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一九五四(痛)
夕阳的余晖照映在干净的农家小院里。 院子当中,曹安堂坐在石桌旁,胳膊肘压住小枕头,缓缓拿出胡大嫂给他的那封信。 其实,不用看信的内容,他也大概能猜到写了些什么。 之所以选择打开,无非是想给曾经那段短暂但又记忆深刻的革命友谊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曹安堂同志: 见字如面。 一别两年,回忆那段灯影月华之下相处时光,点滴情景如在眼前。 原谅我当初私自决定,抛下你一人,决然离去。只因你与梁怡同志的感情不应因我而有丝毫中断。 两年来,时时刻刻等待,终究不见你到来,失落却不失望,足见安堂同志用情真挚,我之选择没有错。 思念之情渐淡,祝福之意愈浓。 勿念,勿悲,我亦安好。 革命的道路充满了离别,但革命道路从来不缺少志同道合同志的陪伴。 欢送曹县同志回归之际,王成水同志当众追求,令我十分感动,已决定携手踏入婚姻殿堂,相信安堂同志也会在远方送祝福。 同样,我亦在远方送去祝福,祝福你与梁怡同志长相厮守、白头偕老。 许若干年后,再度相遇,共叙当年美好韶华。 想来你已在禹州工作,不知详细地址,遂将此信交托胡爱国同志带回。 青岛。 李芸燕。” 短短的一封信,寥寥几句言语,曹安堂看了好几遍最终默默放下,不禁摇头失笑。 “王成水啊,很好的同志,很般配的一对。” 喃喃自语包含了太多的情愫,但也正如李芸燕信中的那一句。 失落却不失望。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遗憾,或许就是李芸燕的祝福,他现在接受不住。 默默将信纸折叠好放回信封,下意识要往衣兜里放,却先一步摸到了另外一封信。 一时间,心中充满疑惑。 将李芸燕的信放在旁边,又将今天邮递员送来的信拿出来。 此刻定睛细看,邮票盖红章的地方,醒目的“禹州”两个字,让曹安堂的心瞬间缩在了一起。 再低头看向寄信人的那一栏,“梁怡”几个字更是让他的大脑出现长时间的空白。 梁怡来信了! 过去了这么多年,当初他两年二十四个月四十八封信的不间断联系,到后来那些信已经不知去向,却没想到在这个时候收到了梁怡的回信! 颤抖的手好像不听使唤了似的,拆信封的动作好像需要全身的力气才能做出来。 唰的一声,信纸落在手。 他仰头看着天空,做了不知道多少次深呼吸,才终于将折叠好的信纸打开。 “曹安堂同志: 见字如面。 一别数年,未问安好。 当日一别,随后投身北方战场,胜利归家之后收到安堂同志四十八封书信,心中感动难以言明。 拳拳盛意,受之有愧;往事追忆,辗转难眠。 幸而收到误寄于此赵振华先生写与安堂同志书信一封,信中夹带李芸燕同志字条一张。 阅后。 惶惶之心,终得安宁。 恰如赵振华先生所书,革命道路总有曲折相伴,革命情谊可如青鸾火凤比翼、连理花开并蒂,亦可如日月朝暮不并、繁星隔空辉映。 你我当年情谊,皆成往事又近在眼前,切莫挂怀。 请原谅,我已于北方战场寻得真爱。 坚信安堂同志亦于青岛与李芸燕同志并肩而行。 此信旨在送去祝福,以期若干年后有缘再聚,同席而坐共叙往事、展望前路。 勿悲,应喜。 勿回,此终。 未知安堂同志现居青岛何处,遂按曹县寄出地址回寄,赵振华先生书信与李芸燕同志字条一同寄回。 禹州。 梁怡。” …… 院内长久的寂静。 夕阳的余晖照映下来,将地投射出的人影越来越长,最终随着黑暗的降临而彻底消失。 呲! 火柴燃烧起来的火光驱散了黑暗,有些颤抖的手慢慢朝嘴边叼着的烟凑近过去。 几次都没对准,火苗烫到了指尖,怦然掉落。 呲! 第二根。 呲! 