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母亲的温柔
“老许,你倒是痛快些!” 刘县丞是个爆脾气,对于故弄玄虚的许知县很是火大。 “我也说老许还是痛快些!” 蒋主簿摸着下颌的长须。 “好吧!你们还不知道那个神童回来了吧!” 老许觉得两人是不会同意刚才自己的提议。便将殷年回来的消息告诉两人。 “他回来关我们何事?我说老许你是不是为流民的事情想入疯魔了吧?” 刘县丞觉得老许最近在处理流民这件事上脑子被烧坏掉了。 “难道说,你想将这个事交由那小子来处理,我看老许你是病急乱投医!” 蒋主簿皱着眉头,摸下颌的长须的速度加快了些。 “你们还不知道,他一回来就来到县衙吧!” 许知县说完轻呡一口茶。 “难道那小子有办法?” 蒋主簿将信将疑的问道。虽然那小子是有些聪明,但也不至于对于流民问题有解决方法,如果有,最多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哈哈哈!的确有,并且解决方法还挺有见解,不得不佩服!” “你倒是说呀!” 刘县丞看着许知县那副一切在掌握中表情,就想将自己碗大的拳头在他脸上留下印章。 许知县看着暴怒的刘县丞与老神在在蒋主簿的看着他,但是他摸胡子的速度出卖他了,他将殷年今天从进入县衙开始讲,将殷年对于流民的建议大致讲给在座两人。 两人频频点头,两人都没想到这孩子竟然如如此见解,心生佩服。这样也何尝不是个上佳的解决方法,可这施行可马虎不得。施行起来的人选也是个问题。 “可有施行此法的人选?”刘县丞焦急问道,蒋主簿也点头示意。 在两人期盼的眼神中许知县淡定将茶杯中的茶一口饮尽,润了润喉后说道: “那本官就说了,那就让提出这上佳解决法的小子自己上手去做,他既然能提出此法,便能在此中随机应变,好赖我们去运作造成事倍功半,我们便全力配合于他,你们怎么看?” “可我还是不太放心!让一个半大孩子来处理如此棘手的流民事情太儿戏,不敢苟同。“这次蒋主簿先开口,虽然那孩子有想法不假,但从未实践这一项他便不认同许知县的提议。便果断提出拒绝,那可是六千多条人命,可不是一个孩子的玩具。 “我觉得还是知县大人您自己来施行吧!”刘县丞也觉得不妥,郑重的说到。 “人总会长大,难道我们生来就是知县、主簿、县丞的吗?我说交由他去施行便是看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和魄力。也许有一日此人飞黄腾达位极人臣时还能念及我们的好!” 许知县自从这小子搭上梁公这条线后,没被梁公扫地出门,便明白这孩子将来不可限量。现在做一个顺水人情不就是在帮自己吗? “老许,话不能空讲,你见过那小子,而我和老蒋没见过,你吹的再好听也难说服我们!” 刘县丞觉得许知县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见后定夺。 “老刘,这句话还说的蛮中听!”梁主簿点头认同。 “那好,本官就让他来县衙之上与诸功一见,见后你们便定夺!” 许知县一副心有成竹的样子。便对堂外喊道:“来人,去请殷家三公子前来县衙,就说本官有要事要商!” “喏!” “诸公,等等吧!本官去上些茶水!” 殷家院中,殷父与肖凡夫妇也从流民营归来,殷夫人将开水已经烧好,他们每次从流民营回来后都要将自己泡在热水中,衣物也将用开水泡着。 殷父穿戴好后便打开房门出来,殷父身高八尺,留着短须。 “年儿,这次回家后可有何打算!” 殷父对于自家孩子有些底气,当初由于自己的原因没能让殷氏重整旗鼓,但自己对于三个孩子从开始就认真教育。这次年儿回来,虽然心里高兴,还是想看年儿自己打算。 “父亲,入春后我便入京,梁师也在太学将孩儿入学打点好了!” 殷年将梁先生让自己前往京城太学的事告诉父亲。 “挺好,年儿也长大了些!” 殷父将手搭在殷年的肩上,四年年儿也长大许多,也长得壮些了。他看着眼前那位老兄弟,他明白肖二哥为了年儿、牧儿付出太多,从进门就看到肖二哥那条瘸了的右腿。 “辛苦二哥照顾两个小子!” 简单的话语就是他们之间的情谊。