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汉及以后》中
第十九节《汉及以后》中 公元632年,李世民帮助他的父亲李渊统一了中原地区,建立了大唐帝国。而在地球的西方,穆罕默得统一了阿拉伯地区,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两个帝国雄踞东西,疆域几乎一样宽广,并且一样繁荣富强,对当时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地球东方和西方的历史发展如此的相似,这是巧合吗?谁敢说没有幕后推手?圣星人让地球东西方各自统一和稳定以后,要采集数据,进行对比,做进一步研究。 现在继续讲地球东方。在唐朝初年,有一位农民叫慧能,他从没进过学堂,不识字,可是他竟然顿悟了宇宙真理,说出了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在揭示——宇宙就是虚拟出来的!后来慧能被尊为禅宗六祖,得到了统治者的尊敬,经常到皇宫开坛授课。那些满足了物质需求的高层统治者非常需要精神方面的指引。 在唐宋时期,圣星人在中原地区发展了八位凡人,让他们加入了圣星籍,成了神仙级“记者”。这八位“记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体验人间生活的形式采集人间的数据,李铁拐就是其中一个。李铁拐原本是一位帅哥,有一次,他告诉弟子,“元神”要离开身体,远赴千里之外的华山做任务。最多五天就可以回来。可是由于有事阻碍,使他回来的晚了,身体已经被弟子给焚烧了,因为他的弟子认为他死了。元神出体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超过了期限而不能及时进入相匹配的载体,很有可能被宇宙系统送入轮回,情急之下,李铁拐的元神只好就近进入一个刚饿死的身体躯壳还完好的人类载体中,从此变成一个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男。 圣帝尊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典型事例给所有的“神”提出训诫: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技术手册cao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越熟悉的事情越有可能出问题!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八仙在人类神话中是道教神仙,道教里就有实现上传和下载意识的法门,李铁拐用的就是这种道法,意识(元神)可以神游世界,也可以做到更换躯壳。修道需要天赋,只适合个别人,不适合所有人。后世的人类科学家研究上传意识,研究用科学的方法让人类实现大批量地永生,这是21世纪人类各个科技公司在黑科学方面的秘密研究项目。 “八仙”这类“记者”在人间进行各种体验,采集了丰富的数据,并和圣星人冰魄炎魂精诚合作,对“宇宙模拟器”进行完善。圣星人的“宇宙模拟器”可以用数据自动生成“天堂虚拟世界”和“地狱虚拟世界”。人死以后会被收集灵魂,并根据善恶等级的不同自动进入不同的虚拟世界,等待下一步的分配。有些罪大恶极的人类死后,灵魂会进入“地狱虚拟世界”中承受各种痛苦,然后再分配到现实世界里轮回受罪。前面说了,“天魂”就是灵魂,是生命的意识,不断的轮回转世。“天魂”在生命终结后,将被传送到阴曹地府(神设置的虚拟世界)受审,审查什么?审查“地魂”数据;“地魂”是生命在轮回中产生的数据,人死后该数据存入宇宙系统的数据库中,另一份数据备份则存入“神主”的数据库中,依据该数据中的善恶表现来判定下次轮回的躯壳发配;“人魂”是精神能量,“神主”不但需要数据,更需要精神能量。 在八仙这类地面记者的帮助下,圣星人的虚拟世界已经构建得很完美了,其中任何客观现实和感知(如味、听、观等)都和现实世界的感觉是完全一样的,体验者完全会认为那里就是现实世界。神级外星人可以自由地进出虚拟世界。有时候,神级外星人还会利用人类测试虚拟世界的新版本…… 唐朝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有个卢生(姓卢的年轻人)进京赶考,结果功不成名不就,垂头丧气地走上了回家之路。他途中经过河北邯郸,在一客店里遇见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这个老道士姓吕,人称吕翁。吕翁见卢生在那里唉声叹气,郁郁不得志,于是上前了解情况,当他得知卢生的需求以后,从背包中拿出一个青色的“瓷枕头”,只见这个枕头两端有孔,还可以发光,原来这是圣星人的虚拟世界体验设备。吕翁按卢生的需求设置好虚拟世界的剧情,然后让卢生的头部和虚拟设备进行连接。卢生依照吕翁的提示,倚枕而卧,瞬间就进入了梦乡(虚拟世界)。在梦里,卢生不仅娶了美丽、温柔且贤惠的妻子,而且还考中了进士(国家高级公务员),随后又升为县长、省长、中央部长,直到国家副主席。他的五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卢生得了重病,医治不好,濒临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这就是“黄粱梦(黄粱一梦)”的由来。卢生给吕翁讲了他在虚拟世界的用户体验,好评:“太好了,和真的一样,我还想再来一次。” 故事中的吕翁就是圣星人招聘的一个实习记者,他在人间进行各种采访调查,进行虚拟设备的测试,收集体验数据。