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当然,西夏这边一直都在等待时机,同时也有派密探前去查看。 宋国这边已经准备和大金那边签订了海上之盟。 这意味着大宋的主战场会由对夏改成对辽。 而留在边境对抗西夏军的宋军不多。 剩余全都是民兵和乡兵,并不足为患。 于是乾顺偷偷派了嵬名察哥作为主将开始入侵。 不过这一场战役,西夏那边没有取得任何的好处。反而被大宋炮火的攻势给拦住了。 虽然之前皇上派人把兵将调走了,可是原来的炮火并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这里。 大宋的军炮已经很成熟了,兼之,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放弃队西夏的监视,所以西夏军那边的偷袭一到,这边其实是了如指掌的。 所以西夏军一到,反而正中下怀。 炮火猛烈的攻击下,西夏军且战且退,已有溃败之势,而随即赶来的是四面八方的宋军增援部队,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原来这一次西夏军进攻前期,武松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所以早做了埋伏,赶来的军队是林冲和宋江他们一伙的。 一路追杀而去,斩杀西夏军不计其数。 这一场战役取得了全面性的胜利。 原本西夏就在之前的战役中失利,就需要休养生息。 他们原来损失惨重。想着依托着一场战役的胜利,让他们的兵士重获信心,收复失地。 也好在未来金国大宋辽国三方大战之中获得一席之地。 但是没有想到的却是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次的胜利西夏损失惨重,再无力承受大规模战争。 更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他们的预料之中大宋没有那么规模成型的骑兵。 而这一次乘胜追击的骑兵,却如同天神下凡一样。 消息传到西夏国内,国君一下子老了许多。 当然大战获得全胜,林冲和武松师兄弟也聚到了一起。 玉兰重新见到了扈三娘,较之前她已经变得爽朗很多了,武功精进不少。 她如今总是身着男装了,遇到了宋江等人,倒也是大大方方的打了招呼。 宋江吴用他们看着林冲和扈三娘,脑补了许多,因为他们两个是在一起了。 但是眼下王英早就去世,时间也过去了将近两年。 他们作为外人也无可指责。 扈三娘看得出来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所以直接澄清道:“我只是林大人收下的前锋。” 她与林冲之间真的没有什么。 也许过去她对他曾经有过那么一些的悸动,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已经消失无踪了。 如今她对他有敬佩和尊重,她敬仰他的为人,也感激他的教导和接纳,让她在军中有了一席之地。 他们的关系是上司和下属也是朋友和战友。 但独独不会是恋人和爱人。 见扈三娘这么说,宋江也笑了笑岔开了话题,他素来不会是不识趣的人。 也看的出来林冲和扈三娘之间的目光很是坦荡。 他们几个兄弟喝着酒庆祝着这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于兰和扈三娘则聚到了一起。 这一场战打完了,胜利是她们赢下来的,包括扈三娘她在战场比谁都拼命,按道理来说胜利了应该高兴才对。 可实际上,她并没有太大的高兴。 武松那边也是如此。 因为这是他私自的命令,把宋江他们招到了一起。 并不是朝廷的旨意。 所以扈三娘问于兰:“主帅这一次战打的漂亮,可是捷报上传上去又该怎么说?我可是听说皇上,对他……” 连扈三娘和林冲都感觉到了上一次事件的安排和处理似乎有一些不尽人意。 于兰叹了一口气。 “该怎么发就怎么发。