第三根。 也不知道浪费掉了多少根火柴,最终点燃的不是烟,而是石桌始终放着的小煤油灯。 湿透的烟纸卷撑不住嘴唇的挤压,整根从中间断开。 曹安堂下意识舔舔发干的嘴唇,吃了满嘴烟草叶子,却不自知,艰难地咽了一口,缓缓伸手拿开最面的那张信纸。 随后映入眼帘的是他找了好久都找不到的,当初徐州那位赵特派员给他写的信。 信纸展开,一张字条掉落下来。 煤油灯微弱的灯光照应下,一行字跃然入目。 “我愿意在青岛等你,你什么时候来,我等到你什么时候。你若不来,我便明白。 李芸燕。” …… 三封信,一张字条,最终平铺开,摆放在桌面。 灯火摇曳,信纸的字似乎也在跟着跳动。 沉默许久的曹安堂忽然笑了,笑着起身,笑着又坐下。 左手伸出去,好似有一个微笑的身影,轻声询问他腿的伤还疼不疼。 右手伸出去,好似有一张愠怒的俏脸,厉声质问他到底来还是不来。 当双手收回,一切都化为乌有。 勿念? 勿回! “哈哈,勿念,勿回。哈……” 戛然而止的笑声,伴随着狂怒的气势,骤然起身,抬手猛然挥扫。 几张信纸和煤油灯一起扫飞出去,掉落地面。 滴溜溜滚动的灯火,眼看就要落在其中一张面,又是瞬间冲过去,一脚踢灭灯火,小心翼翼将所有纸张捡起来,抱在手里,颓然坐倒在地。 五年了,好像刚才那一瞬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将曹安堂这五年来一直坚持等待的那股子精气神彻底抽走。 心是空的。 脑子是空的。 整个人都是空的。 只有双眼是满的,满满的全都是天微弱月光照下来,照映出的信的内容。 曹安堂无法理解,他等来的会是这样的结果,会是梁怡和李芸燕同时给他送祝福。 祝福他什么? 祝福他在这种无比可笑的误会当中,就这么于黑暗中,孤零零的原地踏步,从此再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吗? 什么都没有了。 他不在那个曾经无比向往的禹州,更不在那个曾经要拼尽全力赶去的青岛。 他还是在这里,在这个小小的祝口村,没有了一丁点走出去的理由。 天空暗淡,乌云遮月,无尽的黑暗将他彻底笼罩。 他这一刻就像是个失去了一切的孩子,把头埋在双臂之间,脑门使劲磕打膝盖。 几张信纸在他手中,时而抓紧,时而放松,变得褶皱甚至都有些破损。 他想撕开一切,哪怕撕不开这夜的黑暗,最起码也能撕开这几份他宁愿永远都看不到的信。 可最终,也只是颓然地甩手,彻底放开手中抓着的一切,后脑撞在院墙。 笑着,淡淡的笑着,深吸了一口秋夜里的凉气,缓缓抬手,从衣兜里伸手掏出来烟盒。 慢慢低头咬出来一根烟,再等去找火柴…… 呲! 火柴滑动的声音响起,耀眼的火光照亮前方。 却不是他自己亲手点燃。 曹安堂愣住了,赶紧抬手抹了把眼睛,当时就想站起来。 而起身的动作刚做个开头,就被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他面前的付粟锦伸手轻轻按住。 燃烧到一半的火柴扔掉,片刻的黑暗之后,火光再次照亮周围。 付粟锦点燃的火柴凑到了曹安堂的嘴边。 曹安堂是懵的,就那么愣愣看着微弱光亮下,近在咫尺的那双目光柔和的眼睛。 直到沉默之中的第三根火柴被点燃,他才终于反应过来,急忙伸脖子过去。 袅袅青烟升起,与之一起的是一根小蜡烛燃起来微弱的光芒。 付粟锦默默转身,就那么肩并肩和曹安堂一起坐在了院墙底下,捡起来那几张信纸字条,凑着蜡烛光,默默的看着。 等全部看完,年轻的姑娘也是仰头依靠在院墙,长长叹了一口气。 “能和我讲讲,你和她们的故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