他后来被提拔成了神仙,成为了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以前有些“神”私自下凡而屡禁不止,给下界带来了很多或美妙或悲伤的神话故事。随着虚拟世界的不断完善,越来越有趣,和真实的人间没什么区别了,于是神级外星人(圣星人)都可以规规矩矩地待在“天上”了。“神”想体验人间的生活,足不出户就可以玩得尽兴。当然,由于工作的需要,偶尔还会有圣星人出现在人类的视线中,但是与以前相比,已经少很多了。 公元751年,唐朝名将高仙芝带领大唐帝国的军队在西域开拓疆土,高仙芝出生于高句丽(大致为朝鲜范围,不包括韩国),当时高句丽是唐朝地方政权。这时,西方的阿拉伯帝国(唐朝人称之为“大食国”)在向东开拓疆土。两国军队在西域相遇之后,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多次大战,各有胜负,其中一次*战败时,有一个叫杜环的大唐高级军官不幸被俘,被作为重要战俘送到了库法城(位于伊拉克南部)。爱才之心,国皆有之。杜环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于是他加入了阿拉伯帝国的军团,从圣城耶路撒冷起程,征讨西亚和非洲(主要为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地区)。战争结束后,杜环返回阿拉伯帝国,这时已经到了公元762年。阿拉伯帝国和大唐早已经握手言和,由于大唐的广州一直是阿拉伯商人的聚居地,因此杜环得以搭阿拉伯商船来到广州,终于回到大唐。杜环把自己的行程和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经行记》。此书记载了阿拉伯世界的地理情况和人文风貌,还有西亚、北非、东非等地的历史文化资料,为后人创作小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灵感。杜环是第一个深入非洲的中原人,也是第一个把西亚、北非、东非等地贯通游历并将自己的经历记录成书的中原人。 唐朝时,民间流传着一些关于上古机器人的制作方法。有位叫殷文亮的县长,他闲下来的时候,喜欢研究古籍、搞发明。在史料《朝野佥载》中,记载了他曾做了两个木头人。其中一个木头人穿着漂亮的衣服,可以给客人倒酒。木头人cao作熟练,倒的酒不会多也不会少,如果客人没喝完杯中酒,木头人会一直帮客人举着杯子。另一个木头人会唱歌和弹奏乐器,用歌声劝客人赶快喝酒。唐朝还有一个叫杨务廉的能工巧匠,他制造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木头人。这个木头僧人的手上托着一个碗当街化缘,人们扔到碗里的钱会触发机关,使木头僧人发出“谢谢布施”的声音。 唐朝一共有十八个皇帝。在第十二个皇帝的时候,也就是唐穆宗长庆年间(约公元821年至824年),有一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很多人在户外赏月,忽然看见不远处的树林中亮起了一片光芒,几十丈长的白光从林中照向天空。人们又好奇又害怕,于是结伴去看,结果看到了一个像蛤蟆一样的东西,它有着金光闪闪的背部,很快就飞走了。当时人们将其命名为“金背蛤蟆”,其实这就是一个发出强光的飞碟,较为扁平但中间有较高的圆弧状突起。因为这天是中秋节,所以人们认为“金背蛤蟆”是从月宫里来人间参观访问的使者。当时的工部员外郎张周封常常提起此事。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曾做过工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相当于今天的工业部副司长的职位,这是政府高官,在这类事上不会胡说八道。 在唐朝第十四个皇帝的时候,也就是唐文宗大和年间(约公元827年至835年),有一个叫郑仁本的人,他的表弟和一个姓王的秀才一起去嵩山旅游,由于植被非常茂盛,阻挡视线,导致两人迷失在了幽深的山谷中。眼看快要到晚上了,两人却还没有找到出山的路,他们又饿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草丛里传出打呼噜的声音。两人拨开草丛一看,只见一白色影子。两人壮胆上前仔细查看,原来是一个穿着奇怪的白衣服(白色宇航服)的人在鼾睡。于是,两人叫醒了白衣人:“兄台,打扰了,还请恕罪。我们是从外地来此地旅游的,迷路了,很着急。兄台是本地人吗?知道出山的路吗?”可是问了好几次,好像那白衣人都不想搭理他们似的。其实是因那个白衣人刚被叫醒,处在还没完全清醒的状态。 就在两人不断地询问时,白衣人整理好了思绪,坐了起来,说道:“我不是本地人,我来自月亮。”看到两人惊诧的神情,白衣人继续说道:“你们先听我讲个故事,月亮其实是一个球(原话“月势如丸”),由六七种金属的合金制成。你们看——”白衣人指着天边的月亮继续说道:“月亮上那些明亮的地方,那是由于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上古时,天人召集八万二千户人修理月亮,我就是其中一户!”为了证明最后一句话,白衣人一边说,一边打开了身边的包裹。两人一看,包裹里面果然有类似凿子和斧头的工具,还有一包“玉屑饭”(像玉屑一样的食物)。白衣人从玉屑饭里分出了两份,赠送给两人:“你们饿了吧,吃吧,这饭虽然不能让你们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保证你们一生不得病哦!”说完,白衣人又给两人指点了出山的路。两人接过从没见过的玉屑饭,低头细细观察品味,等他们吃完以后,再抬头看时,白衣人已不知去了哪里。