陛下既然要我们镇守边境,总不能够让西夏军入境,他们一旦入境,损失的不止是我军的伤亡,而是我们这两年下来帮百姓重新构建的家园,他们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一开始的时候,于兰也有过顾虑,觉得武松把林冲,宋江他们再喊过来。 有些不妥当。 因为这样的做法落入上位者的眼中有些像是在结党。 为君者最见不得的就是底下的臣子的相互勾结。 可是当于兰看到那些牧民和村民看着自己照料的牛羊还有粮食有了收成的时候,脸上绽放着的幸福的笑容。 她又想起了当初的那些难民,这些人当中本来就有当初的难民。 家园被毁,亲人被杀,他们都没有放弃。 可是如果再来一次灭顶的打击,就不一定能够遭的住了。 所以武松出来那个意见的时候她没有反对。 他们做了自己认为做的对的事情。 最坏的打算他们已经做好了。 至于朝廷上是赏是罚,就看朝廷的安排。 等到捷报上传到朝廷的时候,赵桓着实有些愣住了。 他以为西夏当初被打成那个样子,应该想着休养生息,无力再犯才是。 却没有想到西夏国君竟然有这个魄力,派了嵬名察哥来入侵大宋。 其实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本来这一次是应该大宋亲自进攻才对,嵬名察哥是一员猛将,一下子就守住了大宋的进攻,并且这一场战役打的宋军毫无还手之力。 可谁能够想到事情往反的方向来了。 大宋没有进攻西夏却选择了进攻,而且还失败了。 武松不仅守住了,还把人家的军马给打退,五万人歼敌三万五。 连林冲宋江这些人都有了功绩。 朝廷上大部分武将为这件事感到十分高兴,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多派兵前去,没准一举把西夏给收复了。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武松先斩后奏的做法不可取。 而且他竟然能够联合林冲和宋江,其实已经是犯了大忌讳。 要警惕武将谋反的事儿。 当然朝廷中的人没有很直白的说出这件事,只是十分隐晦的提起。 那一天赵桓的脸色有些阴沉,让岳飞韩世忠他们看到了都替武松捏了一把汗。 其实赵桓脸色阴沉不光是因为武松的擅自做主也不是因为打赢了西夏不高兴。 而是他突然间想到了他重生之后很多东西都已经改变了。 他原本信誓旦旦以为的那些事情也有了变化。 他当初一向看不起武松,觉得对方只是一介莽夫,可是现在这个莽夫都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而且优异的武将。 而他却还是用老眼光来看他。 那是不是意味着岳飞韩世忠他们也会有所变化,大金国大辽国呢? 很多原本都胸有成竹的事,一下子变的踌躇不定了。 海上之盟也比前世提前了一年。 他犹豫了半天还是让童贯作为主帅韩世忠和岳飞他们作为前锋去了。 原本他的计划是打算让岳飞哥韩世忠单独带兵前去的,因为这个变故之后,他就改变了主意。 童贯前世虽然是一个大jian臣,但他确实忠于大宋,忠于他父亲。 这两年来他在朝廷上收敛了很多,为人十分低调。 枢密院的事儿也开始放权,大部分时候赵桓甚至都想不起这个人的存在就是偶尔想到于兰的时候,才想起来他是于兰的岳父。 这意味着童贯做了改变,他就派他去领兵了。 其实童贯还是有一些才能,但是比起岳飞韩世忠在军事方面的造诣,他就完全不够看了。 当然得知到了这一点儿之后,武松和于兰自然连番写了信叮嘱童贯一定要放权给岳飞韩世忠。 因为他们两个是难得的良将。 童贯没有收到信,因为他出发,信件被中途截获到了宫里。 看到于兰和岳飞的信,对岳飞和韩世忠推崇备至,赵桓的神色有些阴晴不定。 他当然相信他们两个人的能力,前世这两个人崭露头角的时候,他已经落入到了金兵的手里。 这一世,岳飞还是少年时就已经名满天下,举国上下说起他的传奇经历,甚至有人把他汉朝的冠军侯霍去病相提并论。 他一战成名,兼之年少,又被皇上宠幸,可谓风光无限。 底下很多原本不服气的将领,在后来见到了岳飞之后服气了。 有志不在年高! 岳飞的实力和年龄没有什么关系,就是绝无仅有的天赋。 可这些盛名还是在岳飞没有和金兵作战的情况下产生的。 如果他此行前去克敌必胜呢? 