他们几十年的感情早已超过主仆关系,早也是兄弟。 “没事!”肖伯笑着摇头道。 “吃饭吧!” 殷夫人将汤端上桌后,喊众人入座。 “家主奶奶,今天真丰盛啊!” 洗的白白净净的肖尘如年画娃娃般。匆匆地爬上座位口水都流出来了,可真是一个开心豆。 “小尘呀,慢些!” 殷夫人被肖尘样子逗笑。这孩子就是这样可爱。 “家主爷爷、爷爷、爹、娘、小年叔叔快来吃饭了!” 肖尘像个小大人一样摆弄着面前的碗筷催促大家用饭。 “来了来了!”殷父笑着摸了摸肖尘那圆溜溜的脑袋,宠溺的说道。 “家主爷爷您能不能不要摸小尘的脑袋呀?”小尘撅着嘴说道。 “乖孙,这是家主爷爷喜欢你会这样摸你!” 肖伯在小尘旁边坐下,看着自己乖孙,也上手摸着他的脑袋,肖尘回头给他一个小白眼,逗的大家开怀大笑。 “小虎他们说摸脑袋会长不高的!”小尘气呼呼的解释道。 “那你看你小年叔叔长得高不高呀?” 殷父笑着将殷年指给肖尘看。 “小年叔叔长得高呀!” 肖尘虎头虎脑的上下打量着殷年,他不知道这又关小年叔叔有什么关系。 “你小年叔叔也是你家主爷爷从小摸脑袋长大的,爷爷我也没见你小年叔叔没长高呀!” 一家人有说有笑开始吃饭,中间聊起殷兴、殷牧,殷兴从他们去到巨岩关后也去到泉州港出海行商也许久没给家中来信,殷年给父母讲起殷牧在战场上表现后,殷父将藏酒拿出来与肖伯两人开始推杯换盏。 院门外,县衙来人说是请殷年少爷到县衙,知县大人有要事要商。 殷年看着家人们投来疑问的目光,便将今日回城后的事告诉大家。 “那你就快去吧! ”虽然殷父听了小年所说的话很吃惊,流民的事情便是重中之重。 殷年就要走出门时,殷夫人将青色大氅披在他的身上。 “外面冷,就将披着吧!”殷夫人系好后轻轻整理着大氅。 “谢谢母亲!”殷年看着母亲细心给他整理着氅上那些小小的褶皱。 “去吧,孩子!”殷夫人轻轻拍了拍殷年。 殷年就钻入马车,肖凡便赶马往县衙而去。 县衙里,刘县丞与蒋主簿在大堂上焦急的来回踱步。 很快听到马车到来的声音,两人回到座位上坐好。盯着县衙门口,一少年披着大氅从县衙门口进入大堂。 “知县大人、县丞大人、主簿大人。”殷年向三人拱手道。 “你便是殷家小儿?” 刘县丞看着眼前的半大少年,这和当年稚童的印象相差太大。刘县丞有些不确定这就是殷年。 “县丞大人,小子便是殷年!”殷年便向刘县丞再行礼道。 “两位可要考校他?”许知县看到两人吃惊的样子,笑着说道。 “殷年,我与刘县丞都觉得你给知县的提议可说是上上之策,但是许知县却坚持让你亲自施行此法。我有些不太认同。那你便讲讲怎样用我们手中的权利?” 蒋主簿虽然对殷年初步印象有些改观,但还不至于会将如此重要的事情当儿戏。 殷年听完蒋主簿说完,将大氅轻轻扯紧些,这鄢城深秋的晚上的确冷些。 “虽说我的提议并不算什么上上策,但这是在现有条件下算是最优解决方法,小子虽从未实践过,但也明白现在最重要的便是时间,我今日路过留民营,见流民营臭味冲天,流民营也是疫病滋生最好的场所,小子并不想见到一条条生命被夺走,我相信两位大人也是吧!并且这件事施行也在各位大人手中,我需要的只是各位最快的将我所想到的点去处理。各位大人的权利还是在各位大人手中,我需要的是各位大人的全力配合,而不是夺权而行。如果此间有何不妥,便可随时喊停!” 本该拒绝此事,但刚才许知县一直在给他使眼色,就将此事定下。殷年将双手放入袖笼中,静候两位大人的质问。 “殷家小儿,如若流民失控了你该怎样处置?” 刘县丞虽觉得殷家小儿说的有些在理,可在具体的事情没一句实用的。 “按照施行方案走流民不会失控,这一点县丞大人会比我更有处置方案吧!” 殷年知道现在的流民们是不会失控的,因为这些条件全都是为他们着想,流民应该都能明白。相反更不会失控。最后殷年再抬一下刘县丞。 “的确,在这方面本官比你更懂一些!” 县丞也知道殷家小儿的方案对流民来说是种恩赐。 “如果两位再无异议了的话,刚好拙襟也将饭食做好,两位一起吧!也让我们就一起将方案制定下来,明日便开始运作。”许知县见两人也无刚才般质疑后便提议道。 县丞与主簿点头答应,四人便走入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