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满城尽是
    第3章满城尽是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    ……    是不落的太阳,    鱼儿离不开水呀,    瓜儿离不开秧,    ……”    初夏的炎日再热,也热不过街头巷尾的小孩们,他们穿着橄榄绿的君装,从各大中高校出发,骑着自行车,成群结队的出现。    一时间,城内的地痞流氓,无处藏身,昔日大名鼎鼎的顽主们,只能往乡下钻。    看着那些热情高涨的小孩们,李杰只是避着远远的。    反正别人找不到他的麻烦。    他的出身,无可挑剔。    谁也找不出问题。    倒是潘亮那小子,天天跟着一批人,满城乱窜。    陈家这边,有陈福生做主,家里的几个孩子,一个都没参与其中。    虽然陈福生的文化程度不高,但看过无数电影的老爷子,心里有一本账。    外界的风风雨雨,并没有影响到陈家。    隔壁林家的情况,李杰不太清楚,但出门的时候,他削微观察了一下,门头紧闭。    不能出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要是被拉上街,以林母的性子,恐怕后果难料。    这个老太太,自尊心极强。    在四九城逛了一大圈,临近中午,李杰又重新回到了家里。    没机会。    连黑市都没找到。    想想也是,这种时候,还有谁敢明目张胆的搞资源互换,浑身精力无处发泄的小孩们,天天盯着。    甭说傍晚,就是半夜,估计也没人敢搞那些。    不过。    黑市必然存在,毕竟,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只是更加隐秘,以李杰现在的处境,应该很难找到。    中午吃完饭,李杰拎着热好的馒头、小菜跑去了西直门电影院。    给陈福生送饭。    60-70年代,不论是老陈的放映员职业,还是胡桂兰的售货员,全是个顶个的好职业。    前者,不止自己看电影不要钱,街坊邻居也能沾沾光,不过,打那开始后,老陈有意识的减少了‘特权’的使用。    别说街坊邻居,连家里人看电影,都正经买票。    或者,趁着送饭的档口,在放映室的小窗口看一看新放送的电影。    李杰对这个时代的电影不是很感兴趣,不过,送饭的时候,他还是跟往常一样,趴在小窗口看电影。    今天电影院放的是《沙家浜》。    京剧类电影。    “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看了一会,李杰便收回了目光。    阿庆嫂、刁德一的演员演技、台词都不错,但样板戏,也就那样。    “怎么?”    陈福生微笑道:“不好看?”    “节奏太慢了。”    闻言,陈福生笑而不语。    对孩子来说,这部戏确实不好看,但对他这样的成年人来说,正合适。    “好啦,既然不想看,那就回去吧。”    陈福生将饭盒交到李杰手上,顺带拍了拍他的肩膀。    “现在外面乱糟糟的,别到处跑,最好在家呆着。”    “嗯。”    李杰连连点头,不论是什么年代,他都对那些事不太敢兴趣。    走出电影院,顺着新街口大街,一路往南,途中李杰又遇到不少雄赳赳气昂昂的小孩们。    这帮小孩,精力无限多。    今天PAO打这个,明天PAO打那个,类似的情况,倒是让李杰想起了大刘的一篇——《超新星纪元》。    在那篇的设定中,人类基因发生突变,所有13岁以上的人类,都会在一年后死亡。    全世界只剩下13岁以下的孩子。    送完盒饭,李杰又独自一人去了北海公园逛一逛。    昔日人流如织的公园,人流rou眼可见的变少了。    逛了一会,他找到一个树荫下的躺椅,一边躺在椅子上,一边想着接下来的规划。    如今这个时代,真没有特别好的手腕。    搞东西的本事,他不缺,但老陈家都是那种老实本分的人,那些东西带回去,给他们的不是惊喜。    而是惊吓。    其实,即便他什么都不做,老陈家也不至于过不下去。    放眼四九城,老陈家绝对算是中产。    街坊四邻,都羡慕老两口的职业。    等明年,他跟陈青都进厂上班,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不过。    陈焕下乡的事,还是没法阻止。    那是大势。    去乡下锻炼锻炼也好。    熬个几年,等到高考恢复,考个大学,不难。    这小子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当老师,估摸着还是会考师范学校。    至于他自己?    他不准备考大学。    这辈子,他准备做一个木雕师傅。    也可以是木匠。    靠手艺吃饭,安全。    他们即将去的工厂,也跟木匠沾点边。    原剧中何大海结婚用的三十六条腿,全是自个打得。    每个年代都有各自的特色。    60-70年代,娶媳妇要的不是车子、房子、票子,而是六大件,即床、大衣柜、五斗柜、梳妆台、沙发、桌椅。    所有的腿加起来,正好三十六条。    其实,60-70年代想要凑齐一套全新的六大件,也不容易。    绝大多数人,仅凭自己,很难凑齐全套木制家具。    当然。    蛇有蛇道,新的凑不齐,旧的也行。    或者缺几件,也大差不差,床、大衣柜、五斗柜、梳妆台凑齐,同样可以找到媳妇。    李杰苏醒之前就开始考虑六大件的问题。    十五六岁的毛头小伙子,正值青春期,哪有不想姑娘的。    早点凑齐六大件,早点结婚,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    很朴实的念头。    古往今来,大部分的理想都是这个。    吃饱饭,有家,有妻女。    但,想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大部分时代都很难,当下,工人勉勉强强能同时完成这三项。    铁饭碗嘛。    上工吃食堂,下工吃家里。    就是工资低了一点。    三年学徒,工资只有20块不到,真正改善的是定量,只要成了工人,各种票证、定量粮都会翻一番。    等等吧。    再过个大半年就能进厂,到时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至于捡漏文物的事,李杰没那个兴趣。    好吧。    其实是没钱,没粮票,没工业券……    啥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