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连续收复燕云十六州,创下本朝太祖太宗皇帝都没有创立下的丰功伟绩呢? 到时候朝廷上会怎么看待岳飞,百姓又怎么看待岳飞? 他原本以为赵构是一个无脑的昏君,连这样的稀世大将都要置他于死地,使得大宋再也没有收复河山的可能。可是兜兜转转的,轮到了他的时候,他才发现,他有一刻产生的想法竟然与赵构是一样的。 他容不下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人,连武松他也容不下。 武将就不应该拥有兵权。 他满是戾气,但晚上做梦的时候又梦起了前世被囚禁的日子,又梦起了靖康之耻,梦到了大宋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 他从睡梦之中惊醒,听的耳畔皇后惊呼:“陛下,陛下……” 他醒来冷汗直冒。 他不能够在这个节骨眼上干和赵构一样的蠢事。 他不能够放任大金的铁骑继续踏足大宋。 所以最后也没把岳飞和韩世忠召回。 天刚破晓,看到了旁边温顺的皇后。 他对她比以前容忍了许多。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后宫没有子嗣。 朝臣们为了这件事已经吵了大半年了,非要让他选秀。 他也顺势选了几个秀女入宫,宫里头来了新人,他比以前来后宫要来的勤快一些。 不过看到皇后失落的眼神,他每逢初一十五都会留宿皇后宫中。 必须诞下子嗣。 这样即便有什么意外发生,也是他的一脉子孙继位。 “朕没事,只是做了一些噩梦!皇后继续休息吧!朕要上朝了。” 皇上虽然这么说,可皇后又哪里敢争得休息呀。 连忙起身帮他宽衣解带,虽然他们之间最亲密的事情都已经做过,但是她感觉晚上对他还是有一些若有若无的疏离,好像看她的眼神也是隐忍之中带着厌恶。 如果不是家族的使命,希望她早日诞下皇嗣。 她又怎么会如此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最终他去上了早朝。 后宫之中却传来了一个消息,有一个秀女竟是有了身孕。 她一时间愣住了,终究嫡子没来长子却到了。 有了这么一个孩子的存在,又陆陆续续有了两个秀女被诊断出有孕。 后宫喜讯频传,让赵桓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重新把种家兄弟放回到了镇守西夏。 下旨赏赐了武松,林冲以及宋江等人。 武松却被命令回京复命。 却不能够带回原来的兵士,所以他回去的时候,身边只有几个亲信家臣。 林冲和扈三娘这边倒是依旧镇守边关,最让扈三娘意外的是朝廷上给了她名正言顺的职位。 她成为了一个女将是受朝廷封赏的。 这一点儿可能得益于武松写的信件。 赵桓大笔一挥觉得那么多人自己都封赏了,也不在乎一个女人。 何况他对扈三娘还有些印象,当初宋江他们入京的时候。他也看到了梁山的一百零八将。 说来说去能看的顺眼的不多,扈三娘可能就是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他记得有那么一个女将的存在,所以倒也没有吝啬赏赐。 这可能是这一次唯一得到的最大的安慰。 大家阔别之际,有很多话,却又不知道怎么说。 最后也只道了珍重。 离开京城两年,重新回去,于兰和武松心里头不是没有激动。 原来的老朋友都在京城。 可是除了激动,也多了几分不安。 皇上这一次的举措,让于兰感觉武松回去可能要做冷板凳了。 于兰对于赵桓不是没有失望的。 但转念一想,他上一辈子本来也没有做的足够好,这一世能让岳飞韩世忠去攻打辽国,已经算不错了。 他想要阻止靖康之乱的发生,按道理来说,只要他现在开始不怎么saocao作他算是成功了。 至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甚至把大宋的版图扩大。 这就有些难了。 一个人的格局终究难以改变。 不过回京的途中,于兰和武松还遇到了两个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