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路往南
北极燕鸥自北向南迁徙,自然不是直线飞行。 为了顺应风势节省体力,世世代代的北极燕鸥都会选择一种很曲折的迁徙路线,这让它们每年飞过的路程,比直线来回南北两极多出几乎一倍。 而北极燕鸥们南迁的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着大西洋东侧,经过欧洲西海岸、直布罗陀进入非洲西海岸,顺着加那利寒流、沿着非洲西海岸一直飞到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南极半岛。 另外一个路线,则是从北美洲出发,沿着北美东海岸,经过加勒比,从南美东海岸一直飞到南极。 而江东他们的路线,应该是前一条。 当然,无论哪一条路线,都并不是全部顺风,总有部分路段要逆风飞翔的。 更不用说,到达南极之前,要闯过环绕南极大陆的、最凶猛的咆哮西风带。 那才是最终的考验呢。 一路向东。 飞了两天,燕鸥群遇上了海上暴风雨。 天地变色、波浪翻滚,燕鸥群在连绵的雨势中,飞快前行。 雷电的声音,雷霆的电光,恣肆地充满了整个世界。 燕鸥群飞行的高度被压得很低,甚至有时候会被滔天巨浪拍中。 强劲的风力,让燕鸥群们哪怕是极力拍动翅膀,也是不由自主往后退去。 这个时候,江东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翅膀了。 飞行了整个一个晚上,燕鸥群才穿过了暴雨区。然后迅速拉升高度,继续迁徙之路。 接下来六七天,虽然没有再遇上暴风雨,但是天气阴翳、能见度很差。 天上的云雾越来越浓,燕鸥群飞得很高,江东已经看不到地面的景色了。 直到第八天,江东在快速飞行中,跟一个巨大的、冒着红光的身影擦身而过。 灰机? 居然看到灰机了? 这一天的下午,云雾稍淡,江东发现,下方不再是一望无际的大洋,已经变成了厚实的土地,但是依然有云雾缭绕。 这是进入陆地了? 欧洲大陆么? 在海上没有水源的补充,所以在晚上,燕鸥群落在了一个小镇外的树林中。 树林里有一处面积不算小的水潭。 江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哪个国家,从地理区域和建筑风格上,江东也看不出来是在哪个国家。 不过按照行进的路线来看,从北大西洋一路往东,现在到达的应该是西欧沿岸的某一个国家。 一路飞行之后,大家就分成十几只的小群,分批去觅食。 从北大西洋的渔场离开之后,再飞到这里,江东一路飞翔,几乎没有停顿。这一段时间,江东的身体再次暴涨一圈。 现在的他,无论从体型上还是翅膀翼展,都比普通的成年燕鸥大了一圈,已经跟领头燕鸥相差无几了。 代表幼鸟的绒毛已经完全褪尽,现在江东身上,已经完全是流线水滑的灰白色羽毛,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耀眼的日光,如同华美的绸缎。 而且江东胸肌发达、翅膀粗壮,虽然体重上增加了,但是在飞行上,其实反而更加省力了。 水潭很深也很幽静,有各种的树木长在其中。 江东现在的嘴喙非常尖利,他把头一张,然后一个猛子扎到了水底,再次浮出水面的时候,嘴里叼着一条小鱼。 水珠如同一颗颗晶莹的玻璃球,从光滑的羽毛上滑了下去。 脑袋一甩,把小鱼甩到空中,然后张嘴向天,等到小鱼落在嘴里,江东再慢慢地仰着脖子,把小鱼完全吞到肚子里。 味道美极了! 这里人迹罕至,很少有人来到这里,所以小鱼的味道非常不错。 江东在水中游荡,摇摆脚蹼,打算继续捕食,但是腿上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住了。 怎么回事? 江东用力抽脚,但是脚上的束缚却越来越紧。 水草? 塑料袋? 江东拍打翅膀,用力飞起,整个身体“刷拉”一声飞出水面,但是刚刚飞出十几厘米,马上就“扑通”一声,一个倒栽葱掉进了水里。 破渔网。 江东刚刚也看到了,缠在自己脚上的,是一个长满青苔的破渔网。 渔网很结实,在水中牢牢缠在了江东脚上。 越挣越紧。 江东用另外一只爪子去扒拉,但是丝毫没有作用。 “嘎嘎!”江东呼唤其他燕鸥。 周围的燕鸥纷纷飞了过来,燕鸥mama潜到水底,用嘴喙用力去啄江东脚上的渔网。 没用。 就在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小男孩,吹着口哨进了树林。 燕鸥们看到有人类进来,一个个的受了惊吓,拍着翅膀飞到了半空。 江东眼睛一亮,张开嗓子,“嘎嘎”叫了起来。 听到声音,小男孩放下车里,走了过来,发现了在水里的那只燕鸥。 这只燕鸥不像其他的燕鸥一样,看见他就跑,而是静静停留在原地。 自然就是江东。 江东扑棱翅膀飞了一下,给小男孩展示了自己脚上的渔网。 小男孩有点挠头,他趟进水里,攥住一截渔网用力扯动,但是苔藓很滑,他没法把渔网扯断。 没办法,小男孩又跳上岸,骑着自行车走了。 燕鸥们又回到江东的身边。但是他们依然没有什么办法。 小男孩过去了十几分钟,就领着一个中年妇女过来了。 中年妇女手中拿了一把剪刀,她进入水里,把渔网就剪断了。 