑,向四方激出去。 整座湘云城上的天空,像是覆盖着一把巨大的油纸伞。 此等奇景,蔚为壮观。 俄倾,山顶风歇。 讲堂内众学子,全都看着中间的白衣青年。 刚刚那一幕究竟是怎么回事? 书声琅琅之中的共鸣? 他们朗读到最后,已经不受控制,自发的拔高声音,心绪直至此时都依旧慷慨激昂。 罗本面朝青年,行礼笑道:“恭喜!” 宁白峰放下手臂,恭敬的执弟子礼,“谢先生教诲!” ...... ...... 屋顶老者轻笑一声,“一粒金丹吞入腹,从此天地任遨游......” 练气士谓之金丹,剑修则是剑丸。 老者举起手中酒壶,对天敬酒,长长的喝了一口之后,大笑不止。 “自今起,这天地......要变小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