江东获得自由,扑棱棱飞上了天,只有被束缚过,才知道自由的可贵。 小男孩笑着仰头,朝着江东拍手。 江东感激地围着小男孩和中年妇女转了好几圈,才振翅升空,跟上了大部队。 看到江东解困,大家纷纷发出“嘎嘎”的声音,来安慰江东。 随后,大部队启程,开始往南飞。 跟开始的时候一样,大部队一般都是沿着海岸线,往南飞翔。 只飞了一天,自己身侧的海岸线就消失了,燕鸥群又回到了大洋之上。 这是离开欧洲了么? 跟自己脑海中的地图对比了一下,江东确定了自己大概的位置。 之前遇到小男孩的时候,应该是在伊比利亚半岛上。 那么现在,应该是在去往非洲大陆的途中。原本的大西洋暖流带来的西风,开始慢慢减弱。 天空开始重新放蓝,燕鸥群在清澈的蓝天下飞过,就好像是一幅诗意的画一样。 一边飞,江东一边回忆自己脑袋里的地图,从欧洲进入非洲,不仅仅是地理区域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风向的变化。 大西洋暖流属于西风带,而西风带的南边,则上是东北信风带。 燕鸥们南迁北归的路线,基本上是顺着风向的。这样可以保证在长途的迁徙中,燕鸥们最大程度地保存体力。 果然,两天过后,天空的风向发生了转变,变成了东北风。 与之前的逆风相比,现在的顺风,简直像是天堂。 江东甚至感觉,就好像是坐上了滑翔机一样,在高空信风的吹拂下,每一次振翅,都能飞出好远。 燕鸥群的前进速度,比之前快了接近一倍。 与之前的云雾缭绕相比,非洲西海岸,几乎每一天都是晴朗的。所以江东的视线,要好了很多。 非洲的海岸线并不像是格陵兰那么曲折回环,大多数时候都是平缓顺直的,再加上撒哈拉沙漠漫山遍野的荒漠景观,让江东地心情,变得非常的舒爽。 一边是深蓝色海上点缀的零星热带岛屿,另外一边是遮天蔽日的黄沙景观,这种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色,是江东之前的生活中,一辈子都难以遇到的。 毕业半年的时候,江东攒了一点钱,去了一趟泉城方特,坐过巨幕4D的项目——飞越极限。当时那种在天空翱翔,飞过一个又一个经典场景的感觉,就非常地令人叹为观止。 而当现在自己身化飞鸟,在万里高空自由飞翔的时候,才发现,真实的景色远比那种人工做出来的影片,要震撼太多了。 自从格陵兰出发以来,整个族群一直战战兢兢,直到着一段旅途,燕鸥们才真正的轻松了起来。 而这一路上,江东也遇到了许多有相同目的的候鸟群。 所以这一路上,显然并不孤单。 燕鸥群除了偶尔休息,一般很少落地,有时速度快,有时速度慢。 飞得慢的时候,江东会展开翅膀,贴近海面,每次从水中掠过,就会带走一只小鱼。 既取得了食物,又没有耽误赶路。 燕鸥是沿着直线飞翔,而海岸线有的时候却是曲折的,所以燕鸥群有时候也会从沙漠里飞过。 沙漠中缺乏水源,往往飞上好几百里,都只能发现一个水源地。 在沙漠里穿行了三天,高温炙烤让燕鸥们体内的水分蒸发很多,江东感觉自己需要进水。 傍晚时分,发现了一座略有些破旧的城市。 城市中人群不多,但是工厂不少,长短粗细各不同的烟筒,正在喷发出或白或黑的废气。 就连原本湛蓝的天空,都染上了一抹灰色。 燕鸥首领忽然大声“嘎嘎”叫了几声,然后带着燕鸥群往下降落。 在他们的正前方,一栋废弃的企业厂房中,有一汪水潭,在傍晚的阳光下,反射着幽深的光芒。 水源? 江东心中一喜,几下子就冲到了队伍最前方,打算扑到水里。 但是到了半空,江东惊愕地发现,下面的水源,反射的是乌油油的黑光。 这不是水源,是油沼! 绝对不能喝! 想到这里,江东扇动翅膀,停止了身体,然后对着燕鸥首领大声示警。 “嘎嘎嘎嘎嘎”。 燕鸥首领被江东吓了一跳,但是看江东态度这么坚决,也就停止了下降,同时大声“嘎嘎”叫着,制止了其他燕鸥的行动。 当然,不是所有的燕鸥都乖乖听话,总是有十几只飞的太快,一下子冲进了油沼。 然后它们就发现,油沼看上去是液体,但是粘稠无比,落下去之后,居然再也无法飞起。 而且不由自主地往下陷。 “嘎嘎嘎嘎……”十几只燕鸥发出绝望的哀鸣,但是却抵挡不住油沼的吞噬。 这种惨状也吓了空中的燕鸥们一大跳,它们都被吓得扑棱棱往填上飞去。 十几秒后,油沼恢复平静,再也找不到燕鸥们存在的痕迹。 剩下的燕鸥们不敢停留,在燕鸥首领的带领下,继续往南飞去,在城外找到一处半干涸的河床,补充了一些水分。 虽然这次河床上的水分很浑浊,但是带着土味的水,至少也要好过吞噬生命的魔沼。 毕竟,燕鸥群是为了生存的南迁,而不是游山玩水的旅行。 大海广袤无边,燕鸥这种迁徙,也是有他的特殊的身体构造,才能够保证在漫长的旅途中,一直保证着高强度的飞行。 江东查到的资料中,有记载的情况下,一只燕鸥最多飞行6000公里而不做丝毫停留。 但是长途迁徙,种群遇到的各种危险,也是非常多的。 江东一直留意着,出发时五六百只的燕鸥群,现在已经足足缩减了足足三分之一。 好在最艰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自从进入东北信风带,燕鸥们就几乎没有减员。大多数燕鸥,都能跟得上现在这种强度的飞行。 这次补充水之后,燕鸥群再也没有停留,一直沿着非洲西海岸,往南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